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年代:2006
定价:120.0
本书由4篇共12章以及5个附件构成,第一篇为导引篇,包括第1~4章;第二篇为理论篇,包括第5~6章;第三篇为技术篇,包括第7~10章;第四篇为管理篇,包括第11~12章。5个附件均为重要参考文献。
第1篇导引篇
1范围
1.1引言
1.2应用
1.3构成
1.4可信性技术发展概述
1.5可信性工程与管理
1.6可信性工程概述
2引用文件
2.1可信性标准体系
2.2可信性信息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引言
3.2定义
3.3缩略语一览表
4总论
4.1引言和背景
4.2系统工程过程
4.3系统效能
4.4影响系统效能的因素
4.5系统效能最优化
第2篇理论篇
5可靠性、维修性和可用性理论
5.1引言
5.2可靠性理论
5.3可靠性模型中使用的统计分布
5.4失效模型的建立
5.5可靠性分析中使用的贝叶斯统计法
5.6维修性理论
5.7可用性理论
5.8可靠性与维修性的权衡技术
6可靠性规定、分配、建模和预计
6.1引言
6.2可靠性规定
6.3可靠性分配
6.4可靠性建模和预计
6.5可靠性预计和分配的步骤
第3篇技术篇
7可靠性工程设计准则
7.1引言
7.2元器件管理
7.3降额
7.4可靠电路设计
7.5容错设计
7.6环境设计
7.7人的行为可靠性
7.8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FMEA)
7.9故障树分析(FTA)
7.10潜在电路分析(SCA)
7.11设计评审7.12测试性设计
7.13系统安全性大纲
7.14有限元分析
8可靠性数据收集和分析以及可靠性验证和增长
8.1引言
8.2失效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FRACAS)和失效评审委员会(FRB)
8.3可靠性数据分析
8.4可靠性验证
8.5可靠性增长
8.6可靠性增长试验和可靠性验证试验差异要点
8.7加速试验
9软件可靠性
9.1引言
9.2软件问题
9.3软件设计
9.4软件设计和开发过程模型
9.5软件可靠性预计和估计模型
9.6软件可靠性分配
9.7软件测试
9.8软件分析
10系统可靠性工程
10.1引言
10.2系统效能概念
10.3系统可靠性和维修性(R&M)参数
10.4系统可靠性与维修性建模技术
10.5复杂模型
10.6权衡技术
10.7可用性、故障率和修复率的分配
10.8系统可靠性规定、预计和验证
10.9系统设计考虑
10.10费用考虑
第4篇管理篇
11生产和使用(部署)阶段的可靠性和维修性
11.1引言
11.2生产可靠性控制
11.3生产维修性控制
11.4装运和贮存期间的质量与可靠性
11.5使用可靠性和维修性(R&M)的评估和改进
12可靠性和维修性管理
12.1美军采办改革的影响
12.2可靠性大纲管理内容
12.3可靠性规范要求
12.4可靠性大纲要素
12.5可靠性大纲活动阶段
12.6可靠性和维修性策划和预算
12.7综合权衡
12.8其他考虑
附录
附录A国际、国家可信性标准一览表
附录B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可信性技术委员会(TC56)附录C美国军用手册MIL HDBK-338B介绍
附录D美国军用标准改革概况及其对RMS标准的影响
附录E有关规定值、最低可接受值、■、■的研究
参考文献
可靠性工程已成为提高产品可靠性与质量、减少产品维修和保障费用的有效工具。可靠性设计是可靠性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提高产品可靠性的根本途径。我国近30多年大力宣传和实施可靠性工程技术,在武器装备、航天航空和电子信息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最近“神舟六号”宇宙飞船的成功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可靠性工程已成为提高产品可靠性与质量、减少产品维修和保障费用的有效工具。可靠性设计是可靠性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提高产品可靠性的根本途径。我国近30多年大力宣传和实施可靠性工程技术,在武器装备、航天航空和电子信息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最近“神舟六号”宇宙飞船的成功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芮延年, 傅戈雁, 编著
谢少锋, 张增照, 聂国健, 编著
安立周, 张晓南, 马昭烨, 雷增宏, 编著
(韩) 崔胜谦, (美) 拉马纳 (Grandhi,R.V.) , (美) 罗伯特 (Canfield,R.A.) , 著
张相炎, 编著
牟致忠, 编著
(美) 郭位 (Kuo,W.) , 等著
郑荣跃, 编著
(美) 拉赫亚 (Raheja,D.G.) , (美) 古洛 (Gullo,L.J.) , 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