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湖北美术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48.0
本丛书是国内第一套面向大众、面向世界,为配合国家“中国文化走出”工作而设计的介绍中国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列图文读本。第一辑10册选取中国民间艺术中最有代表性、最具视觉美感的品类,以图文并举的方式解读作品的历史沿革、文化内涵、民风习俗、工艺流程与美学特色等。
序前言一、年画历史沿革汉代——魏晋南北朝——唐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近代二、年画的主要产地分布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四川绵竹|河北武强三、年画的制作工具及工艺流程四、年画的保护与传承五、年画作品赏析(一)门画类(二)历史故事类(三)吉祥画类(四)节俗和生活类(五)戏出类(六)纸马类
年画起源于汉代,发展于唐宋,盛行于明清。早在汉代,民间就有在新年时画一神荼、郁垒一两位神人的形象于门上以驱邪避灾的习俗。魏晋南北朝时,人们在门上贴象征大吉大利的鸡,用以辟邪祈福。唐代出现了以历史人物秦叔宝、尉迟恭为门神形象的门画,此举迅速在民间流传开来。宋代,年画正式形成。这一时期的雕版印刷、丰富的民间文化生活为年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开始出现了如风俗、戏曲、仕女娃娃等多种题材。明代,随着商业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年画呈现出复兴之势,吉祥题材作品多种多样。到了清代,年画的题材可谓是包罗万象,制作更加精良,体裁也更加多样,画店作坊繁多,全国除了西藏外都在过年时贴用年画。清末至今,社会变革巨大,传统年俗逐渐式微,木版年画也随之衰落,目前全国只有十几家还保留着这项传统的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