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即幸福
生活即幸福封面图

生活即幸福

(俄罗斯) 托尔斯泰 (Tolstoy,L.N.) , 著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4.0

书籍简介:

本书为列夫·托尔斯泰随笔选集,反映列夫·托尔斯泰心灵生活。

书籍目录:

随想篇

我的生平

塞瓦斯托波尔的12月

牛蒡花

论果戈理

该明白了

我不能沉默

城市生活

乡村生活

谁向谁学习写作,是农民的孩子向我们,还是我们向他们学习写作

讽喻篇

蜡烛

雇工叶梅利扬和空大鼓

三个儿子

讽喻三则

人靠什么活着

世上为什么会有恶

兄弟俩

伊利亚斯

忏悔的罪人

士兵家属的生活

沉思篇

中国的贤哲

不可杀人

彼此相爱吧

该醒悟了!

现在的生活

思想

人人同一灵魂

认识自我与改善自我

小绿棒(节选)

生活即幸福

附录:回忆录

前言

列夫.托尔斯泰,俄罗斯的伟大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一生是一部伟大的传奇给我们留下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不朽著作;出身贵族,拥有非凡的文学天赋,拥有幸福家庭但他一次次离家出走去寻找内心的平静,最终在俄罗斯一个火车小站上结束了他伟大的一生。

托尔斯泰曾沾沾自喜于他所拥有的东西:优越的物质条件、耀眼的文学光环、漂亮的妻子和可爱的孩子,认为自己是一个彻底幸福的人;当某一天,他无意中窥见了这一切幸福表象之后隐藏着的虚无的黑洞时,他的幸福感顿时灰飞烟灭。他所拥有的一切突然全都失去了意义,他曾感觉充实无比的生命骤然间成了行尸走肉。他冷落了妻子和孩子,断绝了和外界的联系,甚至藏起了猎枪,因为他害怕自己会把枪口对准自己抠动扳机。正是与生存的虚无对峙的过程中,托尔斯泰开始了对艺术、生命、信仰等问题的深入思考。著名作家茨威格在谈到这一点时这样说道:“他始终毫不动摇地凝视着空虚的大黑洞,凝视着在自己生存背后的那个无法理解的内部。但是,即使是在正视虚无的时候,托尔斯泰的目光也还是敏锐和明亮的。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所见到的最有学识和最有智慧的目光。”(《茨威格文集.传记卷》590页)站在这个黑洞的边缘,托尔斯泰既审视自己,也审视社会,他的作品与他的生命紧紧连在一起,记录了他对生命探索的过程。而这当中最见托尔斯泰生命个性、人生思考,也许不是他的那些鸿篇巨制,恰恰是那些自由、轻灵的小文章、散文随笔。这样的文字可从大处着眼,也可从小处下笔;可长可短,运笔随意,因而成为文学家们吐露心声的最好方式,也是读者接近文学家的一条很好的途径。

或许托尔斯泰背负太多的生命重负,在他的散文和随笔中,我们感受不到他慷慨激昂的情感,更多的是生命的苦痛。因而在他的散文随笔中,我们看到的是战争的伤痛,底层人民生活的劳累与艰难。

在以战争为题材的散文《塞瓦斯托波尔的十二月》中,托尔斯泰展现给我们的不是“那种组织得秩序井然,队伍整齐,神情庄重,士兵们高举着迎风飘扬的旗帜,吹着号打着鼓去战斗,将军们英姿飒爽的场面”,而是炮火中送葬的队伍、呆滞的眼神、残缺的肢体、肮脏的绷带、腐肉的恶臭……战争,就这样还原它赤裸裸的残酷本色。正是在这种赤裸裸的残酷面前,我们却感受到了俄罗斯人民那伟大的爱国情感,他们把这种爱渗透到琐碎的劳作中,渗透到平静的告别里,渗透到枪炮声中的日常生活中。这种爱更加坚韧,更具有震人心魄的力量。

托尔斯泰有一双关切平民生活的眼睛,在他的散文中,我们几乎读不到他因生活富足而产生的优游闲适,我们读到的是对社会下层人艰辛生活的深深叹息。我们看到在他的散文里有在城市底层挣扎的洗衣女工,有八十岁还在耙草的乡村老太太。托尔斯泰并不是带着一种贵族式的优越感和廉价的同情将这些贫苦的人纳入他的视野的,而是怀着崇敬的心情去写他们。从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艰辛劳作中,托尔斯泰寻找到一种单纯生活的快乐,而这种单纯的生活却隐藏着生命本真的意义。因而托尔斯泰从来不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来看待平民,恰恰相反,他把自己放在比平民还要低的位置之上来仰望他们,甚至是崇敬他们。在一篇颇耐人寻味的散文《是谁向谁学习写作,是农民的孩子向我们,还是我们向他们学习写作》中,托尔斯泰记录了几个农民的孩子写作一篇命题作文的过程,这些孩子基本没有受过写作技巧的训练,只是凭着感觉去写,但他们朴实自然的本色流露所产生的艺术魅力让这位作家深受震撼,他又一次感受到单纯中所蕴含的巨大力量。我们特意将托尔斯泰与孩子们一起创作的这一篇命题作文《士兵家属的生活》一并选入本书,读者可以对照阅读,体会托尔斯泰当时的心情。

为什么孩子稚嫩的书写会让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如此惊叹不已呢?因为孩子单纯的心灵与托尔斯泰产生了共鸣。换句话说,这位伟大的思想家也拥有一颗如孩童般单纯的心灵,唯有如此,他才能真正俯下身去倾听孩子的心声。托尔斯泰就像他自己创作的《安娜.卡列尼娜》当中的列文一样,纯净而真诚。列文置身于贵族的宴会时显得那样拘谨和窘迫,只有在自己的农庄同农民一起劳作,享受劳动的快乐时才能够潇洒自如。托尔斯泰也像列文一样无法忍受上流贵族生活的虚伪和扭曲,所以他始终无法融入贵族社会,在那个本来应该有他一席之地的贵族世界里,托尔斯泰始终是一个另类;而靠自己的劳动挣面包的平民生活更能够引起他的共鸣,所以他有过改革农庄的试验,有过亲身参与农业劳动的经历。单纯的心灵也让他真诚地面对自己,不断拷问着自己的良知和灵魂。越到晚年,他对自己的拷问也越强烈,这种拷问让他最终无法面对自己的生活。他思考生命、灵魂、死亡,思考人如何才能获得最终的幸福。这些蕴含着深深哲理的思考最终凝结成精炼易懂的警旬,成为托尔斯泰遗留给我们这个世界的又一笔宝贵的遗产。

单纯而真诚的托尔斯泰凝视着无尽的虚无,他深邃的目光始终想穿透这虚无,给生命寻找存在的意义,最终,简单纯净的心灵得到了上帝的青睐,托尔斯泰的眼睛定格在以爱为基础的信仰之上,他有很多篇幅的随笔都是以宗教启示为目的的讽喻文章,这些小文文笔朴实,清新自然,通俗易懂,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的确是大师手笔。浓厚的宗教氛围在托尔斯泰的散文随笔中弥漫着,伴随着他生命探索的全过程。托尔斯泰五岁时,他的哥哥尼古拉曾经告诉他一个秘密:在他们的庄园亚斯纳亚波利亚纳“老禁伐区”的沟壑边,埋藏着一根小绿棒,上面写着如何能使人们不再遭受不幸,不再互相争吵的方法;只要找到它,所有的人都能相亲相爱永远幸福。这根神奇的小绿棒给作家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几乎成了他一生探索的象征。晚年,托尔斯泰陪同来访的客人参观庄园时,多次讲起这个故事,并选定传说中埋藏小绿棒的地方作为他的墓地,在遗嘱中说明。这根小绿棒就是托尔斯泰毕生所持的炽烈的宗教情感。在这种情感的照耀下,托尔斯泰在他的作品中不停地呼唤爱、呼唤真诚。

这本书收录了托尔斯泰不同时期的若干散文随笔文章,分为三个主题:随想、讽喻和沉思主题,涉及托尔斯泰思想的多个方面,希望本书能够帮助读者走近托尔斯泰,更深入地了解这位文学大师。

谭少茹

2008年9月8日

内容摘要:

  列夫.托尔斯泰,俄罗斯的伟大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一生是一部伟大的传奇给我们留下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不朽著作。  他的作品与他的生命紧紧连在一起,记录了他对生命探索的过程。而这当中最见托尔斯泰生命个性、人生思考,也许不是他的那些鸿篇巨制,恰恰是那些自由、轻灵的小文章、散文随笔。这样的文字可从大处着眼,也可从小处下笔;可长可短,运笔随意,因而成为文学家们吐露心声的最好方式,也是读者接近文学家的一条很好的途径。  生活,无论是什么样的,都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幸福。如果我们说生活就是苦难,这只是与想象中的另一种更好的生活相比较而言,然而其实我们并不知道还有什么别的更好的生活,也不可能知道。因此,无论生活是什么样的,它都是一种我们所能获得的至高之福。  这本书收录了托尔斯泰不同时期的若干散文随笔文章,分为三个主题:随想、讽喻和沉思主题,涉及托尔斯泰思想的多个方面,希望本书能够帮助读者走近托尔斯泰,更深入地了解这位文学大师。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生活即幸福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中外名家经典随笔
9787535437853
如需购买下载《生活即幸福》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武汉出版单位长江文艺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4.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10000

书籍信息归属:

生活即幸福是长江文艺出版社于2008.10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512.64 的主题关于 随笔-作品集-俄罗斯-近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