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3.0
本书通过主人公内森的讲述,介绍了发生在他身边人们身上的“荒唐事”,描绘了人们的婚恋,至今尚存邪教,诈骗等事件,反映二十一世纪美国的现实生活。
《布鲁克林的荒唐事》
1.序曲
2.邂逅
3.告别宫廷
4.炼狱
5.危墙倾倒
6.阢陧话旧
7.无赖小议
8.睹其本人
9.精子库奇事
10.布鲁克林皇后
11.愚蠢男人
12.食饮之夜
13.吸烟间歇
14.愚蠢男人(之二)
15.猴子把戏
16.敲门之声
17.驾车北行
18.可乐之计
19.生存饭店的良辰美景
20.叛卖行为
21.反击
22.告别
23.事态发展
24.山楂街或霍桑街?
25.欢笑的女孩
26.飞返纽约
27.新生活
28.“就像托尼”
29.灵感
30.X标志位置
译后记
后记
人们现在都知道纽约,却不大知道布鲁克林。其实,在一百多年前,有半个世纪的时间,布鲁克林一直是美国的第三大城市。只是到了一八九八年,原来仅有一个曼哈顿岛的纽约市扩大地盘,把布鲁克林以及另三个比邻城市都囊括了进去,这个独立城市便“退化”成了一个行政区,其名声也就逐渐为纽约所遮蔽了。
译者在纽约已生活了二十七年,虽不住在布鲁克林,却去那里的表演艺术中心观过歌剧,去那里的植物园赏过樱花,去那里的康尼岛海滩嬉过海水,也去那里的纽约第三个“中国城”购过食品。从曼哈顿去布鲁克林,要经过布鲁克林大桥,它横跨东河,拱门高耸,缆索缓垂,状如竖琴,我曾为之写过一篇散文,称之为“诗的桥”。
大诗人沃尔特.惠特曼就是在布鲁克林长大的,在那里当过排字工人,主编过《布鲁克林时报》。当年还没有布鲁克林大桥,所以他去曼哈顿要乘渡船,有一天写下了《布鲁克林渡口》这首诗。
今天,在布鲁克林住着另一位美国著名作家,也即本书的作者保罗.奥斯特(PaulAuster)。他于一九四七年诞生于新泽西州纽瓦克市一个犹太家庭,母亲是布鲁克林人。十四年前,他自己也搬到布鲁克林来住了。翻译此书期间,我曾拜访过他。他与妻子、作家希莉.胡斯威特住在第七大道附近的一栋建于一八九二年的褐沙石楼房里。两人都是瘦高型身材,为人诚恳谦和,热情爽朗。他在这个家附近还有一套房子专用来写作,在那里不用手机,不打电话,不用电脑,不上网络,伏案笔耕,心无旁骛。每天从早晨九点写到下午四点,中午站着在厨房里用三明治充饥。他的才华和勤奋使他成为多产畅销作家。他的《纽约三部曲》、《月宫》、《幻影书》、《神谕之夜》和《在地图结束的地方》等多部长篇小说已被译成三十多种语言。他多才多艺,先前写诗、散文和回忆录,翻译法国文学作品,编电影剧本,导演电影,现在则埋头写长篇小说。
谈及《布鲁克林的荒唐事》,奥斯特说,他是在对美国政治和国际问题感到失望的情况下构思这部作品的。小布什当选总统、恐怖分子袭击纽约等一系列事件使他感到心情郁闷、悲伤,他希望在当时黑暗的悲剧状态中看到一些明亮的光,于是用一种喜剧风格来写这部小说。我因此明白,为什么我在翻译过程中会遇到那么多既夸张巧合而又引人人胜的情节,既混沌茫然、甚至荒唐愚痴却又合乎情理的人物,既诙谐戏谑而又感人至深的语句。
奥斯特说,书中的人物和情节都是虚构的,只有一个人物例外,那就是“美丽的完美母亲”南希。他在布鲁克林街头多次见到她陪两个孩子等校车,在校车来到之前,她们坐在楼前台阶上,她常用双臂一左一右地搂着孩子们的腰,有时三人互相拥抱或唱歌欢笑,情景温馨动人,令他难以忘怀。
奥斯特爱布鲁克林,爱纽约,爱这个城市的和谐气氛。通过小说中内森.格拉斯的叙述,我们就可以明显地感到这一点。我还听他亲口说,纽约是个有趣的城市,生活在这里的大多数人都不是生在这里的,却能和睦相处,很少有激烈的种族冲突。他说,纽约是他最了解的城市,所以他爱写纽约,爱写普通的、中下层的纽约人。
“你就是内森.格拉斯吗?”我故意问他。
他俏皮一笑,答道:“不,我可不是人寿保险经纪人。”
小说中的“我”即叙述者内森是一个退休的人寿保险经纪人。在整个叙述过程中,他坦率爽朗,实话实说,不掩盖私密,不忌讳性事,有时甚至还显得有点儿粗俗,体现了美国人的开放率直性格。他一生中犯过缺点错误,家庭生活不愉快,婚姻失败,父女不和,最后又得了癌症。但他毕竟从风波迭起的生活中感悟了人生的真谛,懂得了生命的珍贵,懂得了爱情、亲情和友情的重要,所以希望别人、并以自己的行动去帮助别人得到温暖和幸福。他关心学识渊博却经历坎坷的外甥汤姆的工作和婚姻,帮他排忧解难,为他最后能和佛蒙特女教师哈尼结为连理而感到欣喜。他向女儿雷切尔认错道歉,父女俩终于言归于好,后来还劝女儿珍惜家庭,不要轻易离婚。他收留离家出走的小女孩露西,寻找他的外甥女、露西的母亲奥罗拉,并亲自远赴北卡罗来纳州把她从狂热宗教徒的魔掌中救了出来。即使对书店老板哈里这样一个有前科的复杂人物,他也决不让陷害他的歹徒们的阴谋得逞。
在内森身上,还有一点可贵之处,那就是他懂得尊重别人的生活方式,用宽厚的胸怀对待周围与己不同的人。比如他认为,同性恋也好,双性恋也好,在不影响他人生活的情况下,就不应受到歧视和干预。书中有一个来自牙买加的“男孩身躯里的女孩”拉弗斯,我们华人会称之为“人妖”,但内森没有把他说得像一个“妖怪”,却从他身上发现了他单纯淡泊、知恩重情的品德,尤其在财富面前更显得超凡脱俗。哈里在遗嘱里把他一半的遗产给了拉弗斯,但拉弗斯坚决拒绝接受,令内森十分感慨。他说道:“在他身上有一种强烈的品行,一种难得的摈弃虚荣和贪欲的理想主义。虚荣和贪欲使我们中的其余人变得那么脆弱,以致无法抵挡这世界上的种种诱惑。为了他的缘故,我倒希望他在遗产问题上改变主意。我倒希望他像我们中的其他人一样重新考虑一下,从而接受这本就是留给他的财产,但听汤姆和他后来两个钟头的争论,我认识到,这是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事。”
奥斯特清楚地看到,在当今美国存在着许多社会问题,并将之写进书里,如贪婪谋财,假冒伪劣,吸毒,婚外恋,离婚,搞黄毒,强奸,宗教骗子,邪教狂热,等等。而许多问题的出现往往是因为人与人之间冷若冰霜,彼此缺少关爱,缺少帮助,所以他要借内森的言行来告诫人们,希望人与人之间有更多的理解,有更多的爱心,即使我们身上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失误,即使我们会干出这般那般的蠢举愚行,只要大家互相信赖、互相爱护,我们的生活就可以改弦更张,我们就可以重新生活得幸福美满。
奥斯特笔下的荒唐事、傻事其实荒唐得合情合理、傻得有滋有味。他是寓情理于荒诞之中,寓教育于乐趣之中,正因为如此,尽管我们会觉得书中人物似乎都没有多大志向、多高理想,只会来一下所谓“生存饭店”的乌托邦式扯淡,我们却不时在字里行间感到一种愿景和希望,感到一种深情和温暖,以致止不住泪水夺眶而出。
我浏览了不少关于此书的评论,很喜欢这一段文字:“《布鲁克林的荒唐事》是保罗.奥斯特的最热情、最有生气的长篇小说,是一支普通人光荣而神秘生活的赞歌,感人而令人难忘。”奥斯特听我念完这段话后高兴地笑了起来,说他没有读到过,也没听说过。实际上,由于他不上网,所以他错过了大量有关他作品的评论,而他本就不太在乎别人的评论,只是一心埋头写他的书就是了。
小说中的汤姆曾修读文学博士学位,内森也爱好文学和写作,所以书中更有不少关于文学家的并不荒唐的议论,其中埃德加.爱伦.坡和纳撒尼尔.霍桑就是奥斯特自己的“文学教父”,卡夫卡也是他最喜爱的作家之一。令我甚感兴趣的是,那天采访时奥斯特还谈到,他是俄罗斯文学的尊崇者。他十五岁时读了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他说那是他一生中的一个转折点,后来他又读托尔斯泰,认为他是“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喜爱的其他作家还有塞万提斯、狄更斯,当代美国作家诺曼.梅勒和索尔.贝娄。
那天在门口与奥斯特告别时,我对他说,译本出版后我会寄给他一册,一册“你的也是我的书”。确实如此,译本既是作者的,也是译者的。话虽这么说,我还是担心我能否把书译好。本人是将这部英语小说嫁给汉语的“媒婆”,这个“媳妇”本来是俊的,如果我给她乱化妆,给她弄丑了,既对不起作者,也对不起读者。希望本书是英汉两种文字的“美满婚姻”,但究竟是不是,还有待读者和专家的评定。
陈安
二〇〇七年七月十三日写于纽约
当代美国小说大多强调冷冰冰的个人主义,而《布鲁克林的荒唐事》强调的是一种非常实在的群体感……奥斯特想借着本书说的是:只要我们愿意看见自己的缺失与愚昧,让生命成为可以重新来过的机会,人与人之间仍有互信互爱的可能。 “我在寻找一个清静的地方去死,有人建议布鲁克林。” 身患癌症、家庭破碎的中年男子内森.格拉斯,退休后特意搬到布鲁克林,打算在这个童年的故乡了却残生。没想到,这里才是他人生的起点……他探索布鲁克林的一切:街角的餐馆、餐馆里的女招待、二手书店的老板,居然还邂逅了多年未见的外甥汤姆。 在与同样失意的汤姆携手探索新生活之余,内森逐渐发现身边的小人物,不是有着不堪回首的过去,就是过着徒有其表的生活。但他们都选择了布鲁克林止痛疗伤、重新开始。这些小人物的命运,也逐渐与他的人生交错纠缠。 有一天,汤姆的外甥女、九岁半的露西突然敲开了他们的家门。无论问她什么,她都不说话。两个男人的生活,因为这个小女孩的闯入而改变…… 《布鲁克林的荒唐事》是保罗.奥斯特最热情、最有生气的长篇小说,是一支普通人光荣而神秘生活的赞歌,感人而令人难忘。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布鲁克林荒唐事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020066520 如需购买下载《布鲁克林荒唐事》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3.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19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布鲁克林荒唐事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于2008.03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712.45 的主题关于 长篇小说-美国-现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