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胡同
北京胡同封面图

北京胡同

刘保全, 主编

出版社:中国旅游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42.0

书籍简介:

本书从“胡同”二字的来历,北京胡同的由来等方面进行介绍,将北京胡同的文化价值进行了深刻挖掘,全书对于研究北京胡同和北京地名研究有较高的价值。

书籍目录:

前言:北京胡同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在行动

第一章北京胡同的起源

第一节硪解北京胡同起源之谜

最早对胡同进行收集和介绍的图书

“衚衕”是南方“弄”的音变

“■衕”是吴音方言“弄”

“衚衕”二字的使用

明以前“衚衕”的写法,是“胡洞”

元、明两代古籍读物中“胡同”的写法对比

辽金时,“胡洞”二字已在北方民间广泛流传

明代胡同大发展,与汉代“巷”的读音“虹”有关

第二节北京的命名

都城的命名

城门的命名

城坊的命名

第三节胡同名的分类

寺庙类

动物类

树木类

军营类

桥类

井类

仓和库

碑类

以认识度高、标志性强的实体命名的胡同街巷

第二章北京胡同的历史与变迁

第一节历代北京城市格局的演变和胡同的成因

元大都的规划

老北京的胡同

第二节胡同的变迁

胡同形态的变迁

胡同等级的变迁

老北京胡同与老北京地名文化的传承

第三节踏迹北京的早期胡同

北京地理的开端

蓟丘千年古道

南菜园的由来

四川营纪念一位女将军

校场头条至九条一近代思想启蒙之地

宗教兼容之区

闻名的大栅栏

第四节北京天桥的地各文化与民俗特点

第三章胡同里的四合院

第一节善待北京旧城的“胡同四合院”

第二节胡同与四合院

胡同的构成细胞四合院

四合院与中国传统礼制

四合院的类型

四合院的院门

第三节北京四合院的建筑布局与人文精神

二里头

九宫格

明堂背后

寸园遗绪

北京的宅门与砖雕

礼之制

宅之门

砖之雕

第四章现存的典型胡同

第一节北京的胡同之根砖塔胡同

万松老人

塔与胡同

周围的胡同

第二节九经九纬的南锣鼓巷地区

元代时该区坊巷布局

该区明清的四合院

第三节住在北京的胡同

胡同里的天地

什刹海的风韵

从银锭桥到白米斜街

胡同中的精品东四四条

魅力西四

万国之城东交民巷

曾经的金融街西交民巷

附录一北京旧城的胡同数量统计表

附录二老北京城区胡同街巷拆除情况统计表

附录三老胡同的踏迹寻踪表

第五章胡同往事

第一节胡同的记忆

园景胡同

难忘的井台儿

园景7号

春天来了

快乐的夏天

金秋时节

雪后的胡同

过年

第二节南沟沿老家

老家院

冬夏

往事如烟

第六章胡同里的名人故居

第一节名人故居的魅力与价值

附录各人故居知多少

名人故居索引表

第七章胡同物语

第一节胡同里的饮食

第二节北京小吃在哪边,京人手指胡同间

第三节老北京的玩意儿

拉洋片

拍洋画

耍咕丢丢

放风筝

兔儿爷

捏面人

鬃人儿

磕泥饽饽

吹糖人儿

噗噗噔儿

耍猴儿

跟斗猴儿

毛猴儿

耍耗子

灯笼

放爆竹

拨浪鼓

踩高跷

滋水枪

踢毽儿

蹴球

抽陀螺

抖空竹

冰床与冰车

斗蛐蛐

养蝈蝈

养鸟

养鸽子

养小金鱼儿

绢花绢人

草编

刀马人儿

泥塑脸谱

后记

编者的话

参考文献

前言

中国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地名文化,堪称国之瑰宝。五千年延续至今不断,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史,世界罕有在古老的地名中都有所反映。为了很好地保护这一珍贵的地名文化遗产,从2004年起,中国地名研究所和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就启动了“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按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宗旨和原则,进行了中国地名文化保护的研究与实践,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总体规划》。这对保护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和中国地名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刘保全主席,2007年8月出席了联合国第九届地名标准化会议。回国后向我们通报说:大会确认“地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适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原则,我们听后都非常高兴。

北京是世界上有名的历史文化古都,其胡同地名文化是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在开展全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中,北京胡同地名文化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为申报北京胡同地名非物质文化遗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的成员、中国地名研究所的顾问,我愿与大家一道,为中国的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尽一点绵薄之力。

我认为《北京胡同》的编辑和出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一举措本身就是对北京胡同这一具有重大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抢救。保存胡同地名也是保护文化遗产的一种方式。它虽然不能代替实物的保存,但在实物无法保存的情况下,保存了丰富的地名研究资料,也是莫大的功绩。再者,此书的出版,对弘扬民族文化,提供科学研究,进行地域文化建设,发展旅游事业等,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书的编者知我半个多世纪以来,长期住在胡同之中,因工作的关系,还不断奔走穿行于北京大小胡同之间,进行过不少的考察与研究。对这一组成北京古都风貌重要体现的胡同有着深厚的情缘,特嘱我为序。于是写了几句短语冗言权以充之,并借以为对此书出版之祝贺。

后记

伴随着北京旧城的持续性改建,大量的四合院被拆除,“胡同-四合院”系统正在迅速地消逝。2002年以来,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等相关文件,从而对推动和加强胡同文化的保护,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扭转了四合院大拆、胡同平推的房改模式。

北京旧城是中国古代城市的经典杰作,胡同四合院的模式是北方汉民族传统的居住形式。生活在这一和谐温馨充满活力的空间,会聚着百行千业,推动城市运转的人力资源。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孕育出了文学、艺术、戏曲、国画、音乐等大师及富有创造力的能工巧匠,成为创建各种非物质文化的摇篮。从四合院中成长出来的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大师、教授、专家、名医等代代相继,层出不尽,北京众多的名人故居,就是最好的见证。由此可见,四合院是老北京文化的根,五彩缤纷的胡同文化是老北京的魅力之魂。

胡同是具有民族、文化、社会地位象征意义的城市聚居区。胡同具有的三大特性:代表民族、职业、文化背景和社会地位;原为城市规划中特定的区域,逐渐演变为街巷的代名词;除具有交通的功能外,兼有防火的作用。北京街巷胡同名称好比一种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目前,北京古老破旧的大杂院正被现代化的楼房所取代,旧胡同也将失去它赖以存在的基础。不过,为保持北京的古都风貌,许多著名的胡同已被当作文物保留下来了,它为我们的首都保存了一片古老的色彩。

现在,北京胡同文化发展已经开发出了一项旅游新项目“胡同游”,吸引了许许多多国内各地与世界各国的游客。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中外游客,乘坐北京传统交通工具人力三轮车,经什刹海西沿,过银锭桥到鼓楼,登鼓楼俯看北京旧城区和四通八达的胡同。然后,前往后海地区,能观京城古老的南北官房胡同、大小金狮胡同、前后井胡同,走进普通的四合院,和北京人聊一聊,了解北京普通人的生活,最后沿柳荫街到有“红楼大观园”之称的恭王府,体验旧时王公贵族的居住环境和“御花园”。

由此,更可印证北京旧城的胡同保留了大量的、独特的历史文化信息,而北京文化的深厚与博大,是受到全世界人民推崇与关注的。透过对胡同空间形态的保护与发展,能够达到延续并发扬北京传统历史文化的目标。

梁思成在《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一文中指出:“北京是在全盘的处理上,完整地表现出伟大的中华民族建筑的传统手法和在都市计划方面的智慧与气魄。这整个的体形环境增强了我们对于伟大祖先的景仰,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骄傲,对于祖国的热爱。北京对我们证明了我们的民族在适应自然,控制自然,改变自然的实践中有着多么光辉的成就。这样一个城市是一个举世无匹的杰作。”

因此,保护胡同文化和街巷地名,不仅是现实城市管理的需要,更是各级政府的历史责任。

当保护北京胡同的同时,更不能忘记胡同地下的文物。北京旧城整体是指62平方公里的明清古城。北京第四批地下文物埋藏区已拟定,包括二环内旧城整体在内的18片文物埋藏丰富的地域。在保护胡同的地上部分外,还包含着胡同的地下。

保护北京的胡同文化,保护北京的胡同地名文化,让这份人类光辉的遗产供全世界分享,这是北京人永恒的灵感。

内容摘要:

  在这里,没有壮丽的高山大河,没有细腻的江南秀色,这里只是北京再普通不过的一条条小胡同。北京的胡同可谓名扬天下,人们提到北京的街巷,就免不了谈及构成街巷的胡同。胡同是北京街巷的地方特色。本书是“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总结了北京胡同地名文化遗产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并吸纳了一些专家、学者和“胡同居民”的著作。  《北京胡同》是“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总结了北京胡同地名文化遗产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并吸纳了一些专家、学者和“胡同居民”的著作。  此书是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和中国旅游出版社向北京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的献礼!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北京胡同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3235047
《北京胡同》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旅游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42.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 256 印数 3000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北京胡同是中国旅游出版社于2008.0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921 的主题关于 城市道路-简介-北京市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