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30.0
本书在系统研究院前急救基本问题的基础上,对院前急救技术、不同创伤院前急救的实施以及各种院前急救装备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详细论述了院前急救的概念、分类、地位和作用、基本原则、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等基本理论问题,对颅脑创伤院前急救、胸部创伤院前急救、腹部床上院前急救、泌尿系统创伤院前急救、四肢及关节骨折院前急救、脊柱骨折院前急救、肢(指)离断损伤院前急救、骨盆骨折院前急救、四肢软组织创伤院前急救、创伤外科感染院前急救、创伤性休克院前急救、挤压伤外科急救、烧伤院前急救、多法伤院前急救、主要脏器损伤院前急救、战伤院前急救、伤员搜寻装备、组织指挥装备、急救装备、复苏器材与装备、手术及配套装备、连续急救装备、伤病员搬运设备、伤病员后送装备、野外定点医院、技术保障装备、远程医学装备等做了全面的阐述。
上篇 现代院前急救技术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院前急救的概念
第二节 院前急救的模式
第三节 院前急救的地位与作用
第四节 院前急救的基本原则
第五节 院前急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
第二章 院前急救技术
第一节 心肺复苏概述
第二节 心肺复苏中的基础生命支持
第三节 高级生命支持
第四节 院前镇痛与麻醉
第五节 院前外科急救
第六节 院前辅助诊断
第三章 颅脑创伤院前急救
第一节 颅脑创伤的分类
第二节 颅脑损伤的院前诊断程序
第三节 颅脑损伤的院前急救程序
第四节 颅脑创伤的院前急救技术与方法
第四章 胸部创伤院前急救
第一节 胸部创伤的分类
第二节 胸部创伤的院前诊断程序
第三节 胸部创伤的院前急救程序
第四节 胸部创伤的院前急救技术与方法
第五章 腹部创伤院前急救
第一节 腹部创伤的分类
第二节 腹部创伤的院前急救程序、技术与方法
第六章 泌尿系统创伤院前急救
第一节 泌尿系统创伤的分类
第二节 泌尿系统创伤的院前诊断程序
第三节 泌尿系统创伤的院前急救程序
第四节 泌尿系统创伤的院前急救技术与方法
第七章 四肢骨与关节损伤的院前急救
第一节 四肢及关节骨折的分类
第二节 四肢骨与关节损伤的院前检查
第三节 四肢骨与关节损伤的院前急救技术与方法
第八章 脊柱与脊髓损伤的院前急救
第一节 脊柱脊髓损伤的分类
第二节 脊柱脊髓损伤的院前检查诊断
第三节 脊柱脊髓损伤的院前急救技术与方法
第九章 肢(指)离断损伤的院前急救
第一节 肢(指)离断损伤的分类
第二节 肢(指)离断损伤的院前诊断程序
第三节 肢(指)离断损伤的院前急救程序
第十章 骨盆骨折院前急救
第一节 骨盆骨折的分类
第二节 骨盆骨折的院前诊断程序
第三节 骨盆骨折的院前急救程序与方法
第十一章 四肢软组织急性损伤的院前急救
第一节 四肢软组织急性损伤的病因与分类
第二节 四肢软组织急性损伤的院前诊断
第三节 四肢软组织急性损伤的院前急救技术与方法
第十二章 创伤性休克的院前急救
第一节 创伤性休克的分类
第二节 创伤性休克的院前诊断程序
第三节 创伤性休克的院前急救程序
第十三章 烧伤的院前急救
第一节 烧伤的分类
第二节 烧伤的院前诊断程序
第三节 烧伤的院前急救程序
第四节 烧伤的院前急救技术与方法
第十四章 创伤的相关问题院前处置
第一节 多发伤的院前急救
第二节 挤压综合征
第三节 创伤后感染
第四节 破伤风
第五节 气性坏疽
第十五章 武器伤的院前急救
第一节 武器伤的分类
第二节 武器伤的院前诊断程序
第三节 武器伤的院前急救程序
第十六章 常见创伤后脏器并发症的治疗
第一节 创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第二节 心功能不全
第三节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第四节 急性肾功能不全
第五节 肝功能与胆道系统
第六节 消化道并发症
第七节 创伤后多器官不全综合征
下篇 院前急救装备
第十七章 现代院前急救装备概述
第一节 现代院前急救对急救装备的要求
第二节 现代院前急救装备的概念与分类
第三节 现代院前急救装备的体系框架
第十八章 现场伤病员搜寻装备
第一节 现场伤病员搜寻装备的概念
第二节 现场伤病员搜寻装备的分类及介绍
第三节 现场伤病员搜寻装备的历史沿革
第四节 现场伤病员搜寻装备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五节 现场伤病员搜寻装备的应用
第十九章 院前组织指挥装备
第一节 院前组织指挥概述
第二节 院前组织指挥装备的概念与分类
第三节 院前组织指挥装备的历史沿革
第四节 院前组织指挥装备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五节 院前组织指挥装备的技术指标与研制
第六节 几种主要院前组织指挥装备
第二十章 院前抢救装备
第一节 院前抢救概述
第二节 院前抢救装备的概念与分类
第三节 院前抢救装备的历史沿革
第四节 院前抢救装备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五节 院前抢救装备的技术要求及研制
第六节 几种主要的院前抢救装备
第二十一章 现场复苏器材与装备
第一节 现场复苏器材与装备概念
第二节 现场复苏器材与装备历史沿革
第三节 现场复苏器材与装备分类
第四节 现场复苏器材与装备的主要技术要求
第五节 现场复苏器材与装备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六节 常用复苏器材与装备
第七节 结束语
第二十二章 院前应急手术及配套装备
第一节 院前应急手术及配套装备的概念
第二节 院前应急手术及配套装备的分类
第三节 院前应急手术及配套装备的历史沿革
第四节 院前应急手术及配套装备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五节 院前应急手术及配套装备的应用
第二十三章 连续救治装备
第一节 连续救治装备的概念
第二节 连续救治装备的分类
第三节 连续救治装备的发展概况
第四节 连续救治装备的主要战术技术要求与研制
第五节 几种主要的连续救治装备
第二十四章 伤病员搬运装备
第一节 伤病员搬运概述
第二节 伤病员搬运装备的概念与分类
第三节 伤病员搬运装备的历史沿革
第四节 伤病员搬运装备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五节 伤病员搬运装备的技术要求及研制
第六节 伤病员搬运装备的使用
第七节 几种主要伤病员搬运装备
第二十五章 伤病员后送装备
第一节 伤病员后送装备的概念与分类
第二节 伤病员后送装备的历史沿革与发展
第三节 伤病员后送装备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第四节 伤病员后送装备的应用
第二十六章 野外机动医疗系统
第一节 野外机动医疗系统的概念与分类
第二节 野外机动医疗系统的历史沿革与发展
第三节 野外机动医疗系统的发展特点
第四节 野外机动医疗系统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第五节 野外机动医疗系统的应用
第二十七章 技术保障装备
第一节 技术保障装备的概念与分类
第二节 技术保障装备发展概况
第三节 技术保障装备的发展与应用
第二十八章 远程医学装备
第一节 远程医学装备的概念
第二节 远程医学装备的历史沿革
第三节 远程医学装备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四节 远程医学装备发展的瓶颈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第五节 远程医学装备的应用
第六节 远程医学装备构成
第七节 远程医学装备发展中的新技术
参考文献
吴太虎等编著的《现代院前急救与急救装备》共二十八章。内容包括绪论、院前急救技术、颅脑创伤院前急救、胸部创伤院前急救、腹部创伤院前急救、泌尿系统创伤院前急救等。本书内容新颖,适应形势;急救技术需求与急救装备有机结合,实用性强。可作为卫生部门决策管理人员、科研教学与培训人员、临床急救医护人员、应急救援人员等的工具书。吴太虎等编著的《现代院前急救与急救装备》以现代院前急救为切入点,拓展了传统院前急救的外延,丰富了传统院前急救技术和装备的内涵,是作者在多年从事院前临床急救和急救装备研发及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系统研究和总结编撰而就。全书分为现代院前急救技术和现代院前急救装备两部分,共二十八章。现代院前急救技术部分有十六章,主要围绕院前急救技术的相关原理、技术措施、急救方法等展开论述;现代院前急救装备部分有十二章,对现代院前急救装备的体系框架和典型院前急救装备进行了系统阐述。《现代院前急救与急救装备》内容新颖,适应形势;急救技术需求与急救装备有机结合,实用性强。可作为卫生部门决策管理人员、科研教学与培训人员、临床急救医护人员、应急救援人员等的工具书。【作者简介】何忠杰(1963.6)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从事危重病急救专业20余年。历任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ICU副主任、急救部副主任、急救部主任。荣立三等功5次,集体二等功1次;先后被评为解放军总后勤部模范党支部书记、总后抗击非典先进个人。北京市第九届青联委员,北京海淀区青联委员。现任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急危重症中心ICU主任。 所在医院:是军队应急机动医院、首都地区部队急救中心、北京市交通伤中心、全军急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西医结合蛇伤急救专业副主任委员单位。 学术任职:中国人民解放军急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蛇伤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市急诊专业委员会委员;中西医结合北京急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灾害医学救援学会理事;《中国急救医学杂志》编委;《世界急危重症医学杂志》常委。 医学工作:带领科室较早在国内实行“急诊医师不分科、医护同组排班”工作模式;开展蛇伤救治,成立在北京和华北地区的“蛇伤救治中心”。提出了“急救白金十分钟”、“创伤小组管理原则”、“急救的时效性”等急救观点。总结了创伤、危重症患者早期“链式流程复苏”的理论与方法(①快速判断伤情;②呼吸阶梯化管理:开展的“气管穿刺导人气管套管术”,可以在90秒钟内完成气管切开;③全身8部位16点静脉穿刺方法和原则,并总结了“三中点法”的锁骨下静脉穿刺技术、“坐位、半卧位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技术;④系统检查;⑤氧代谢监测判断病情:提出了改良氧利用率的计算和监测方法,使危重病的氧代谢得以普及到对患者的监测和早期预后判断;⑥确定/控制性救命手术)。为好医生网站进行了“建立有序的创伤急救体系”、“链式流程复苏”、“创伤总论”、“创伤各论”、“心肺复苏”、“呼吸阶梯化管理”、“中心静脉通路”等专题授课。 科研工作:参加了北京市科委“首都紧急医学救援科技工程建设研究”项目,并负责“首都重大创伤急救快捷通道的规范建设研究”。 “链式流程复苏”获得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心脏漂浮导管在危重伤病人的监测应用”、“人体心肺复苏过程中循环时间的测定对战创伤复苏方法改进的研究’:分别获得军队医疗、科技成果三等奖,针对人体心肺复苏的机制提出了胸外按压存在“胸腔共振”的观点。吴太虎 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医用电子技术与装备研究室主任,兼任全军医学工程学会秘书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医疗仪器分会理事,全军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等职。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急救医学装备与系统集成、生物病原体快速检测关键技术与装备和血液(生物制品)储存运输冷链技术与装备。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并顺利完成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和军队重大专项等多项课题。获军队科技成果进步二等奖4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50余项。王运斗 研究员,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卫生防护技术与装备分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委员、中国国防科技信息学会理事等职。主要从事应急医学救援装备及军队卫生装备系统设计与综合论证工作,在装备顶层设计与综合评估、体系建设及模块化方面特色鲜明。曾主持国家863、国家重大专项、军队重大专项等多项国家和军队课题,十余项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等奖励和国家专利、主编和参编专著16部,发表论文10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