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62.0
Being(存在)这个概念应该如何理解如何翻译,以及西方学者关于存在问题的论述,一直为我国学者所重视,所关注。他们从各自的角度,对Being的意义以及与其相应的中文概念,发表了很多精彩的意见及数量众多的文章,本书把近年来发表的相关论文和译文集辑成书,分上下卷。
《巴曼尼得斯篇》序
关于“存在”和“是”
读《关于“存在”和“是”》一文的几点意见
我们怎样认识西方人的“是”?
中西关于“形而上学”问题方面的沟通
中西形而上学的有无之辨
“是”、“在”、“有”的形而上学之辨
西方哲学中“是”的意义及其思想方式
论“是”
论形而上学的基本范畴——有与是的区别与联系
对希腊文动词“einai”的理解
亚里士多德论ON
亚里士多德的“是”和“是其所是”——关于《形而上学》中几个术语的翻译
eimi与卡恩——兼评国内关于“是”与“存在”的若干论文
关于希腊语动词eimi研究的若干方法论问题
希腊哲学中的ov如(being)的几个基本含义的来源和相互关系
“Being”的双重含义探源
从Ontology的译名之争看哲学术语的翻译原则
西方哲学的Being中文只能从“是”去理解
“是”的逻辑研究
逻辑中的唯名论和柏拉图主义——关于“存在”的一些问题的思考
何谓存在
存在与分析哲学家
西方哲学中的“Being”与中国哲学中的“是/非”“有/无”之比较
从中国言语构造上看中国哲学
试论梵语中的“有一存在”
动词“To Be”与Being概念研究之回顾
宋继杰主编的《BEING与西方哲学传统》不是一本普通文集。 这是中土外国哲学界几代学者对西方哲学思考研究的一次重要聚焦。聚焦的焦点是西方哲学奠基性范畴einai(to be,sein)。在这里不仅有反映当今中土学者研究水准的学术争鸣,而且还有经过学术沉淀的历史回音和对未来充满创新的希冀。 《BEING与西方哲学传统》,本书包括:《巴曼尼得斯篇》序、关于“存在”和“是”、读《关于“存在和“是”》一文的几点意见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