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24.0
本书是一部关于俄罗斯风情文化的游记文集,作者曾在俄罗斯工作学习多年,对俄罗斯的文化与风俗有较为深入的了解,是我们对俄罗斯文化了解的一扇窗户,而且作者配有大量图片,是本不错的旅游文化书。
中国姑娘的俄式婚礼
我的校友阿布杜拉
二十年后的重逢
俄语老师彼得
拉维利夫妇
相聚在拉多加湖畔
追寻“十月”的遗痕
高尚的观众
爱情风景线
踯躅俯首山
小教堂看洗礼
闲逛“文登哈”
在普希金雕像前
木偶的幽默
教我开车的师傅阿列克塞
夫人讲述的故事
画家柳达和她的丈夫
东方研究所的他乡客
神甫和大学生
在圣女公墓幽深处
托尔斯泰的生与死
柴可夫斯基的旷世恋情
从修道士想到作家笔下的人物
伏尔加河畔的雕像
再见,波罗金诺
高尔克小镇来了一队中国人
我认识的阿尔希波夫
一位俄罗斯桥梁专家的葬礼
影星斯米尔诺娃的收藏
前言
在人生的漫长旅途上,每个人都可能有一段或几段岁月是他最值得回忆或回味的。
本书所记述的,就是我亲历的两段难忘岁月:一是我在20世纪80年代末,作为访问学者在前苏联列宁格勒留学进修;二是90年代中期,我作为外交官在莫斯科中国驻俄罗斯使馆任参赞。
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是俄罗斯历史上一个特殊的转型时期。当时,我作为一个近距离观察俄罗斯的经济工作者,在关注她的宏观经济发展变化及其趋势的同时,也把观察的视角移向她的社会细微之处。
紧张忙碌之余,有时我喜欢去游逛一些名胜古迹、园林墓地,对俄罗斯昔日历史文化访幽探微;或者走进居民楼区、市井角落,拜访俄罗斯朋友家庭,面对面促膝交流,目睹他们的生活;更多的则是匆匆行走于街头巷尾或往来于迷宫似的地铁里,与陌生的俄罗斯人擦肩而过或萍水相逢或贴身而坐,细观他们读书看报的神态,倾听他们说话时的语气声调,从其中感受俄罗斯普通百姓的气质和风貌。
本书所展现的,就是我在俄罗斯经历的极其平凡的生活片段,这些片段或许能反映我接触到的俄罗斯社会一个或某些侧面,甚至只是某个小的点。不管怎么说,哪怕它是一滴水珠、一片树叶或是一砖一石,但它毕竟是我自己的真实所见。本书的读者,也许能随着我的拙笔去浏览一下具有浓郁俄罗斯风情的城市街景,辽阔壮美的森林江湖,闪耀着无穷魅力光芒的画廊和艺术殿堂,还有那些善良、真诚、坦荡的普通俄罗斯人。
现在的俄罗斯,距离我经历的那个时刻,又向前推进了十年,我书中记述的某些东西可能已时过境迁,或面目已非,但我相信:蕴藏在俄罗斯人肌体内的历史文化的基因和他们前辈遗传下来的坚韧顽强的民族性格却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走样。
不过,我得承认,我接触到的人和事可能只是俄罗斯自然和社会的九牛一毛或沧海一粟,俄罗斯是一部厚重得无法估量的大书,需要花费长期的乃至毕生的时间去解读,但即使那样,也可能仅了解到她的皮毛而已。
我想起天才的俄国诗人丘特切夫写的一首诗,也许是对的:■……理智理解不了俄罗斯,普通的俄尺衡量不了俄罗斯,俄罗斯有特殊性格,人们只能相信俄罗斯。
中俄两国山水相连,历史地缘注定我们要做邻居,这是上帝的安排。
我衷心祝愿中俄两国人民世代睦邻友好,共同走向未来。
本书所展现的,就是作者在俄罗斯经历的极其平凡的生活片段,这些片段或许能反映作者接触到的俄罗斯社会一个或某些侧面,甚至只是某个小的点。本书的读者,也许能随着作者的文章去浏览一下具有浓郁俄罗斯风情的城市街景,辽阔壮美的森林江湖,闪耀着无穷魅力光芒的画廊和艺术殿堂,还有那些善良、真诚、坦荡的普通俄罗斯人。 在人生的漫长旅途上,每个人都可能有一段或几段岁月是他最值得回忆或回味的。本书所记述的,就是作者亲历的两段难忘岁月:一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作为访问学者在前苏联列宁格勒留学进修;二是90年代中期,作为外交官在莫斯科中国驻俄罗斯使馆任参赞的一段游记。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客居莫斯科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00840053 《客居莫斯科》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4.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19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客居莫斯科是中国工人出版社于2007.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67.4 的主题关于 游记-作品集-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