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年代:2010
定价:21.0
本书提出了一种充分的马克思主义道德和社会正义理论纲要,以便提供一套规范性标准来衡量现实社会安排。作者承袭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对马克思固有的道德和社会正义思想作了细致的重构和修正,驳斥了种种否认马克思主义与道德的相容性的理论观点,论证了社会正义理论之于马克思主义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全书涉及了众多当代英美政治学家的观点,或对比,或批判,呈现了它们与马克思主义的道德和社会正义理论之间的种种勾联,借此我们得以管窥英美政治哲学的当代复兴与马克思主义研究所产生的碰撞。
鸣谢
导论
第一部分 马克思的道德观
第一章 马克思道德观的发展
马克思的第一阶段:激进的自由主义(1841-1843)
马克思的第二阶段:革命的人本主义(1843)
马克思的第三阶段:始创的马克思主义(1844)
马克思的过渡阶段(1844-1847)
马克思后期著作中的道德观(1848-1883)
第二章 对马克思的后果主义解释
后果主义、功利主义和义务论的道德理论
马克思作为一个功利主义者:一种批判
马克思和非功利主义的后果主义形式
第三章 马克思关于自由和剥削的理论:重构与辩护
马克思、人的尊严和义务论
马克思的自由概念和理论:一种重构
道德和马克思主义的剥削概念
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与道德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的反道德主义”:一种批判
道德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地位
马克思(著作中)的道德和非道德的评价:对伍德和米勒的一种批判
马克思主义、自然主义倾向和理性自利
道德、自身利益和革命的动机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与道德历史主义
必然性论题
资本主义崩溃理论
道德与历史
第六章 道德和意识形态
总体性和非总体性的意识形态概念
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概念
道德、意识形态和道德理论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道德相对主义和道德的客观性
马克思、恩格斯和道德相对主义
马克思主义、反思平衡和原初状态
道德的客观性、阶级斗争和主体间的一致同意
第三部分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正义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对正义和权利的批判
马克思对正义和权利的一般性批判
马克思论作为人的利己性的权利
马克思论法权概念随着共产主义的到来而消亡
马克思的作为社会制度内在标准的正义观念
阶级利益与社会正义:对伍德的一种批判
第九章 马克思主义者及左派对于罗尔斯正义理论的异议:一种批判性评论
权利与正义
马克思和罗尔斯
对罗尔斯方法论的反对理由
罗尔斯的正义论
对罗尔斯道德理论的实质性反对
关于罗尔斯之理论应用的反对理由
第十章 一种充分的马克思主义道德和社会理论
社会正义理论
社会正义和马克思主义经验性理论
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经验性理论
附录马克思思想发展阶段
参考书目
索引
后记
《马克思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承袭了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根据马克思本人的相关论述,对马克思主义与道德和社会正义问题做了深入探讨:从隐含在马克思思想中的道德元素出发,考察了对马克思道德观的各种解读,得出马克思是以致力于平等自由最大化为核心的混合义务论者的结论;运用当代元伦理学证明马克思主义与道德在总体上是相容的,批驳了认为马克思主义与道德不相容的论断;提出一种包含马克思道德理论在内的激进的平等主义社会正义理论;论证了当代分析政治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结合的重要意义,阐明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的功能失调及建立民主的、自我管理的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验性理论对于发展一种充分的马克思主义道德和社会理论的必要性。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马克思主义、道德与社会正义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当代英美马克思主义研究译丛 | ||
9787040289756 如需购买下载《马克思主义、道德与社会正义》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1.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1 × 15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3000 |
马克思主义、道德与社会正义是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10.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82 ,B0-0 的主题关于 马克思主义哲学-正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