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筠汉字学思想述论
王筠汉字学思想述论封面图

王筠汉字学思想述论

张玉梅, 著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25.0

书籍简介:

本书为上海交大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本书深入探索了王筠的汉字学思想,对推进汉字学研究史具有学术参考价值。

书籍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王筠生平及著述简介

第二节王筠主要文字学著作及《说文释列》研究现状

第三节本书的研究意义、步骤、方法和苞围

第二章王筠汉字学基本思想、基本理论体系

第一节学术背景

第二节《释例》著述目的整理和建构汉字学理论

第三节王筠六书理论及汉字学基本思想

3.1概说王筠六书理论体系

3.2王筠汉字学基本思想

第三章王筠汉字取象思想

第一节关于“取象”

1.1指事、象形与事、物、取象

1.2《释例》取象的全面提炼与定义

第二节取象的方法

2.1物形法

2.2意形法

2.3借代法

2.4比象法

2.5顺递法

2.6并峙法

2.7义类法

第三节取象的特点

3.1与易卦取象的一致性

3.2取象材料的二元性

3.3取象的有限性

3.4取象的传承性

第四节取象的作用及局限

4.1《说文》解字出错的原因

4.2《释例》对《说文》等的纠正

4.3取象解字的局限性

第四章王筠形声字思想

第一节“形声字上古即有之”

第二节“分别文”、“累增字”与形声字

2.1词语假借,加形旁造形声字

2.2多义词分化,加形旁造形声字

2.3加形旁,造古今异体形声字

2.4重复累加形旁,造形声字

2.5更换形旁成为异体形声字

第三节形声字概念与形声会意之相兼

3.1形声字概念中有兼书

3.2会意字概念中有兼书

3.3兼书根源分析

第五章王筠汉字发展思想

第一节汉民族的文化心理与汉语、汉字的关系

1.1《释例》取象思想与汉语、汉字的关系

1.2汉字字形特点及其变化是汉民族心理文化的表现

1.3《释例》“雷”及其相关字词之文化心理考辨

第二节考察汉字取象是贯通古今的

2.1考古

2.2审今

第三节“古文无反正”的现象发展为小篆的“反正有别”

第四节汉字演变中有“上下合体省变”(兼及变体、变文、异文)

第五节汉字字形的演变历时相承

第六章王筠古文字研究的成就

第一节证明

第二节订讹

第三节补充

第四节驳正各家之误

主要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本书重在强调菉友关于汉字“意象”的思想。意象存在于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书之中,而其所论述又重在指事、会意。盖象形固不必细论,形声则一半为表声,即或形符、声符原含意象,亦皆出于前三书,自然也不必详述。  意象对于研究汉字之重要,除了事关世所共知的汉字“象形”的特点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即汉字的“意象”反映了华夏民族的思维特性,哲学上称之为“关联思维”,心理学称之为形象思维、联想和想象等等;与此相关的即整体思维、和合思维。  本书关注了“汉字学理论”这个亟需建构的学科领域,以清代王筠《说文释例》等为研究对象,主要阐释并论证了以下内容:  王筠的汉字学理论以较为科学的语言文字观为前提:汉语是汉字产生的基础,古汉字是古汉语的记录。从王筠的六书“正例”、“变例”体系中可以提炼出创新性思想主要有:1.汉字的取象思想,可以概括为7种取象方法。运用取象思想,王筠纠正了很多《说文》解错之字。2.形声字思想。形声也是早期创造汉字时已有的一种方法。大量的形声字是通过累加形旁而创造出来的。3.汉民族的文化心理等与汉字发展演变的思想。4.古文字研究。王筠利用兰时及见的所有类型的出土古文字,对《说文》类著作进行了证明、订讹、补充、驳正各家之误的工作。  本书读者既可以是普通的语文工作者,也可以是语文科研工作者。本书可资海内外汉语教学与科研之用,尤其可为汉字学理论方面的教学与科研提供参考。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王筠汉字学思想述论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313056931
《王筠汉字学思想述论》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上海出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 224 印数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王筠汉字学思想述论是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于200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H12 的主题关于 汉字-文字学-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