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40.0
本书是在博士论文基础上整理而成。针对当前在城市设计的研究和实践中,对于气候问题关注的不足,指出有必要加强“城市空间形态”与“城市气候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这对于创造理想城市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提出“城市空间形态气候合理性”的概念,并从这一概念出发,建立一个关于城市气候学与城市设计学交叉研究的体系和框架,确定了研究的对象、基本问题、评价方法、研究思路以及实现途径。并按照该研究框架,对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从城市设计实践需要的角度,初步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形成所谓的“城市设计的气候模式语言”。论文指出在具体城市设计实践过程中,加入“城市气候设计”这一分析、研究过程,是实现“城市空间形态气候合理性”的根本途径。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导论 一、气候与人类文明发展 二、气候与城市空间形态 三、城市气候与城市设计 四、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城市气候学的相关研究 二、我国古代城市选址中的气候考虑 三、建筑学领域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四、城市设计领域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五、涉及的其他相关学科研究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思路 一、对目前研究的评价 二、本书的研究内容与目的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导论 一、气候与人类文明发展 二、气候与城市空间形态 三、城市气候与城市设计 四、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城市气候学的相关研究 二、我国古代城市选址中的气候考虑 三、建筑学领域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四、城市设计领域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五、涉及的其他相关学科研究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思路 一、对目前研究的评价 二、本书的研究内容与目的 三、本书的研究方法 四、本书的结构 五、本书研究的困难所在第二章 城市空间形态气候合理性 第一节 “城市空间形态气候合理性”的提出 一、何为“城市空间形态气候合理性” 二、提出“城市空间形态气候合理性”概念的意义 第二节 城市空间形态气候合理性的研究内容 一、城市空间形态气候合理性的基本研究内容 二、城市空间形态气候合理性的评价 三、城市空间形态气候合理性的存在 四、传统聚落景观形态中的气候合理性 五、城市空间形态气候合理性的实现第三章 城市空间形态气候合理性的研究框架 第一节 基本的研究思路 一、城市空间形态的要素组成 二、城市气候的要素组成 三、基本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第二节 自然地形与城市气候 一、地形特征与局地气候 二、局地气候与城市选址 第三节 城市空间形态特征与城市气候 一、城市几何特征与城市气候 二、城市空间结构特征与城市气候 三、城市形态界面、廊道与城市气候 四、城市形态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城市气候 第四节 城市肌理与城市气候 一、城市肌理与城市气候 二、城市路网体系与城市气候 三、建筑组合模式与城市气候 四、旧城更新中的城市肌理调整 第五节 城市开敞空间的气候特征 一、城市开敞空间与气候界面层 二、城市开敞空间中风的分布规律 三、城市开敞空间中日照的基本规律 第六节 绿化、水体、材料与城市气候 一、“生态气候调节器”与“气候性面层材料” 二、城市绿地的气候作用 三、城市水体的气候作用 四、城市的气候性面层第四章 城市气候设计的提出 第一节 从建筑气候设计到城市气候设计 一、建筑气候设计的发展 二、城市气候设计的提出 三、对于城市气候设计的理解 四、“政策层面”的城市气候设计 第二节 城市气候设计的基本原理 一、城市气候设计的原理 二、城市气候设计的目标 三、城市的气候资源 四、风与日照城市气候设计的对象第五章 城市气候设计的内容 第一节 城市气候设计的基本步骤与评价标准 一、城市气候设计的基本步骤 二、气候舒适性的各种评价指标 三、室外环境的气候舒适性评价 四、城市气候设计的评价指标 第二节 城市气候的分析与评价 一、城市气候的分析与评价 二、城市气候“舒适性”的评价 三、城市气候要素空间分布差异的分析 四、小气候推测与城市用地气候评价 第三节 城市气候设计的原则确定与策略选择 一、城市气候设计原则的确定 二、基本的城市气候设计策略 三、城市气候设计策略的形态实现 四、主要城市气候问题的解决对策 第四节 城市开敞空间的气候设计 一、城市开敞空间的气候设计特点 二、城市开敞空间中风与日照的设计 三、综合运用各种设计策略 四、基本的设计步骤第六章 基于“气候模式语言”的城市气候设计方法 第一节 城市设计的气候模式语言 一、亚历山大的模式语言 二、城市设计的气候模式语言 三、基于“气候模式语言”的城市气候设计方法 第二节 我国的城市气候设计区划 一、气候区划与建筑气候区划 二、城市气候设计区划 第三节 不同气候类型城市的气候模式语言 一、寒冷城市的气候模式语言 二、湿热城市的气候模式语言 三、干热(冷)城市的气候模式语言 四、炎热城市的气候模式语言 五、温和城市的气候模式语言结束语:城市气候设计的形态实现 一、城市空间形态气候合理性研究的未来发展 二、城市气候设计方法研究的未来发展 三、城市气候设计的形态实现附录A 上海两个城市开敞空间的气候分析 第一节 淮海公园前广场的研究 一、研究的思路 二、气候对广场使用状况影响的调查 三、对广场风环境的模拟与分级 四、对广场日照遮蔽的分析 五、对广场冬季气候适宜度的综合分析 六、广场设计的改进 第二节 浦东九六广场城市设计的气候检讨 一、气候是广场空间品质的重要组成要素 二、对九六广场的气候分析 三、对原设计方案的检讨附录B 丽水市城市气候设计的初步实践 第一节 丽水市的城市气候分析 一、丽水市自然环境概况 二、丽水城市气候分析 三、丽水城市气候设计的两个基本问题 四、城市气候设计可利用的气候资源 五、城市气候设计原则的确定 第二节 城市气候设计的策略 一、城市建设用地的气候评价 二、城市的空间发展结构规划 三、城市整体空间形态的气候设计 四、城市开敞空间的气候设计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本书针对当前在城市设计的研究和实践中,对于气候问题关注的不足,指出有必要加强“城市空间形态”与“城市气候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这对于创造理想城市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提出“城市空间形态气侯合理性”的概念,并从这一概念出发,建立一个关于城市气候学与城市设计学交叉研究的体系和框架,确定了研究的对象、基本问题、评价方法、研究思路以及实现途径。并按照该研究框架,对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从城市设计实践需要的角度,初步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形成所谓的“城市设计的气候模式语言”。本书指出在具体城市设计实践过程中,加入“城市气候设计”这一分析、研究过程,是实现“城市空间形态气候合理性”的根本途径。城市气候设计是对传统建筑气候设计理论的发展,是针对城市设计实践中应用气候知识的需要而提出的。书中给出了“城市气候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并分别对每一个分析、设计阶段进行了说明。本书最后综合两部分的研究内容,提出了一种基于“气候模式语言”的简便城市气候设计方法,并对我国五种气侯类型城市的“气候模式语言”进行了总结。附录是针对论文部分研究内容的实践应用。附录A通过对上海某广场的气候分析,试图建立气候、空间、行为三者之间研究的一般方法;附录B将本书提出的城市气候设计方法在浙江丽水的城市设计中进行了应用尝试。
本书是“博士论丛”之一,全书共分6个章节,主要对城市空间形态气候合理性实现的途径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城市空间形态气候合理性、城市空间形态气候合理性的研究框架、城市气候设计的内容、城市气候设计的形态实现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加) 蒂莫西·R·奥克, (加) 杰拉尔德·米尔斯, (加) 安德列亚斯·克里森, (加) 詹姆斯·沃特, 著
刘姝宇, 宋代风, 著
(以) 约瑟夫·杰宾瑞 (Yosef Jabareen) , 著
丁丁, 著
周雪帆, 著
曾贤刚, 许光清, 编著
赫俊国, 编著
陆明, 侯拓宇, 著
钟时, 万弘超,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