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31.0
本书通过一百多年来彝族社会的变化,说明族群互动促使社会变迁,社会变迁凸显文化认同及认同建构。重点在说明彝汉两族在互动中产生的一些变化和造成的影响。
第一章导论
第二章历史背景与彝族的内部分别
一、分布
二、人口
三、族源概说
四、族称的演变
五、彝族的内部分别
六、甘洛县彝族概况
第三章人类学族群理论视角下的彝族
一、引言
二、人类学的族群理论和文献回顾
三、中国的族群认同研究情况
四、凉山彝族文化研究文献回顾
五、彝族一个隐形的组织
六、彝族族群内外之边界划分
七、彝族一个想象的共同体
八、谁是彝族?
第四章族群互动与彝族社会文化变迁
一、引言
二、长期自我封闭与被封闭的凉山彝区
三、推动凉山彝族社会变迁之因素
(一)鸦片的内地严禁与彝区驰禁促进彝汉族群互动
(二)人口贩卖勾当与汉人融入彝族
四、族群互动推动彝族社会文化变迁
(一)甘洛县的族群结构
(二)民国时期甘洛各族群的矛盾与冲突
(三)尔苏人视角的族群互动与社会文化变迁
五、彝族社会变迁与文化认同情况拾零
六、结语
第五章彝汉族群关系的理论阐释
一、引言
二、真实的冲突理论
三、社会认同理论
四、公平理论
五、相对剥夺理论
六、族群关系五阶段论
七、结语
第六章彝族的等级边界与族群边界
一、引言
二、等级、颜色、象征与国家权力
(一)“黑”、“白”与彝族的自称
(二)“黑”、“白”与彝族的亚族群
(三)“黑”、“白”与彝族族称的象征意义
(四)“黑”、“白”彝族地方势力与国家权力(土司)分界
三、凉山彝族等级源自不同族群
四、等级边界的重新划分
(一)原来划分的五个等级实为五个社会阶层
(二)彝族社会只有两个血缘等级:诺伙和节伙
五、凉山彝族等级的实质
六、结语
第七章从“尔普”(份子钱)看彝族社会文化的变迁
一、引言
二、何谓“尔普”
三、“尔普”的类别
(一)近亲“尔普”
(二)远亲“尔普”
(三)宗族“尔普”
四、“尔普”的变迁
(一)跨宗族的“尔普”
(二)跨族群的“尔普”
五、结语
第八章彝族风味餐厅与文化认同的创造
一、引言
二、新市坝镇饮食业的发展
三、甘洛县彝族风味餐厅的产生
四、彝族风味菜式的创造
五、结语
第九章语言文字与彝族的文化认同
一、引言
二、语言文字与族群内心情感
三、语言文字作为“工具”的彝族文化认同
(一)政治环境对彝族语言文字选择的影响
(二)经济环境与彝族语言文化认同
(三)社会生活与彝族文化认同
四、结语
第十章传统宗教与彝族的文化认同
一、引言
二、彝族传统宗教体系及其文化认同
(一)相信有一个“神鬼世界”
(二)对神灵的认同
(三)相信鬼的世界及“鬼都”德布洛莫
(四)深信灵魂世界
(五)信任沟通人与神鬼关系的神职人员毕摩
三、《指路经》彝族宗教文化认同的精粹
四、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凉山彝语注音系统与国际音标对照表
一、声母(43个)
二、韵母(10个)
三、声调(4个)
后记
本书是关于研究“凉山彝族自治州社会变迁与文化认同”的专著,书中具体包括了:人类学族群理论视角下的彝族、长期自我封闭与被封闭的凉山彝区、族群互动推动彝族社会文化变迁、彝族社会变迁与文化认同情况拾零等内容。【作者简介】 彝族,彝名瓦尔巫达,1967年4月生,四川省甘洛县人。上海市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大学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组织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1989年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工作,1998年至2004年在香港中文大学攻读学位,获人类学哲学硕士学位(2000年)和人类学哲学博士学位(2004年)。2005年至2007年先后在香港中文大学、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领域是人类学族群研究、文化认同研究、语言人类学以及民族学等。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社会变迁与文化认同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807306757 《社会变迁与文化认同》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 |||
出版地 | 上海 | 出版单位 | 学林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1.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3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3000 |
社会变迁与文化认同是学林出版社于2008.0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297.12 ,G127.712 的主题关于 社会变迁-研究-凉山彝族自治州 ,文化-研究-凉山彝族自治州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