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29.0
媒介技术变革、三网融合的提速与媒介使用习惯的变化,促使新媒体业态的出现,也改变了新闻传播专业的就业生态,《21世纪信息传播与新媒体系列丛书》正是顺应这一形势需要推出的。这套教材是联合全国几所大学的资深学者编写而成,内容囊括了融合新闻、数字媒体相关理论到视听媒体实践操练层面等系列内容。主编石长顺,华中科技大学博导、教授,副院长,中国广播电视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广播电视评论的发展异常迅猛,观点信息与事实信息已呈并驾齐驱之势,但相关研究及教材较少,真正体现视听媒介评论的教材更为少见,本教材在一定意义填补了这一空白。本书紧紧围绕日新月异的视听评论典型栏目进行研究,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创新性。本书紧紧抓住视听评论各个环节的实操规程进行分析,因而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性。
第一章 “观点时代”的到来:视听评论的兴起及社会影响
第一节 视听媒介言论的勃兴
一、视听评论的发展历程
二、视听评论的勃兴及其动因
第二节 “观点
第一章 “观点时代”的到来:视听评论的兴起及社会影响
第一节 视听媒介言论的勃兴
一、视听评论的发展历程
二、视听评论的勃兴及其动因
第二节 “观点时代”的媒介言论生态
一、视听新闻信息的内涵拓展
二、“观点时代”的媒介言论生态
第三节 视听评论兴起的多重价值
一、第一解释权与舆论引导力
二、思想的深度与媒体的高度
三、评论的锐度与监督的力度
四、言论场的构建与媒介功能的拓展
第二章 理性与直观:视听评论的媒介属性与优势
第一节 有理有据:新闻评论的共性特征
一、缘事而发
二、有理有据
三、巧妙论证
第二节 人耳人心:广播评论的媒介优势与要求
一、广播评论的媒介优势
二、广播评论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 形神兼备:电视评论的媒介优势与要求
一、电视评论的媒介优势
二、电视评论的基本要求
第三章 灵活多样:视听评论的表现形态
第一节 配发评论
一、本台评论
二、评论员评论
三、本台短评
第二节 即兴点评
一、记者点评
二、主持人点评
第三节 新闻述评
一、新闻述评的地位与作用
二、新闻述评的基本结构
三、新闻述评的基本特点与要求
第四节 谈话体评论
一、访谈式评论
二、闲聊式评论
三、论辩式评论
第四章 有的放矢:视听评论的选题与立意
第一节 视听评论选题和立意的关系
一、选题——视听评论的“头道工序”
二、立意——视听评论的灵魂
三、选题和立意的关系
第二节 视听评论选题的价值取向
一、选题的原则
二、选题的来源
第三节 视听评论立意的巧妙构思
一、立意的基本要求
二、立意的思维方法
第五章 切中要害:视听评论的观点提炼与呈现
第一节 视听评论的临场性特征
一、现场点评:第一解释
二、即兴点评:丰富信息
三、交流点评:层层递进
四、论辩点评:步步紧逼
第二节 视听评论的观点提炼
一、抓住事实核心提炼观点
二、抓住社会热点提炼观点
三、抓住民议焦点提炼观点
第三节 视听评论的观点表达
一、旗帜鲜明
二、理性平衡
三、深入浅出
第六章 形象可感:视听评论的论据选择
第一节 理论性论据深刻通俗
一、理论性论据的分类
二、理论性论据的选择
三、理论性论据的功能
第二节 事实性论据形象可感
一、事实性论据的分类
二、事实性论据的选择
三、事实性论据的功能
第三节 理论与事实论据优势互补
一、理论性论据需要事实性论据支撑
二、事实性论据需要理论性论据深化
第七章 互动与论辩:视听评论的论证方式
第一节 夹叙夹议,事实与评论交织
一、事实叙述是视听评论的核心依托
二、意见表达是视听评论的核心价值
三、夹叙夹议的类型与要求
第二节 观点论辩,理性与直观杂糅
一、论辩过程构成直观的过程性图景
二、理性表达体现视听评论的品质
第三节 多人参与,群言令异见纷呈
一、多人参与丰富视听评论的论证内容和形式
二、异见纷呈回归新闻评论的本质
第四节 多向互动,谈话场内外互联
一、视听评论营造了交流互动的谈话场
二、新的媒介技术带来谈话场延伸
第八章 机敏睿智:主持人对话语场的营造
第一节 主持人在视听评论中的角色定位
一、视听评论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差异
二、视听评论中主持人的角色内涵
第二节 主持人在视听评论中的职业素养
一、大局意识和政治素质
二、广博的知识和深刻的识见
三、机敏的反应和睿智的表达
四、宽容的态度与理性的引导
五、权威的形象与独特的个性
第九章 能言善辩:视听媒介的评论员遴选
第一节 视听媒介评论员的作用
一、舆论引导:赋予新闻第一时间解释权
二、舆论监督:针砭时弊,彰显新闻评论的锐度
三、品牌标签:提升新闻评论节目的辨识度和影响力
第二节 视听媒介评论员的特征
一、境内外电视新闻评论员的身份比较
二、视听媒介评论员的特征
第三节 视听媒介评论员的选择
一、视听媒介评论员的来源
二、视听媒介评论员资源的使用
第十章 个性与多元:视听评论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 网络视听评论的尝试
一、网络评论的基本特点
二、网络评论的视听化发展
第二节 视听评论的未来
一、分量更突出
二、选题更广泛
三、观点更个性
四、主体更多元
后记
随着新闻评论在广播电视节目体系中的分量加重,节目形态也越来越丰富,一些高校的广播电视学专业纷纷将“广播电视评论”从原有的《新闻评论》课程中分离出来,独立开设《广播电视评论》或《视听评论》课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撰写了这本教材。《视听评论(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由何志武编著,介绍了视听评论的兴起及社会影响、视听评论的媒介属性与优势、视听评论的表现形态、视听评论的选题与立意、视听评论的观点提炼与呈现等,供读者阅读和学习。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视听评论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21世纪信息传播与新媒体系列丛书 | ||
9787301224533 如需购买下载《视听评论》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9.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19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260 | 印数 | 4000 |
视听评论是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13.5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G222.1 的主题关于 广播电视-评论性新闻-高等学校-教材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