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
年代:2010
定价:42.0
本书是第六届中国灾害史国际学习研讨会成果萃编,以“华北灾荒与社会变迁”为主题,收录了30余位一线知名学者的26篇论文,对灾荒与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体现了灾荒史多学科、多层级的特点,具有较高的专业和学术水准。
灾害史料的现代利用
巨型灾害链与社会动乱的历史教训
仰韶、龙山时期灾害环境与灾害链
古代中国如何面对灾害
政区调整与灾害应对:历史灾害地理的初步尝试
冲突与调适:明代宣德至正统年间的灾民外迁与户籍制度变革
略论1942年河南大旱灾对地权异动的影响
1303年洪洞大地震与地域分水制度——以广胜寺泉域为中心的考察
三年自然灾害(1959年—1961年)粮食短缺状况及教训
嘉靖时期边境地区的灾害奏报——以大同为中心的考察
江南“义赈”在山西——以“丁戊奇荒”为中心的考察
1875—1878年山西旱情分析
天人感应灾异观与近代灾荒救治——以“丁戊奇荒”为中心
近代西方人对“丁戊奇荒”的认识及其背景初探——《纽约时报》传达的信息
From Natural to National Disaster:Representations of Hunger and War
in the Chinese Press(1928—1930)
灾害史料的现代利用
巨型灾害链与社会动乱的历史教训
仰韶、龙山时期灾害环境与灾害链
古代中国如何面对灾害
政区调整与灾害应对:历史灾害地理的初步尝试
冲突与调适:明代宣德至正统年间的灾民外迁与户籍制度变革
略论1942年河南大旱灾对地权异动的影响
1303年洪洞大地震与地域分水制度——以广胜寺泉域为中心的考察
三年自然灾害(1959年—1961年)粮食短缺状况及教训
嘉靖时期边境地区的灾害奏报——以大同为中心的考察
江南“义赈”在山西——以“丁戊奇荒”为中心的考察
1875—1878年山西旱情分析
天人感应灾异观与近代灾荒救治——以“丁戊奇荒”为中心
近代西方人对“丁戊奇荒”的认识及其背景初探——《纽约时报》传达的信息
From Natural to National Disaster:Representations of Hunger and War
in the Chinese Press(1928—1930)
晚清六十年间(1851年—1911年)华北地区自然灾害述论
从万历二十二年河南大饥荒看政府救荒与备荒之得失
清代华北储粮备荒探析
清代山东仓储的兴建、管理及存废
乾隆朝“以工代赈”制度初探
中共在抗日根据地的救灾工作述评
清浊之间:历史时期吕梁山区东南麓的水利与水患——以晋南龙子祠泉域为中心
国民政府对江淮大水灾救治
抗战时期山西伪政权的治蝗
民国以前湖南疫灾研究
雍正朝官员疾病量化分析
2009年7月11日至13日,由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和山西省历史学会联合举办的第六届中国灾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山西太原举行。本次会议以“华北灾荒与社会变迁”为主题,旨在对灾荒与政治、经济、思想和社会等方面的问题做进一步探讨,总结防灾减灾的经验教训,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来自海内外数十家科研部门的近40位学者参加了研讨,提交论文30余篇。呈现在读者面前的郝平、高建国主编的《多学科视野下的华北灾荒与社会变迁研究》这部论文集,就是本次研讨会的一项成果。
文集第一部分包括5篇文章。研究者们从各自学科立场出发,并不专注于历史时期的某一次重大灾害问题,而是基于对灾害史学科的整体关照,提出了很有价值的研究课题,颇具启发性。第二部分也包括5篇文章,研究者们将灾害引起的社会问题及影响作为主要关注点。第三部分包括6篇文章,主要对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旱灾与救济问题作了探讨。第四部分的5篇文章是有关救灾制度研究的新成果。第五部分的5篇论文涉及到水灾、蝗灾、疫病等多个领域。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多学科视野下的华北灾荒与社会变迁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37834087 《多学科视野下的华北灾荒与社会变迁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 |||
出版地 | 太原 | 出版单位 | 北岳文艺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42.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1 × 15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440 | 印数 | 1000 |
多学科视野下的华北灾荒与社会变迁研究是北岳文艺出版社于2010.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X432.2 的主题关于 自然灾害-历史-华北地区-文集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