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68.0
本书是介绍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及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及由来。以科际整合观点,兼容心理学取向与社会学取向,探讨场地论、社会学习论、认知失调理论、计划行为理论、慎思可能性理论、社会冲击理论、人际关系发展理论、爱情三元素论、弗洛伊德团体行为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符号互动论、社会系统理论、批判理论等社会心理学主要理论的意义、内容、特色、发展过程与应用,奠定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引言
一、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准备
二、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及其特征
三、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体系描述
四、小结:走向多元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第一篇 社会互动论
第一章 符号互动论的思想渊源及理论体系描述
第一节 符号互动论的思想渊源
第二节 符号互动论的发展脉络
第三节 符号互动论的贡献
第二章 米德的符号互动论思想
第一节 米德互动论思想的基本背景
第二节 心灵的本质与生成过程
第三节 自我的产生与层面
第四节 社会的内涵、构成与变迁
第五节 米德互动论思想简评
第三章 角色理论
第一节 角色的内涵及相关概念
第二节 结构角色理论与过程角色理论
第三节 特纳的综合角色理论
第四节 角色理论简评
第四章 戏剧理论
第一节 人类生活的戏剧化元素
第二节 戏剧理论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戏剧理论简评
第五章 参照群体理论
第一节 参照群体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 参照群体的比较、选择与影响
第三节 参照群体理论简评
第六章 常人方法论
第一节 加芬克尔常人方法学的思想背景
第二节 加芬克尔常人方法学的研究纲领
第三节 日常生活实践的特征和日常互动技巧
第四节 加芬克尔常人方法学的方法论
第五节 加芬克尔常人方法学简评
第二篇 社会交换论
第一章 社会交换论的思想渊源及理论体系描述
第一节 古典经济学中的交换理论
第二节 人类学中的交换理论
第三节 心理行为主义与交换论
第二章 霍曼斯的行为主义交换理论
第一节 霍曼斯交换理论的来源
第二节 基本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基本概念、命题和理论
第四节 霍曼斯交换理论的社会心理学意义
第三章 从交换到权力:布劳的交换结构论
第一节 社会交换——人际互动的内在属性
第二节 权力——交换平衡的额外砝码
第三节 布劳的交换结构论评述
第四章 埃默森的交换网络论
第一节 埃默森的核心观点
第二节 交换关系和交换过程
第三节 结构、网络与交换
第四节 库克等人的延续和发展
第三篇 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
第一章 社会文化学派的思想渊源和理论体系描述
第一节 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的产生背景
第二节 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的理论体系
第三节 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对经典精神分析的继承与批判
第二章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第一节 个体心理学体系
第二节 对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评价
第三章 霍妮的社会文化之神经症
第一节 霍妮的文化神经症理论
第二节 神经症的治疗
第三节 对霍妮理论的评价
第四章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说
第一节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说
第二节 对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学说的评价
第五章 弗洛姆的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理论
第一节 弗洛姆的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理论
第二节 对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理论的评价
第四篇 社会学习论
第一章 社会学习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观点描述
第一节 社会学习理论产生的理论背景
第二节 社会学习理论的理论观点描述
第三节 社会学习理论简评
第二章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
第一节 严格的环境决定论
第二节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理论体系
第三节 斯金纳的行为原理在实践中的推广与应用
第四节 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简评
第三章 早期社会学习理论
第一节 米勒-多拉德的社会学习理论
第二节 罗特尔的社会学习理论
第四章 米契尔的认知社会学习理论
第一节 米契尔的延迟满足研究
第二节 认知人格变量与认知原型理论
第三节 认知-情感人格系统理论
第四节 米契尔认知社会学习理论简评
第五章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第一节 基本学习论观点
第二节 观察学习理论
第三节 自我调节理论
第四节 自我效能理论
第五节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简评
第五篇 社会认知论
第一章 社会认知的思想渊源及理论体系描述
第一节 社会认知的研究范畴及思想渊源
第二节 社会认知的理论体系
第三节 社会认知的研究现状和评价
第二章 勒温的场论
第一节 勒温场论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勒温的团体动力学
第三节 心理场论的发展
第四节 对勒温场论的评价
第三章 社会认知的一致性理论
第一节 海德、纽考姆和奥斯古德的认知平衡理论
第二节 认知不协调理论
第四章 社会心理学中的信息加工观点
第一节 信息加工心理学概述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中的信息加工观点——社会认知的图式
第三节 对社会心理学中的信息加工观点的评价
第五章 归因理论
第一节 经典归因理论
第二节 韦纳的动机和情绪归因理论
第三节 归因偏向
第四节 归因理论的跨文化研究
第六章 内隐社会认知
第一节 内隐社会认知研究的概述
第二节 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
第三节 内隐社会认知研究的贡献
第六篇 人类学中的文化与人格理论
第一章 人类学中文化与人格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体系描述
第一节 文化与人格理论的早期渊源
第二节 文化历史学派:文化与人格理论的先导
第三节 文化与人格理论的兴起与流变
第二章 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论与国民性研究
第一节 本尼迪克特的生平与早期思想
第二节 文化模式论
第三节 现代国民性研究:《菊花与刀》
第三章 玛格丽特·米德的文化决定论
第一节 米德文化决定论思想的基本背景
第二节 奠基之作:《来自南海》三部曲
第三节 后期经典:《文化与承诺》
第四节 米德文化决定论思想简评
第四章 林顿、卡丁纳及杜波依斯的相互作用论
第一节 相互作用论的基本背景
第二节 林顿的“基本人格类型”和卡丁纳的“基本人格结构”
第三节 杜波依斯的“众数人格”
第四节 相互作用论和哥伦比亚精神分析学派思想简评
第七篇 欧洲社会心理学
第一章 欧洲社会心理学思想渊源和理论体系描述
第一节 欧洲社会心理学的成长背景
第二节 欧洲社会心理学的成长与发展过程
第三节 欧洲社会心理学的贡献与发展
第二章 社会认同论
第一节 人生面临的核心问题
第二节 社会认同理论的基本观点
第三节 自我归类理论
第四节 社会认同理论简评
第三章 社会表征论
第一节 社会表征理论历史回顾
第二节 社会表征的定义、概念区分与典型特征
第三节 社会表征的形成模型与核心途径
第四节 社会表征理论的研究方法
第五节 社会表征理论的新进展
第六节 评价与展望
第四章 话语分析的社会心理学
第一节 话语分析的社会心理学的兴起
第二节 作为社会心理学新范式的话语分析的社会心理学
第三节 话语分析的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第四节 话语分析的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五节 话语分析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状况及前景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社会心理学系列教材·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社会心理学理论与体系》主要介绍:第一篇和第二篇(互动论和社会交换论)是社会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研究,第三篇、第四篇和第五篇(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社会学习论和社会认知论)是心理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研究,第六篇(人类学中的文化与人格理论)为文化人类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探索,第七篇(欧洲社会心理学)反映的是欧洲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理论进展;最后的结语部分则讨论了后现代思潮下的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理论的内部争议和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