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卷
清代卷封面图

清代卷

马镛, 主编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59.0

书籍简介:

本书研究了中国清朝的教育制度。其研究的主要内容为6个方面:(l)教育政令;(2)学校教育制度;(3)书院制度;(4)选举考试制度;(5)家庭教育;(6)社会教育。前4项内容是构成中国教育制度发展的主干内容。编者从教育制度自身的特点出发,在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多层次复杂联系中,精密考证重要的教育史实,详细描述中国教育制度的形成演变过程,深人把握中国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轨迹,客观评价教育制度的利弊得失。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清代的文教政策 第一节 强化君主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和措施 第二节 文教政策 一、崇儒重道,确定共同的行为规范 二、对汉族士子笼络、压制并用 三、科举与学校紧密结合,以科举调控学校 四、提高官学地位,调控非官办学校 第三节 教育管理体制第二章 清代的国子监 第一节 国子监发展概况 一、顺治至雍正中基本规制的建立 二、雍正中至乾隆规制的完善与兴衰 第二节 国子监管理体制 一、管理监事大臣的设立 二、国子监的机构和编制 三、国子监的后勤管理 第三节 教官 一、教官的选任 二、教官的待遇 三、教官的考核 四、教官的升迁 第四节 国子监生 一、国子监生的来源 二、国子监生的出路 三、生员的学规与禁令 四、举报优劣之制 五、生员管理制度的问题 第五节 教学和考课 一、教学形式 二、考课形式l 三、教学管理 第六节 算学馆与天文生的培养 一、算学馆设立的背景 二、算学馆的创设及其管理体制 三、算学馆的教学 四、天文生的培养 第七节 国子监的留学生教育 一、俄罗斯学馆 二、琉球学馆 第八节 国子监的临雍典礼 一、事前的准备 二、临雍时的陈设和人员配备 三、临雍讲学 四、临雍礼成后的奖励 第九节 国子监的考到和录科考试 一、考到和录科考试的期限 二、考到和录科的考试形式 三、考试场规 四、考到录科的有关规定第三章 满族官学 第一节 八旗官学 一、八旗官学的行政管理 二、八旗官学的教官 三、八旗官学的教学 四、八旗官学生的待遇和出路 第二节 宗学与觉罗学 一、宗学 二、觉罗学 第三节 景山官学与咸安宫官学 一、景山官学l 二、成安宫官学 第四节 世职幼学及其他满族官学 一、世职幼学 二、满文学 三、盛京八旗官学 四、盛京宗学、觉罗学 五、陵园官学 六、军队官学 七、满族义学 八、边远地区设学 九、热河官学 十、满族官学的利弊第四章 清代的地方官学 第一节 府州县学的建制和发展 一、府州县学的建制 二、府州县学的学额 三、府州县学与国子监和科举考试的衔接 第二节 学政与教官管理 一、学政管理 二、教官管理 第三节 学规与生员管理 一、生员的身份限制 二、生员的组织管理与特殊待遇 第四节 课程与教材 一、课程安排 二、教材的规定和颁发 第五节 地方官学的考试l 一、童试 二、季考月课 三、岁科考试 四、拔贡与优贡的考试 五、武生童的考试 第六节 旗学、卫学、商学与苗学 一、旗学 二、卫学 三、商学 四、苗学 第七节 学田与学租 一、清代各省学田、租银统计 二、学田、租银的管理和发放第五章 清代的书院教育 第一节 清代书院政策与官学化的发展 第二节 书院的类型和教学特点 一、理学书院 二、博习经史辞章的书院 三、考课式书院 四、书院教学基本形式与特点 第三节 书院的内部管理 一、书院的组织结构 二、山长的选聘与待遇 三、书院的学生管理 四、书院的经费来源和管理 第四节 书院的藏书与刻书 一、书院藏书 二、书院刻书第六章 清代的蒙学与社会教育 第一节 蒙学的类型 一、社学 二、义学 三、私塾 第二节 蒙学的课程与教材 一、蒙学的职能 二、蒙学的课程与教材 三、蒙学课程、教材的特点和利弊 第三节 蒙学的教学法 一、识字、写字、阅读和作文教学法 二、道德教育法 三、一些重视儿童特点的教学观 第四节 社会教育 一、清代社会教育政策的发展 二、乡约教育的实施 三、其他社会教育形式第七章 清代的科举考试 第一节 清代科举考试政策与制度的发展 一、仿照明制,建立科举制度 二、慎重科目,加强考试制度建设 三、崇实黜虚,选拔真才 第二节 乡会试的考生与考官 一、乡会试考生的资格和报考 二、乡会试正副考官的选任 三、乡会试同考官的选任 四、对考官的考试 五、乡会试的执事官员 第三节 乡会试的考场规制 一、严禁夤缘诸弊的禁令 二、回避制度 三、对士子的识认和搜检 四、入场后的规则 五、对入场人员及物品的检查 第四节 乡会试的考法和录取 一、乡会试的内容与变化 二、命题规则 三、外帘试卷处理规则 四、内帘阅卷规则 五、录取名额的分配规则 六、复试与磨勘规则 第五节 殿试与朝考 一、殿试 二、朝考 第六节 武举与制科 一、武科 二、制科 第七节 八旗宗室科举与翻译科 一、八旗宗室科举 二、翻译科考试 第八节 对落第举人的使用ll 一、明通榜 二、中正榜 三、誊录榜 四、大挑举人 第九节 清代科举制的弊病与改革 一、清代科举考试制度的弊端 二、清代科举制度的改革结 语人名与专业术语索引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马镛的《中国教育通史(10清代卷中)(精)》: 清代的各项教育制度,既有建树又有弊端,体现高度完备和腐朽并存的特点。事实上,其制度已经发展到极致,对其制度的弊病已很难用修补来解决,只有变革才是出路。 早在清初,一批实学思想家已经敏锐地看出教育和科举制度的问题,提出改革的设想。如黄宗羲激烈抨击八股取士制度使人弃学问于不顾,只读时文,讽诵模仿…… 《中国教育通史(10清代卷中)(精)》的作者是马镛。 《中国教育通史(10清代卷中)(精)》: 清代的各项教育制度,既有建树又有弊端,体现高度完备和腐朽并存的特点。事实上,其制度已经发展到极致,对其制度的弊病已很难用修补来解决,只有变革才是出路。 早在清初,一批实学思想家已经敏锐地看出教育和科举制度的问题,提出改革的设想。如黄宗羲激烈抨击八股取士制度使人弃学问于不顾,只读时文,讽诵模仿,移前缀后,雷同下笔,败坏人才。他设想了一整套改革科举的蓝图,包括荐举、太学、任子、辟召、上书等多种选才途径。关于学校,他在《明夷待访录·学校》中提出,学校不仅有养士职能,而且还有社会职能,用以削弱皇帝的专制权利:“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是故养士为学校之一事,而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体现了民主思想的萌芽。顾炎武则强烈批判宋明理学的误国,提倡明道救世,经世致用,培养实学人才,强调学习经史,以史为鉴,并兼及天文地理、水土兵农等各种有关国计民生的实用知识。主张取消八股程式,增考实务;废生员之制,恢复荐举之法,广开选才之路。王夫之深刻指出,当时的教育使士子锢蔽迂腐,悖时文中,抱残守缺,记诵词章,不仅不能启其愚,反而益其愚。主张扩大教学内容,学习天人治乱、礼乐兵刑、农桑学校、律历吏制等实用知识。颜元则反对传统的轻视实践的教学方法,强调经世致用,躬行实践,创造出一套“实文、实行、实体、实用”的教学制度,力图以实济空,以动济静。他们的主张,侧重点虽有不同,但都包含了一定的民主和科学的进步内容,是对传统教育制度的否定和对新教育制度的憧憬,至少表明清代教育制度正在孕育着一场变革。虽然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变革的时机尚未成熟,但批判传统教育的实学思潮,无疑是通向近代教育变革的桥梁之一。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清代卷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中国教育通史
9787303156290
如需购买下载《清代卷》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59.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3 × 17装帧精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清代卷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2.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G529.49 的主题关于 教育制度-研究-中国-清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