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5.0
本书为学术专著,对中国的英语学习者的口语语调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我国的英语口语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前言
绪论
0.1 本研究的必要性
0.2 本研究与以往研究的不同之处
0.3 本书的总体结构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语调的界定及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1.1.1 语调
1.1.2 重音
1.1.3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1.2 国外英语学习者语调研究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设计
1.2.3 研究发现
1.3 中国英语学习者语调研究
1.3.1 理论探讨
1.3.2 实证研究
1.4 英语作为二语的语调习得研究评述
1.4.1 二语语调研究值得借鉴之处
1.4.2 二语语调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1.5 本研究的改进及意义
第二章 研究设计
2.1 研究问题
2.2 语音数据库的创建
2.2.1 受试者
2.2.2 录音材料
2.2.3 录音过程
2.3 评分
2.3.1 评分员
2.3.2 评分内容
2.3.3 评分标准
2.3.4 评分过程
2.3.5 评分结果
2.4 语音标注
2.4.1 标注对象
2.4.2 标注系统
2.4.3 标注工具
2.4.4 标注标准
2.4.5 标注层级
2.5 数据分析
2.5.1 基频修补
2.5.2 数据提取
2.5.3 统计分析
2.5.4 参照标准
第三章 学习者英语语调中调群切分的特点
3.1 学习者与本族语者调群切分的边界特点对比
3.1.1 调群边界声学指征的出现频率
3.1.2 学习者调群边界或调群内部停顿与句法结构的关系
3.2 调群与句法结构的关系
3.3 调群的语法作用
3.3.1 复合主语
3.3.2 副词及副词短语
3.3.3 句末报告短语
3.3.4 附加疑问句
3.3.5 列举句式
3.3.6 关系从句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学习者英语语调中调核位置及重音分布的特点
4.1 学习者调群中的调核位置特点
4.1.1 无标记调核位置
4.1.2 有标记调核位置
4.2 学习者调核前重音分布规律
4.2.1 学习者英语重音分布特点
4.2.2 学习者高、低分组调核前重音分布的差异
4.3 重音复现规律的节奏归类
4.3.1 学习者英语的节奏特点
4.3.2 高、低分组学习者的节奏特点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学习者英语语调中的调型模式
5.1 学习者降调句型的调型特点
5.1.1 列举句式
5.1.2 陈述旬式
5.1.3 特殊疑问句
5.1.4 祈使句
5.2 学习者升调句型的调型特点
5.2.1 一般疑问句
5.2.2 附加疑问句
5.2.3 并列陈述句第一分句
5.3 学习者音高起伏的特点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本研究的结论与意义
6.1 本研究的结论
6.2 本研究的意义
6.2.1 理论意义
6.2.2 实践意义
6.3 本研究的局限性
6.4 对后续研究的建议
附录一 朗读材料
附录二 用于评分的23个句子
附录三 英国标注系统Praat应用代码
附录四 与英国韵律专家House关于标注的讨论
附录五 英国专家评分员一的评分结果及评语
附录六 英国专家评分员二的评分结果及评语
附录七 OConnor&Arnold的十大调型与对应的语气
附录八 本族语者及学习者高、低分组列举句式的音调模式
附录九 本族语者及学习者高、低分组简单陈述句的音调模式
附录十 本族语者及学习者高、低分组并列陈述句的音调模式
附录十一 本族语者及学习者高、低分组附加疑问句的音调模式
附录十二 附加疑问句中学习者调核位于“TEN”示意图
附录十三 附加疑问句中学习者“NOT”’突显示意图
附录十四 学习者高、低分组特殊疑问句的音调模式
附录十五 本族语者及学习者高、低分组祈使句的音调模式
附录十六 本族语者及学习者高、低分组一般疑问句的音调模式
附录十七 术语对照表
参考文献
本书共分六章。第一章为文献综述,对“语调”进行界定,介绍全书的研究理论依据和基本概念。同时回顾了对国外英语学习者和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语调研究,分析这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本研究的必要性及改进之处。
本书第二章为研究设计,主要从语音语料库的创建、对学习者录音的评分、语料的语音标注以及数据分析等方面对本研究的设计进行描述。以本族语者的语调模式为参照标准,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朗读口语进行研究,并尝试回答如下问题:学习者英语朗读口语中的语调模式是什么?这些模式对信息的传递有何影响?
本书第三、第四、第五章为研究结果与讨论,报告中国学习者英语语调模式研究的发现并就此进行相关讨论:1)调群切分:涉及调群边界指征;调群与句法的关系;调群的语法作用等方面。2)调核位置及调核前重音分布:对学习者无标记调核、有标记调核,调核前重音,以及重音复现规律产生的节奏归类进行描述。3)调型:从降调调型和升调调型人手,对各种主要句型的调型作了归纳和分析;对学习者的音域和音高起伏特点也进行了研究。
本书第六章为结论部分,主要归纳了本研究的结论、阐述本研究的意义及存在的局限性,为后续研究提出建议。
本书参考文献之后的附录共包括17个部分,对本研究中涉及的各项材料及研究发现的数据作详尽介绍。
“该书选题新颖,国内未见类似研究,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无论从研究切入点,还是从研究设计,均为国内首创。”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林茂灿研究员
“本书所揭示的中国学生英语中介语语调的规律颇多,其发现对改进英语教学极具价值,为后续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不可多得的实证数据。”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王初明教授
“该研究选题在我国具有开创性,对语音学、音系学和外语习得的研究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作者研究设计合理,定量和定性的分析细致,凶此所得出的结论可靠。”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严辰松教授
“这项研究以口头中介语语调为切入点,在我国二语习得研究中尚属首次,开创了我国二语实验语音学研究的先例。”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王立非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