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三村
梅县三村封面图

梅县三村

陈志华, 李秋香, 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76.0

书籍简介:

本书是研究广东省梅县南口镇寺前排,高田,塘肚三村围龙屋建筑的专著,首先介绍围龙屋产生的背景,构造,施工和技术特点,以及一些图片等。

作者介绍:

陈志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建筑学专家,1929年生于浙江省宁波市,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专著有《外国建筑史》、《外国造园艺术》、《意大利古建筑散记》、《外国古建筑二十讲》等。1989年起,在叶同宽老师的支持下,开始乡土建筑的调查和研究。1990年至2005

书籍目录:

前言1 人文历史篇 第一节 客家和围龙屋 第二节 一根扁担挑来的村子 第三节 海风万里故乡情 第四节 竹声焦影的村落 第五节 血缘村落中的宗族组织 居民访问记2 村落建筑篇 第一节 围龙屋的典型形制 第二节 两类围龙屋和三种发展模式 第三节 围龙屋形制的诞生和演进 第四节 围龙屋的风水讲究 第五节 围龙屋的结构、构造和施工 第六节 其他类型建筑

前言1 人文历史篇 第一节 客家和围龙屋 第二节 一根扁担挑来的村子 第三节 海风万里故乡情 第四节 竹声焦影的村落 第五节 血缘村落中的宗族组织 居民访问记2 村落建筑篇 第一节 围龙屋的典型形制 第二节 两类围龙屋和三种发展模式 第三节 围龙屋形制的诞生和演进 第四节 围龙屋的风水讲究 第五节 围龙屋的结构、构造和施工 第六节 其他类型建筑3 图版篇 总测绘图 居住 教育 商业 拓片梅县三村围屋谱梅县六记后记

内容摘要:

梅县三村是广东省梅州市南口镇侨乡村所辖的三个自然村,包括寺前排村、高田村和塘肚村,有四百多户人家。三村中建筑形制皆为“围龙屋”式,逐栋依山而建,疏朗有致,令人有如住进了大自然之中,兴起和谐、平安之感。究竟这样的宅院,是如何产生的呢?  客家围龙屋是中国传统五大民居建筑之一。梅县三村处于客家文化的核心地区,留存朽创建于清代中期以前的早期围龙屋。加上重9世纪后期以来,华侨开发南洋后回乡所建的后期围龙屋,因此成为认识传统围龙屋,以及其改进、发展的代表村落。  本书第一篇“人文历史”,首先说明客家文化的特征:即长期迁移过程中产生聚族而居的血缘村落,以祖堂为中心,建构严谨的大型集体住宅。接着溯本探源,说明潘姓家族的发展过程和宗族组织,围龙屋形成的背景和原因。  第二篇“村落建筑”,剖析其典型形制:即矩形四合院、后面的半圆形围屋,以及前面的禾坪、水塘,每一部分都含有风水意义和实用功能。接着比较早期。后期围龙屋的演进和变化,指出由大家族上百个小家庭共同居住的形态,转变成一个家庭。几代人居住的独立宅院,家族凝聚力减弱,小家庭的生活空间和功能更为舒适。另外还记录了围龙屋构造,施工的特点和技术。  第三篇“图版”包括村落总图、居住建筑,教育建筑。商业建筑。拓片五项内容,完整呈现寺前排村,高田村和塘肚村所处的环境以及个别屋的不同特色,配合着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更能一窥堂奥。  “人禀乾坤志四方,任君随处立常纲。年深异境犹吾境,身入他乡即故乡。”这首客家人传唱的民歌,道出了先人拓殖四方的艰毅不屈。梅县三村的围龙屋正是见证了“发迹海外,心系故乡”的精神。

编辑推荐:

此书是作为《中华遗产•乡土建筑》丛书一本,介绍的广东梅县南口镇侨乡村所辖的三个自然村,三村中建筑形制皆为“围龙屋”式,逐栋依山而建,疏朗有致,令人有如住进了大自然之中,兴起和谐、平安之感。龙屋是中国传统五大民居建筑之一。梅县三村处于客家文化的核心地区,留存有创建于清代中期以前的早期围龙屋;加上19世纪后期以来,华侨开发南洋后回乡所建的后期围龙屋,因此成为认识传统围龙屋,以及其改进、发展的代表村落。本书客家文化的特征 “村落建筑”典型形制以及各种 “图版”。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梅县三村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中华遗产
9787302150213
《梅县三村》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清华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76.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5装帧平装
页数 156 印数 5000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梅县三村是清华大学出版社于200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TU-881.2 的主题关于 乡村-建筑艺术-梅县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