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38.0
本书是目前第一部《陈忠实评传》,作者历时8年,经过实地考察和走访,搜集整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2008年7月开始撰写,该著填补了陈忠实研究的空白,首次以“传记”形式对陈忠实的文学人生进行梳理和评价,首次对陈忠实文革后期的小说创作进行分析与评价,首次对陈忠实新世纪以来的短篇小说创作、散文创作及文学思想进行科学系统的评述,是第一部全面考察作家陈忠实及其创作的学术专著。本书将陈忠实及其创作放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的大背景中进行考察,通过其成长经历与创作经验的总结,探寻其创作的艺术规律和文学价值,以便对陕西当代文学创作的流变进行宏观把握,探寻陕西作家艺术创作的共性及儒家文化对其创作的影响,进而勾勒出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脉络,以期为未来文学的发展与作家成长提供借鉴。
序言
引言
第一章 陈忠实的文学道路
第一节 “倒着走”从高中生到农民
第二节 “独开水道”自修文学
第三节 “信任”之后的决绝从乡村干部到专业作家
第四节 蛰居“做枕”《白鹿原》的创作、发表与获奖
第五节 “生命之雨”文化名人的创作与烦恼
第二章 陈忠实“文化大革命”后期及八十年代的中短篇小说创作
第一节 真实性与陈忠实“文化大革命”后期的短篇小说创作
第二节 回乡知青:陈忠实中短篇小说的叙述核心
第三节 走出类型化的窠臼
第四节 民族文化心理的探寻
第三章 《白鹿原》:民族史诗的建构
第一节 “家族一文化”历史叙事模式的建构
序言
引言
第一章 陈忠实的文学道路
第一节 “倒着走”从高中生到农民
第二节 “独开水道”自修文学
第三节 “信任”之后的决绝从乡村干部到专业作家
第四节 蛰居“做枕”《白鹿原》的创作、发表与获奖
第五节 “生命之雨”文化名人的创作与烦恼
第二章 陈忠实“文化大革命”后期及八十年代的中短篇小说创作
第一节 真实性与陈忠实“文化大革命”后期的短篇小说创作
第二节 回乡知青:陈忠实中短篇小说的叙述核心
第三节 走出类型化的窠臼
第四节 民族文化心理的探寻
第三章 《白鹿原》:民族史诗的建构
第一节 “家族一文化”历史叙事模式的建构
一 20世纪家族小说回溯
二 《白鹿原》:民族秘史的讲述与家族制度的瓦解
三 《白鹿原》的文化史观
四 性描写的“社会文化化”
第二节 《白鹿原》的人物结构
一 白嘉轩:中国最后一个族长
二 朱先生:儒家文化人格的象征
三 白孝文:从家族样板到革命投机者
四 鹿氏家族精神人格的形成及其现实意义
五 田小娥:秩序与观念的“他者”
六 黑娃与冷先生:功能性人物的文本意义
第三节 《白鹿原》的艺术特色
一 《白鹿原》:现实主义的深化与发展
二 从崇高到荒诞:《白鹿原》的美学追求
第四章 《白鹿原》之后的创作
第一节 陈忠实的散文创作
一 纪实性散文:讴歌中隐藏着深沉的忧患
二 生命体验与小说技法在散文中的运用
三 镜像世界中的抒情主体
第二节 2l世纪以来的短篇小说创作
一 关注现实人生和普通人的生存境遇
二 三秦人物摹写:民族精神的发现与重铸
第三节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陈忠实文学观念的形成
一 作家的自我认知及其主体性的获得
二 沉静是作家生命存在的状态,也是长篇创作的最佳心态
三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作家的“个性化追求”
参考文献
附录 陈忠实年表
后记
陈忠实是“文化大革命”前开始创作的陕西作家,他秉承“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文学信念,完成了从回乡知青到专业作家的蜕变,其代表作《白鹿原》被誉为“方之欧西,虽巴尔扎克、斯坦达尔,未肯轻让”的“一代奇书”和“民族秘史”。
李清霞所著的《陈忠实的人与文》是第一部全面考察陈忠实及其创作的“评传性”学术专著,时间跨度从“文化大革命”前直到21世纪,写作门类涉及小说、散文和创作谈等。全书以翔实的资料,严密的论证,质朴而晓畅的文字,系统地梳理了陈忠实文学活动与创作经历的总脉络与全过程。将陈忠实及其创作放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的大背景中进行考察,通过其成长经历与创作经验的总结,探寻其创作的艺术规律和文学价值,从而对陕西当代文学创作的流变进行宏观把握,勾勒出了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脉络,特别指出了陈忠实的创作经历对未来作家成长所具有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陈忠实的人与文》以评带传,通过对《白鹿原》等作品的分析阐释,探寻陈忠实的生命体验史和精神裂变史,以反观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的沧桑变化,及其对陈忠实文学创作的影响。这种“作品一作家一社会”的逆向思维和研究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探索与尝试。
李清霞所著的《陈忠实的人与文》意在解决以下问题:一、陈忠实如何从一个回乡知青、农村基层干部成长为优秀的作家,从个人命运遭际探寻作家文学创作的动力机制和源泉。二、陈忠实如何走出“文化大革命”文化审美模式及叙事模式,形成自己的艺术个性与文体风格。三、《白鹿原》的社会文化内涵和思想艺术价值,兼及作家艺术超越的可能性。四、陈忠实散文创作及21世纪以来短篇小说创作的价值与评价。五、作为文学现象,陈忠实和《白鹿原》的社会意义与文化符号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