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60.0
本书论述隋唐至北宋时期的道教思想史。它不仅叙述了道教思想发展的历史背景,而且深入讨论了“重玄学”等重大理论成果,分析评价了成玄英、王玄览、司马承祯、吴筠、李筌、杜光庭、谭峭等道教学者的思想;不仅论述了道教哲学思想的阶段性发展,而且分析了道教与儒、释二教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吸收、融合的关系,挖掘了道教科技思想,探讨了道教内丹学说,讨论了道教思想对于文学的影响等。
第三编 隋唐至北宋的道教思想
引言
第十一章 隋至初唐道教重玄学的崛起
第一节 重玄学的界定及其兴盛的思想背景
第二节 成玄英的重玄学范畴
第三节 成玄英的重玄思想与生命体悟
第十二章 初唐道教重玄学论域的拓展考察
第一节 李荣对重玄思想的继承与引申
第二节 王玄览《玄珠录》的重玄思想
第三节 孟安排《道教义枢》的重玄思想
第十三章 盛唐道教的服气说与心性形神修炼理论
第一节 司马承祯的服气养命与坐忘修心论
第二节 吴筠的神仙可学论与形神可固论
第三节 《护命经》等道经的心性形神修养论
第十四章 中晚唐至北宋道教“三玄学”的思想主流
第一节 杜光庭对《道德经》的思想解读
第二节 麻衣道者、陈抟的《周易》象数学
第三节 从刘牧到邵雍:《易》学象数之推衍
第四节 张无梦与陈景元的“三玄”会通诠释理路
第十五章 中晚唐至北宋道教的“阴符学”与政治思想
第一节 李筌《阴符经疏》、《太白阴经》的思想底蕴
第二节 《太平经钞》与《太平两同书》的“太平匡济术”
第三节 《无能子》推崇“自然”的哲学和社会政治思想
第四节 谭峭《化书》的“化化不问”学说及民生思想
第五节 蹇昌辰等道教学者诠释《阴符经》的思想理趣
第十六章 隋唐至北宋道教的“参同学”与金丹理论
第一节 道教“参同学”及其思想特征
第二节 道教“参同学”与内外丹实践及其理论发展
第三节 钟吕金丹道与《悟真篇》的思想
第十七章 隋唐至北宋道教的科技思想
第一节 隋唐道教的天文历算思想
第二节 隋唐至北宋道教的医学养生思想
第十八章 隋唐至北宋道教的斋醮科仪思想
第一节 张万福修订斋醮科仪及其黄篆济度思想
第二节 杜光庭《太上黄篆斋仪》的济度思想
第三节 北宋三箓斋仪格的形成与罗天大醮仪的思想
第十九章 隋唐至北宋道教与儒、释的思想关系
第一节 唐代的道佛论争与三教间的相互影响
第二节 北宋道教思想对理学的渗透与“三教合一”观
第二十章 隋唐至北宋道教劝善导向的加强与道教思想对文学的影响
第一节 道教劝善导向的加强及其思想特点
第二节 道教思想对文人创作与文学理论的影响
隋唐五代北宋时期,道教思想发展的最重要的理论成果乃是“重玄”哲学的日益完善。《中国道教思想史(第2卷)》为《中国道教思想史(第2卷)》,包括第三编隋唐至北宋的道教思想,主要介绍了隋至初唐道教重玄学的崛起、初唐道教重玄学论域的拓展考察、盛唐道教的服气说与心性形神修炼理论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