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实证的文学批评
走向实证的文学批评封面图

走向实证的文学批评

李遇春, 著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20.0

书籍简介:

本书为李遇春、贺仲明主编的“中国新文学批评文库丛书”中的其中一种。本书是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遇春先生的批评著作,收录了作者十多年来的文学评论文章20余篇,均为首次结集。这一系列文章以追求实证性的文学批评为学术旨趣,不仅对中国新文学中的红色经典、土地话语、历史叙事、底层叙述等重要文学创作思潮与现象做出了学理分析,而且对丁玲、何其芳、贺敬之、张一弓、格非、刘醒龙、乔叶等重要作家及其作品做出了深度观照。

作者介绍:

李遇春,1972年生,湖北新洲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新文学评论》执行主编。入选2009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史、文学批评、中国现当代旧体诗词研究。著有《权力 主体 话语——20世纪40—70年代中国文学研究》、《中国当代旧体诗词论稿》、《西部作家精神档案》等,主编《中国文学编年史(当代卷)》等。

书籍目录:

卷首 走向实证的中国当代文学批评

卷一 文学史新观察

符号的行旅——中国当代文学中土地话语演变的一个历史轮廓

六十年代初历史小说中的杜甫形象

走出“文革”叙事的迷惘——从阎连科和刘醒龙的两部长篇小说谈起

新时期文学中移民叙事的演变

文学史前史的建构——关于“编辑与八十年代文学”的思考

卷二 革命年代的文学蜕变

话语规范与心理防御——论丁玲在延安解放区时期的小说创作

作为话语仪式的忏悔——何其芳延安时期的诗歌话语分析

在“现实”与“规范”之间——贺敬之文学创作转型论

一种新型的文学话语空间的开创——重读贺敬之的红色经典

“多”与“一”的诗学辩证法——贺敬之诗学品格论

一个“联对梦”小说文本——《北极风情画》与《塔里的女人》解析

卷三 变革年代的文学突围

告别与寻找——关于张一弓小说的话语转变

从“消解历史”到“发明传统”——成一“晋商小说”论

乌托邦叙事中的背反与轮回——论格非的《人面桃花》三部曲

心理现实主义与女性写作——乔叶小说创作论

入围围城突围——对张欣“新都市小说”的一种解读

卷四 聚焦文学鄂军

新时期湖北作家底层书写一瞥

新时期湖北作家的底层叙述与底层意识

庄严与吊诡——刘醒龙和他的长篇小说《圣天门口》

破碎的英雄与英雄的破碎——论邓一光“兵系小说”中的英雄系列

人在圈套中——晓苏近年来的“大学校园小说”漫评

卷尾 实证是文学批评有效性的基石

内容摘要:

作者近年来一直倡导新实证主义文学批评,主张文学批评中应注重“形证”、“心证”、“史证”相结合,即审美形式分析、精神心理分析、社会历史分析相结合。这是一种“大文学批评观”,它既是对“文史哲”三位一体的中国传统文学批评形态的回归,也是对西方现代和后现代多种文学批评理论资源的融合。《中国新文学批评文库丛书:走向实证的文学批评》收录了作者十多年来的文学批评文章20余篇,内容涵盖中国当代文学史新观察、革命年代的文学蜕变、变革年代的文学突围、聚焦文学鄂军等四个方面。所收文章以追求新实证性的文学批评为学术旨趣,少数为作者早年习作,由此可见作者从阐释走向实证的文学批评里程。

编辑推荐:

中国新文学批评文库丛书由著名学者贺仲明、李遇春主编,於可训、丁帆顾问,是近年来最大型的一套文学、文化批评丛书。这套丛书作者均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的一线中青年学者,具有充分的权威性。
  中国新文学批评文库丛书更注重原创性、系统性与审美性,每本著作都具有一个核心的批评概念,充分体现作者的个性。
  中国新文学批评文库丛书全面涵盖了目前相关领域的研究范畴,如现代文学、当代文学、海外华文文学、思想史、文化批评等,是极度罕见的一套丛书。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走向实证的文学批评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中国新文学批评文库丛书
9787218091648
《走向实证的文学批评》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广州出版单位广东人民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 × 1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1000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走向实证的文学批评是广东人民出版社于2013.1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06.6 的主题关于 中国文学-现代文学-文学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