当代中国政治研究
当代中国政治研究封面图

当代中国政治研究

(美) 李侃如, 等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56.0

书籍简介:

本书是一本论文集,由美国康奈尔大学政府系副教授艾伦·卡尔森,密歇根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玛丽·加拉格尔,布鲁金斯学会桑顿中国中心主任李侃如博士等主编,2010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2006年11月,美国老中青三代研究中国问题的学者齐聚密歇根大学,就中国政治研究,特别是新的资料来源和研究方法如何改变了中国政治研究这一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与会学者的研究成果最终结集成册,以《当代中国政治:新资料、新方法和实地考察的新策略》为名出版,全书共收集论文14篇。本书主要从研究的资料来源、研究方法的运用和“实地考察”的研究方法三个层面展示了美国学界中国政治研究的最新成果。本书的作者们将他们明显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置于学科框架之中,指出了使用新材料和新方法给研究当代中国政治所带来的挑战或机遇。本书的第一部分为“资料来源”,共有6篇文章重点关注中国政治研究的新材料及其运用。在第一章“政府资料和中国的抗争性政治”)中,陈曦(Xi Cheng,音译)以自身收集和使用信访系统的资料为例,介绍了接触中国政府档案的方式方法及相关的经验,并对政府档案的可靠性进行了评估。第二章“为什么使用档案”印证了第一章的结论,力图拓宽有关中国政治研究的时间段,以便在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之间架起桥梁。第三章依据相关档案,将目光从地方政治转向精英政治。第四、五、六章再次展示了新的资料如何加深了人们对于中国政治的理解。本书第二部分聚焦在对中国政治研究中的定性分析上。自从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被允许在华进行实地考察以来,各种定性分析就被普遍使用。本书承继了这一传统,但作者们并不局限于中国政治的研究,而是将视线放到更为广泛的学科领域,他们实际上将中国作为一个个案,展示了“威权体制”下的国家—社会关系的性质、经济快速增长条件下的“车间政治”和失业问题的比较政治经济学。本书第三部分评估了问卷调查这一研究方法在美国中国政治研究中的地位。在第十章,本书编者之一梅拉妮·马尼恩对这些民意调查及成果进行了回顾,并就它们取得的成绩和贡献做出了评估。而随后的三章则详细介绍了每位作者各自所做的民意调查研究的经验及成果。这些研究还是非常有意思的,也是非常用心。其中的一章试图通过民意调查来探寻私营企业主(或可称为新兴资本家)在中国民主化进程中的角色。第十二章使用了卫星定位系统进行抽样,以考察法律机制的扩展。

作者介绍:

寇艾伦,美国康奈尔大学政治系副教授 美国密歇根大学政治学副教授、中国研究中心主任。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外交政策、全球经济与发展资深研究员,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政治学与公共事务教授。

书籍目录:

中文版序言

英文版导言

第一部分  资料来源

第一章  中国官方数据和抗争政治

第一节  两个优势

第二节  到哪里去找?可以找到什么?

第三节  国家、信息和信访数

中文版序言

英文版导言

第一部分 资料来源

第一章 中国官方数据和抗争政治

第一节 两个优势

第二节 到哪里去找?可以找到什么?

第三节 国家、信息和信访数据

第四节 信访系统及其调整

第五节 意义和建议

第二章 关于中共政治精英简历的量化研究方法

第一节 威权政体下的精英研究

第二节 中央委员会数据库

第三节 进行编码

第四节 问题与解决办法

第五节 年度指标

第六节 中央委员历年来的年龄结构

第七节 中央委员的受教育程度

第八节 非正式政治关系的影响

第九节 下一步工作

第三章 中国对外政策研究中的试验性方法与心理测量

第一节 “面子”与外交政策:一种试验

第二节 中国人国民特征的构成与结果:心理测量和方法

第三节 结果:中国与美国国民特征的结构

第四节 结果:中国人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影响结果

第五节 结论:机会与挑战

第四章 互联网资源与中国对外关系研究——网络空间能否增进对于中国对外政策的认识?

第一节 勾画与中国对外关系相关的网络空间概况

第二节 利用与中国外交事务有关的网络空间

第三节 结语

第五章 信息超载时代如何科学处理研究资料

第一节 中国新闻媒体的电子资源

第二节 选取有代表性和有效的样本

第三节 使用数字技术管理和分析数据

第二部分 定性分析法

第六章 来自社会底层的看法——以民族志的方法阐释当代中国的劳工政治和体制变化

第一节 民族志方法的视界

第二节 民族志与中国劳工政治

第三节 民族志、机构变革及体制建设

第四节 结语

第七章 访谈与民族志之间——用深入实地方法研究精妙和隐形的政治

第一节 深入实地法

第二节 研究者何时需要使用深入实地方法

第三节 深入实地法如何对理论做出贡献

第四节 权衡:深度与广度

第五节 结论

第八章 当代中国政治研究中的个案、议题与比较

第一节 什么是个案?为什么要研究个案

第二节 比较政治领域中的次国家层面比较与个案选择

第三节 运用次国家层面比较方法研究中国政治

第四节 关注中国城市下岗工人

第五节 解释下岗原因:次国家层面比较研究方法与单一城市个案研究方法之比较

第六节 在中国做系统性次国家层面比较研究与单一个案深入研究及多个案的大量(LargeN)研究比较后产生的一般性问题

第七节 结论:一项在中国工人研究领域之外进行系统性次国家层面比较研究的计划

第三部分 调查方法

第九章 对中国政治调查研究的调查:我们了解到什么?

第一节 概率抽样调查

第二节 调查研究的管理制度

第三节 对调查研究的调查

第四节 内容和知识积累

第五节 不同看法方面的例子

第六节 调查研究与地区研究

第七节 结论

第十章 政治改革前景的考察——捕捉中国实证研究中的政治与经济变量

第一节 调研设计

第二节 地区差异

第三节 个人差异

第四节 时间差异

第五节 数据采集

第六节 地区、个人和时间差异的实例

第七节 结论

第十一章 利用集群空间数据研究扩散效果——以中国的法律机构为例

第一节 让调查摆脱对户口登记的依赖

第二节 数据:中国法律改革机构化调查

第三节 空间抽样

第四节 2004年以来的技术进步

第五节 法律机构影响力的扩散

第六节 利用空间抽样调查数据来验证扩散假说

第七节 结论

第十二章 通过《北京社会经济发展年度调查》测量十多年的变化和稳定

第一节 愿景和目标

第二节 问卷内容

第三节 抽样

第四节 调查实施

结语 有感于政治学领域里的中国研究之变迁

参考文献

译后

内容摘要:

寇艾伦和高敏和李侃如和墨宁主编的《当代中国政治研究》专注于三个主要议题:如何有效地运用新的研究资料和数据收集方法;如何把中国政治研究更有效地整合到政治学的学科中;如何应对在中国做研究时所遇到的准备工作和伦理方面的问题。
  这些议题对于国内的中国政治研究者来说也至关重要,因为其中不仅涉及到处理数据和资料这类经常遇到的问题,而且还涉及到在创立能为更广泛的学科领域所接受并应用的理论时受到的挑战。而在中国研究中涉及的准备工作和伦理问题对于中国国内学者可能更为重要,因为他们必须时刻考虑其研究对消息提供者和研究对象造成的不利影响,还有在这个对社会科学研究结果并不开放的国内政治环境中对政策可能造成的影响。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当代中国政治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16148556
如需购买下载《当代中国政治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56.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1 × 15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4.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6-53 的主题关于 政治-中国-现代-文集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