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32.0
本书是作者在多年临床和教学工作中,通过对特定穴内容不断地学习、总结和提高编写而成,书中突出了各穴的主治作用特点,与临床实践紧密联系,并结合具体病证介绍了各穴主要的针灸方法,本书是大学生学习针灸的重要参考书,也可供临床医师参阅。
第一章五输穴
第一节五输穴总论
概述
内容及分布排列
理论基础
临床应用
附:五输穴歌
第二节五输穴各论
手太阴肺经五输穴
手少阴心经五输穴
手厥阴心包经五输穴
手阳明大肠经五输穴
手太阳小肠经五输穴
手少阳三焦
经五输穴
足阳明胃经五输穴
足太阳膀胱经五输穴
足少阳胆经五腧穴
足太阴脾经五输穴
足少阴肾经五输穴
足厥阴肝经五输穴
第二章原穴
第一节原穴总论
概述
理论基础
临床应用
现代研究
附:十二原穴歌
第二节原穴各论
第三章络穴
第一节络穴总论
概述
理论基础
临床应用
现代研究
附:十五络穴歌
第二节络穴各论
第四章俞、募穴
第一节俞、募穴总论
概述
俞、募穴的分布及取穴方法
理论基础
临床应用
现代研究
附:十二背俞穴歌
第二节背俞穴各论
第三节募穴各论
第五章郄穴
第一节郄穴总论
概述
临床应用
现代研究
附:十六郄穴歌
第二节郄穴各论
第六章八会穴
第一节八会穴总论
概述
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
附:八会穴歌
第二节八会穴各论
第七章下合穴
第一节下合穴总论
概述
分布特点及理论根据
临床应用
附:下合穴歌
第二节下合穴各论
第八章八脉交会穴
第一节八脉交会穴总论
概述
理论基础
临床应用
附:八脉交会八穴歌
第二节八脉交会穴各论
第九章交会穴
第一节交会穴总论
概述
数量及分布特点
交会穴的意义
临床应用
第二节交会穴各论
参考文献
本书共分9个章节,主要对十类特定穴的基础知识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五输穴、原穴、郄穴、下合穴、交会穴等。全书内容丰富,繁简相宜,层次清楚,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特定穴是针灸学腧穴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本书作者在多年临床和教学工作中,通过对特定穴内容的不断地学习、总结和提高,编写成本书。 全书将十类特定穴分为九章,每章又分为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进行叙述。在总论中,主要包括概述、理论基础、临床应用、现代研究等内容。其中,对于各类特定穴的理论阐述和临床应用概述是本书的重点。在各论中,包括腧穴的别名、出处、穴名释义、类属、定位、层次解剖、功效、主治病证举例、配伍、操作、注意事项、古典文选、现代研究等十三项内容。其中,腧穴功效分析和主治病证分类也是本书的重点。腧穴主治功效主要从各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和各穴的穴性特点进行分析,突出了各穴的主治作用特点;主治病证则是按系统进行归纳,与临床应用紧密联系。此外,还结合具体病证介绍了各穴主要的刺灸方法。 全书内容丰富,繁简相宜,层次清楚,理论阐述较充分,论述逻辑性强,理论紧密结合临床,突出了临床实用性。本书是大学生学习针灸学的重要参考书,也是临床医师、教师教学的重要参考书。【作者简介】 赵吉平,女,1961年生,汉族,河北省平山县人,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九三学社社员。1983年7月至今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工作。1993年破格晋升为副主任医师,1999年晋升为主任医师。1996年被聘为硕士研究生导师,2001年被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2004-2007年,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首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学习。 1997年开始担任针灸科主任、针灸教研室主任。主要社会兼职: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针灸学会针灸临床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命审题专家、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北京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卫生部及北京市卫生技术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临床版)编委等。 作为主编、副主编出版的主要著作有《针灸学图表解》、《临床针灸学》、《灸法、拔罐与刮痧法入门》、《中医妇科常见病证治》、《针灸学临床研究》、《针灸治疗学》、《耳针疗法》、《2006年全国临床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中药学中医护理学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与指南》、《中医专业主治医师资格考试习题集》等,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主持和参加各级各类科研课题20项,包括国家科技部“973”科研课题“基于表里经穴互治的肺与大肠络属关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电针肺俞穴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平喘作用的疗效评价”、“针刺不同腧穴对冠心病心功能等心血管指标影响的临床研究”、WHO项目“针灸治疗中风假性球麻痹临床实践指南”等。 数次获北京中医药大学讲课比赛奖,获1993年度北京市优秀教师、1994-1999年度“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07年“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优秀学员”称号。多次在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中华医药》及北京电视台《养生堂》《身边》等栏目讲授中医药知识,传播中医药文化。曾赴日本、韩国、台湾、香港、法国、西班牙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交流。已指导毕业博士研究生8人,硕士研究生20人。 临床中强调辨证论治思想,倡用针药结合施治,擅长运用传统针灸方法治疗过敏性疾病、疼痛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