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69.0
本书以横向方式叙述乳腺疾病的病理变化、免疫组化表型、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以及临床病理联系和治疗和预后,为一本乳腺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的精典参考书,其内容全面而实用。特色:1.编写团队强大,中美两国顶尖的乳腺病理学专家参与编写。2.内容全面、先进,实用性强,内容几乎涉及当今临床与病理相关的所有问题,有很强的指导临床作用。3.写作方式有创新,以形态学为主线,横向展开讨论。4.临床医生参与病理书的写作,加强了临床与病理的联系。5.图文并茂,图量巨大,图像清晰。6.编写此书是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乳腺专业病理组和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病理组的一项团队业务活动,部分编者是我国乳腺病理规范的执笔人,涉及我国乳腺病理规范的内容与本书一致(同一编者)。
第一章 乳腺标本的取材 第一节 收检乳腺标本的种类 第二节 各种标本的肉眼检查描述与常规取材 一、标本的检查 二、标本的固定 三、标本的检查和取材第二章 乳腺肿瘤分类和乳腺癌的分子分型 第一节 WHO乳腺肿瘤分类(2003) 第二节 WHO乳腺肿瘤分类(2012) 第三节 乳腺肿瘤分类解读 第四节 乳腺癌的分子分型第三章 免疫组化在乳腺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第一节 肌上皮细胞在判断乳腺癌间质浸润中的作用 第二节 免疫组织化学在乳腺乳头状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第三节 增生性导管上皮病变和原位癌 第四节 免疫组织化学在确定乳腺导管癌一小叶癌中的应用 一、细胞黏附分子在导管癌与小叶癌鉴别中的价值 二、导管癌与小叶癌免疫组化关键点 三、多形性小叶癌 第五节 免疫组化在确定特殊类型乳腺肿瘤中的作用 一、EMA在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中的应用 二、基底细胞角蛋白在乳腺“基底样”癌诊断中的应用 三、化生性癌——角蛋白、黑色素瘤和血管标记物的使用 四、其他梭形细胞肿瘤(肌上皮和间叶性肿瘤) 五、免疫组化在特殊乳腺类型肿瘤中的应用 第六节 乳腺佩吉特病 第七节 淋巴管侵犯的检测 第八节 前哨淋巴结检查 一、对前哨淋巴结活检仍然存在下面几个有争议的问题 二、前哨淋巴结免疫组织化学 三、前哨淋巴结术中分子检测 第九节 乳腺癌全身转移 第十节 纤维上皮性肿瘤第四章 乳腺粗针穿刺活检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和挑战 第一节 概述 一、乳腺活检的定义和方法 二、粗针穿刺活检的指征 三、粗针穿刺活检并发症 第二节 粗针穿刺活检的类型 一、超声引导经皮粗针穿刺活检 二、立体定位粗针穿刺活检 三、磁共振引导粗针穿刺活检 四、真空辅助粗针穿刺活检 第三节 粗针穿刺活检标本处理和HE切片 第四节 病理报告系统 一、导管原位癌 二、浸润性癌 第五节 粗针穿刺活检标本病理诊断的挑战 一、不典型增生或原位癌 二、导管原位癌或浸润性癌 三、黏液性病变 四、乳头状病变 五、梭形细胞病变 六、纤维上皮性病变 七、硬化性病变或放射状瘢痕 八、原因不明的微小钙化 九、小叶性肿瘤第五章 乳腺某些少见炎症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第一节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 第二节 乳腺导管扩张症 第三节 乳晕下脓肿 第四节 硬化性淋巴细胞性小叶炎 第五节 IgG4相关硬化性乳腺炎 第六节 肉芽肿性血管脂膜炎 第七节 乳腺脂肪坏死 第八节 Rosai—Dorfman病 第九节 乳腺某些少见炎性疾病的鉴别诊断第六章 乳腺放射状硬化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第七章 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第八章 乳腺柱状细胞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第九章 乳腺乳头状病变第十章 乳腺微浸润性癌的病理诊断第十一章 浸润性癌(非特殊型)的病理诊断第十二章 小叶原位癌、不典型小叶增生和浸润性小叶癌第十三章 乳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第十四章 纤维腺瘤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第十五章 叶状肿瘤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第十六章 乳腺淋巴造血系统肿瘤的病理诊断第十七章 乳腺大汗腺细胞化生/增生性病变第十八章 乳腺小腺管状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第十九章 乳腺低级别的梭形细胞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第二十章 黏液性病变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第二十一章 乳腺肌上皮和上皮—肌上皮病变的病理诊断第二十二章 乳腺肿瘤膨胀性浸润的形态学改变及其诊断意义第二十三章 乳腺病理诊断的定量化指标第二十四章 新辅助化疗的病理变化和评估第二十五章 乳腺医源性病变/改变第二十六章 乳腺癌TNM分期第二十七章 乳腺癌预测和预后标记物:ER、PR和Her2第二十八章 乳腺癌的分子病理学进展第二十九章 乳腺癌病理诊断报告规范化问题第三十章 乳腺癌组织学类型与治疗方案的选择中英文索引
《乳腺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密切结合临床,以形态结构为主线,横向对乳腺病理学的疑难点做了综述性介绍,结构逻辑,编排醒目。作者张祥盛、步宏、赵澄泉结合自己的经验,对乳腺疾病的形态学特点、免疫组化表型、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及临床病理联系等方面作了精辟的论述。全书100余万字,彩图1400余幅,图文并茂,思路清晰。对乳腺标本的取材、乳腺肿瘤的免疫组化、分子分型、规范性报告、新辅助化疗的评估以及与临床相关的病理问题均作了精辟论述。另外,增加了诸多乳腺病理的新进展,如乳腺医源性病变、柱状细胞病变、肿瘤的膨胀性浸润、量化诊断、分子生物学进展等内容。本书为病理医师们丰富专业经验提供了生动资料,尤其值得广大中青年病理医师们阅读。 《乳腺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由刘彤华院士作为主审,丁华野教授任总主编,张祥盛、步宏及赵澄泉(Chengquan Zhao)教授任主编,杨文涛、李新功、薛德彬及薛卫成教授为副主编,世界著名乳腺病理学家David Dabbs教授(《诊断免疫学和乳腺病理学》主编)、美国匹兹堡大学病理学系Rohit Bhargava等乳腺病理学专家及国内张庆慧、王永胜教授等知名乳腺病理专家和部分优秀中青年骨干参加了编写。 《乳腺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作为《乳腺诊断病理学丛书》的第一本专著,旨在以横向方式叙述乳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难点问题,其内容共分三十章,100余万字,1400余幅彩图。作者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教训,以形态学改变为主线,对乳腺疾病的形态学特点、免疫表型、诊断和鉴别诊断及临床病理联系等方面都有精辟的论述。另外,增加了诸多乳腺病理的进展,如乳腺医源性病变、乳腺柱状细胞病变、乳腺癌的膨胀性浸润、乳腺肿瘤的量化诊断、分子生物学进展等。其内容全面而实用,是一本乳腺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的经典教科书。 从普通病理向专科病理发展是病理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乳腺专科病理诊断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发展很不平衡,乳腺专科发展的病理医生与非专科化医生的诊断水平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编辑此书,力图既反映乳腺病理的最新发展,又能体现国内外乳腺病理专家的诊断水平及经验体会。此外,一本图文并茂,实用性强的乳腺病理学专著对中国乳腺病理学专科的发展、年轻病理医生的专科化培养及提高乳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书对有经验的高年资和刚步入病理界的年轻病理医生均是一本实用的工具书,而且对临床乳腺医生、医学生、研究生、相关研究人员也是一本有用的参考书。【作者简介】 赵澄泉(Chengquan Zhao),医学博士,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教授。妇产科病理学、乳房病理学和细胞病理学专家。 青岛医学院77级医学系学生,1983年毕业后留校在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工作,曾任检验科副主任。1985一1988年在青岛医学院微生物专业进行硕士阶段学习,随后留校在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研室任教。1992年赴以色列希伯来大学从事DNA重组的分子生物学研究。1993年10月—2000年6月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从事抗菌肽分子生物学研究。科研成果获三项美国国家专利局专利。2000年7月开始在美国Drexel大学医学院接受四年病理学训练。后在美国国防部部队病理学研究院(AFIP)完成一年的妇产科病理学和乳房病理学专科训练,在南加州大学医学院专攻一年细胞病理学。2006年至今,在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Magee妇产科医院从事乳房病理学/妇产科外科病理学和细胞病理学的临床诊断、教学和科研工作,任细胞病理学副主任,细针穿刺主任。主要科研方向为妇科肿瘤的病理诊断和分子生物学及妇科宫颈细胞学,HPV的研究。已发表医学论文120余篇。 现为多个病理学学会会员和美国病理学院(CAP)细胞病理学委员会委员,美国细胞病理学学会几个委员会委员。主编和参加国内多部医学书籍的编写和翻译。参与2013年WHO妇科肿瘤分类的编写。 积极参与中国国内病理医生教育活动,兼任多所中国国内大学病理学特聘教授。现为全美华人病理学会(CAPA)副主席。 张祥盛,男,1949年8月生。1974年青岛医学院毕业留校任教,1992@:被评为山东省中青年重点培养对象,1996年破格晋升为教授。滨州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原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滨州医学院3级人才工程成员(全院共3人);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原主任医师、主任;中国病理学工作者委员会原常务委员;山东省医学会病理学专业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学会山东病理科医师协会名誉主任委员,山东省病理质控中心名誉主任委员;山东省教育厅:2000—2004年教学改革试点课程(病理学)、精品课程(病理学)课题组负责人;麦克奥迪、丹吉尔、普利生病理远程会诊有限责任公司终端专家。现任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病理科首席病理专家。 主要的研究方向:肿瘤病理,擅长乳腺病理、女性生殖系统病理、甲状腺病理等。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外文论文7篇,SCI收录5篇,完成院级以上课题20余项(含合作性课题),主编、副主编和参编专著、教材近30部,其中主编8部,主编和制作电子出版物光盘2张。获山东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院级以上科研成果、教学优秀、优秀教师等奖励40余项。常年从事病理科临床外检工作,负责科内的会诊工作,有较强的临床病理诊断能力;熟悉尸检技术。 步宏,医学博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教授、博士生导师、病理研究室主任,四川大学副校长。从事病理诊断和教学科研工作三十余年。现任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常委、教育部医学人文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学科建设及专业设置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全国肿瘤规范化诊疗专家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全国病理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副理事长、全国高等学校临床医学专业第六届教材评审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医学会病理学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华病理学杂志》、《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中国肺癌杂志》、《诊断病理学杂志》等期刊常务编委和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四届和第五届专家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乳腺病理及分子病理学诊断和研究。作为负责人和主研人员近年获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10余项资助,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已发表SCI收录论文80余篇。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及二等奖多项。是国家精品教材和“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主编。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医药卫生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博士学位获得者”等多项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