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54.0
本书以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为核心进行铺陈架构,共有十四章,分述论述了生活教育学说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学说的主要内容及一系列教育主张,学说的发展,当代价值以及在国内外的影响。书后还附有三个附录。
前言
第一章 陶行知的生活、求学与交往
第一节 陶行知生活的时代背景
一、20世纪中西文化的冲突与交融
二、时代、社会环境与个人的多向选择
第二节 陶行知的求学经历
一、呖村蒙馆发蒙
二、崇一学堂求知
三、金陵大学问学
四、伊利诺大学攻读
五、哥伦比亚大学深造
第三节 陶行知的爱情、婚姻与家庭
一、一个大家庭
二、两次爱情与婚姻
第四节 陶行知的师友群体
一、江浙教育前辈群体
二、哥伦比亚大学师友群体
三、共产党人学生群体
第二章 陶行知的教育生涯与政治活动
第一节 陶行知的教育生涯
一、主持南京高师、东南大学教育科,提倡教育革新
二、主持中华教育改进社,推动全国教育改革
三、组织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开展平民教育运动
四、发起乡村教育同志会,推行乡村教育运动
五、创办中国普及教育助成会,发动普及教育运动
六、成立国难教育社和生活教育社,开展战时教育运动
七、主持民盟中央教育委员会,推动民主教育活动
第二节 陶行知的政治活动
一、参加辛亥革命地方起义
二、领导南京“五四”爱国运动
三、支持晓庄师生反帝爱国运动
四、响应“八一宣言”,发表“共同声明”
五、从事国民外交,争取抗战外援
六、反内战、反独裁,争取和平民主
第三章 陶行知的办学活动与教育实验
第一节 晓庄师范的生活教育实验
一、晓庄师范的创办缘起与经过
二、晓庄师范的办学宗旨与培养目标
三、晓庄师范的实验条件与组织机构
四、晓庄师范的实验内容与措施
五、晓庄师范实验的中止
六、晓庄师范生活教育实验的影响与评价
第二节 山海工学团的生活教育实验
一、山海工学团的创办缘起与经过
二、山海工学团的办学宗旨、培养目标与培养内容
三、山海工学团的组织机构
四、山海工学团的活动与措施
五、山海工学团教育实验的影响与评价
第三节 育才学校的生活教育实验
一、育才学校的创办缘起与经过
二、育才学校的办学宗旨与培养目标
三、育才学校的组织机构与师资队伍
四、育才学校的实验内容与措施
五、育才学校教育实验的影响与评价
第四节 重庆社会大学的生活教育实验
一、社会大学的创办缘起与经过
二、社会大学的办学宗旨与培养目标
三、社会大学的实验条件与组织机构
四、社会大学的实验内容与措施
五、社会大学生活教育实验的中止
六、社会大学教育实验的影响与评价
第四章 生活教育学说的思想来源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政治理念
一、政治理念的渊源
二、政治理念的演变
三、政治理念的内涵
第二节 哲学观点
一、哲学观点的来源
二、哲学观点的形成与演变
三、哲学观点的构成及特征
第三节 文化思想
一、文化思想的渊源及演变
二、文化思想的形成及特质
三、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
第五章 生活教育学说原理之一:生活即教育(本体论)
第一节 “生活即教育”的产生背景
一、教育背景
二、理论背景
第二节 “生活即教育”的含义与实质
一、“生活”、“教育”范畴
二、“生活即教育”的含义
三、“生活即教育”的实质
第三节 “生活即教育”的作用及评价
一、“生活即教育”给“五四”以后中国新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
二、“生活即教育”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六章 生活教育学说原理之二:社会即学校(场域论)
第一节 “社会即学校”的产生背景
一、教育背景
二、理论背景
第二节 “社会即学校”的含义与实质
一、“社会”、“学校”范畴
二、“社会即学校”的含义
三、“社会即学校”的实质
第三节 “社会即学校”的作用及评价
一、“社会即学校”彻底改造了旧的学校观和教育观
二、“社会即学校”为当代教育改革提供了理论借鉴
三、“社会即学校”符合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
第七章 生活教育原理之三:教学做合一(方法论)
第一节 “教学做合一”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教学做合一”的含义与实质
第三节 “教学做合一”的作用及评价
第八章 生活教育学说的具体主张:民主教育与科学教育
第一节 民主教育
一、教育要为人民大众服务
二、教育要从国情出发
第二节 科学教育
一、教育应科学化
二、科学应教育化
第九章 生活教育学说的具体主张:乡村教育、师范教育与教育实验
第一节 乡村教育
第二节 师范教育
第三节 教育实验
一、教育实验是“发明之利器”
二、教育实验应着眼现实,解决本国实际问题
三、教育实验须有“缜密的计划”,不可草率从事
四、教育实验“要得人”,“要有组织”,要建立基地
五、教育实验应善用科学方法
六、从事实验者应具备科学精神、创造精神和拼搏精神
第十章 生活教育学说的具体主张:创造教育与终生教育
第一节 创造教育
一、“小孩子有创造力”
二、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
三、培养儿童创造力的“三个需要”
四、对陶行知解放儿童创造力教育思想的评价
第二节 终生教育
一、终生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二、终生教育思想的内涵
三、终生教育的对象、内容与途径
四、终生教育思想的评价
第十一章 生活教育学说与中国传统教育和美国杜威教育理论的关系
第一节 生活教育学说与中国传统教育的关系
一、陶行知对待传统教育的态度
二、生活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
第二节 生活教育学说与美国杜威教育理论的关系
一、杜威的影响与陶行知的超越
二、生活教育与实用主义教育的区别
第十二章 陶行知的伟大人格精神
第一节 爱满天下的博大胸襟
第二节 乐于奉献的伟大情操
第三节 炽烈真诚的教育激情
第四节 不屈不挠的刚毅品质
第五节 求真务实的思想作风
第六节 开拓求新的创造精神
第十三章 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的当代价值
第一节 生活教育学说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重要营养来源
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现代大教育观
二、培养“真善美的活人”--主体教育论
三、“教育以生活为中心”--生活课程论
四、“教学做合一”--实践教学法
五、“教育与人生为始终”--终生教育论
第二节 生活教育学说能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理论借鉴
一、借鉴陶行知“教育立国”思想,充分认识到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借鉴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使教育与社会生活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三、借鉴陶行知“社会即学校”思想,构建一个多层次、多形式、开放的大教育体系
四、借鉴陶行知“全面教育”思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五、借鉴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六、借鉴陶行知的“小先生制”,加快扫盲速度,提高中华民族的基本素质
七、借鉴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深化农村教育改革
八、借鉴陶行知“师范教育”思想,大力发展师范教育
九、借鉴陶行知“政富教合一”思想,把教育与政治、经济打成一片,进行社会整体改造
十、借鉴陶行知坚持从国情和国力出发,正确对待古今中外教育经验的基本改革原则,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
第三节 怎样造就第一流的教育家--陶行知的启示
第十四章 陶行知研究在国外及港台地区
第一节 陶行知研究在日本和韩国
一、陶行知思想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的影响
二、二战后日本对陶行知研究的重视
三、当今日本和韩国陶行知研究的蓬勃发展
第二节 陶行知研究在美国和欧洲
一、陶行知思想在美国的传播
二、陶行知思想在欧洲的传播
第三节 陶行知研究在香港和台湾地区
一、香港地区对陶行知思想的研究
二、台湾地区对陶行知思想的研究
附录一 陶行知年谱简编
附录二 陶行知研究文献
附录三 本书主要参考文献
《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能为教育工作者全面了解、学习、研究和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提供些微帮助。力求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历史研究、比较研究、理论研究、系统分析等为主要研究方法,把陶行知及其生活教育学说,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和思想文化氛围里来认识、理解与描述,做到历史与逻辑的结合、抽象与具体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本土与域外的结合。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35164339 如需购买下载《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武汉 | 出版单位 | 湖北教育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54.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19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是湖北教育出版社于2011.5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G40-092.6 的主题关于 陶行知(1891~1946)-生活教育-教育思想-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