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07.06.05
建筑07.06.05封面图

建筑07.06.05

孔宇航, 张世良, 主编

出版社: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348.0

书籍简介:

本书是当代中国建筑创作论坛成员,全国优秀建筑师作品的集合。

书籍目录:

转换篇

展馆建筑

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张颀

贾平凹文学艺术馆——刘克成 肖莉

王屋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李保峰

南通珠算博物馆——一王兴田杜富春

马文化博物馆——温捷强 张华

信阳鄂豫皖红色纪念馆——仲德岜 姚中

井陉矿万人坑纪念馆——沈瑾

两个博物馆之徐州汉文化艺术馆——祈斌

两个博物馆之水下兵马俑博物馆——祈斌

南湖展馆——沈瑾

辽河美术馆——康慨 陆春生

中国磁州窑博物馆——郭卫兵 李拱辰

盛乐古城博物馆——张鹏举 张恒

汉阳陵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刘克成 肖莉

山西博物馆——赵友亭

建川博物馆聚落像章馆——王路

哈尔滨中东铁路博物馆——马涛

办公建筑

大连软件园10号、11号楼——崔恺 单立欣

大连软件园8号楼——崔恺 单立欣

上海朗达建筑研究中心——联创国际

南通地税征管及信息中心——日兴设计

清华科技园科技大厦——庄惟敏 巫晓红

葫芦岛专列园区——孔宇航 王时原

润扬大桥综合管理楼——贺颖 鲍莉

“体育盒子”——黄浦体育中心和附属办公大楼——白智平 汪迎

汉枫办公楼——孔宇航 王时原

中国石化集团宁波工程有限公司设计楼——任力之 张旭

公安局办公综合楼——时匡 蔡爽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港区管理中心——张俊杰 陈缨

沈阳市公安局办公楼——郭旭辉 佟成华

吉林省劳动保障中心——金业大厦——张成龙 邱爽

图们口岸出入境联检楼——张成龙 张静辉

北京创辉大厦——张楠

建科大楼——张炜 沈驰

会所与教堂建筑

上海万科蓝山深蓝会所——联创国际

昆山康居茶室/社区活动中心——缪朴

苏州娄葑东区顺达域——于雷 沈启明

上海市北站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章明 张姿

南山休闲会馆二期——张新平 李红

合肥政务文化新区基督教堂——仲德岜 刘志军

深圳基督教堂——孟建民 杨艳

沈阳马三家伯特利堂——马涛 李颖

宾馆、公寓与住宅建筑

大连软件园公寓——崔恺 曾筠

沈阳友谊国际会议中心改扩建——崔岩 王心公

天泽海韵度假公寓——张新平 李红

美居苏州公园酒店——自智平 费渊

深圳市大梅沙优品艺墅——汤桦 胡铮

深圳市体育新城安置小区——叶青 朱煊祯

教育建筑

大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十高级中学——纪晓海崔岩

湖南师大音乐学院综合教学培训楼(一期)——魏春雨宋明星

哈尔滨工程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吴爱民 于海涛

东北育才双语实验学校——郭旭辉 计鹏

皇甫龙园——皇甫综合学校概念规划——张伶伶

其他公建

泽普影剧院——刘谓

东莞图书馆——任力之 张鸿武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文化中心——崔岩 刘晓戎

无锡湖滨一号体验场——贺颖 鲍莉

长沙西街花园营造工坊——魏春雨

昆山嘉业售楼处——于雷 许天

建邺体育大厦——张雷

上海医芊岱国际售楼处——张雷

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二期扩建工程——牛斌

宁波万达商业广场——田智刚 于建军

天津鼓楼商业街西南地块——王路

富阳市文化中心——汤桦 胡静

昆明国际贸易中心配套改造工程——张辉 王珂

传承篇

天津老城厢鼓楼A地块复原与再生——张颀

呼和浩特市穆斯林老人院——单军

恰卜台城市门户+朗玛厅藏族歌舞中心——单军 张悦

王稼祥故居纪念馆——许和本 洪梅

苏州市规划展示馆——宋希民 顾柏男

西安大唐不夜城文化交流广场——项秉仁

井冈山笔架山风景区人口服务区——韩冬青 马晓东

北京大学人文大楼——张祺刘明军

另类篇

崇圣寺——张辉 周川

合肥文化艺术中心——项秉仁 秦戈今

精灵山——上海华侨城大剧场概念设计——张伶伶

湘江旅游码头休闲观景区——张楠卢建松

青藏高原艺术中心,青藏高原科技馆——张祺 刘明军

内容摘要:

《建筑'07'06'05(当代中国建筑创作论坛作品集)》共汇集了近八十个建筑作品,大部分作品是近三年竣工完成的。作品主要来源于两类建筑师:一类是长期从事建筑实践的职业建筑师,一类是长期从事建筑教育的兼职建筑师。他们的共同点在于对建筑设计的执着与追求,以创造时代的精品建筑为己任。建筑作品反映中国建筑师正日趋成熟,与早期的建筑创作相比呈现以下特征:
空间设计动态化
在建筑空间的处理上,建筑师比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均表现出更大的创作自由。频繁的国际交流与形式多样的考察拓宽了建筑师的视野,激发了建筑师的创作激情,以往单一机械式的功能空间逐步被取代,光影元素被建筑师巧妙地运用到建筑空间的组合之中,现代建筑技术与材料的不断更新为建筑师的空间构想的实现创造了条件。整体建筑空间效果呈多元化动态发展趋势。
建筑形式的变迁
如果断言当代建筑师在形式创造上已达到相当的高度尚为时过早,但作品表明中国建筑师对形式的追求已进入到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型期。他们并未满足千篇一律的现代主义形式在中国城市的反映,而是孜孜以求地探求新的空间表现形式。建筑师在探索表现新形式的同时,亦充分考虑到地域文化、环境因素、时代特征对建筑形式的制约因素。中国建筑师在求索过程中极需形成反映本土文化与时代性相结合的有机形式语言。我们从作品中已经感党到新的曙光。
文化传承与隐喻
在传承性与现代性的求索中,日本现代建筑师做出了成功的尝试。从这《建筑'07'06'05(当代中国建筑创作论坛作品集)》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中国建筑正在努力向这个方向迈进,在表现当代性的同时深刻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并运用隐喻的方法去表达建筑的意义所在,去挖掘中国建筑文化的深层构架与空间句法,从形式的借鉴与模仿到构架与意义的探求,建筑师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细部的精心刻画
一个国家建筑水准的衡量在于建筑细部,真正的优秀设计不仅是反映在整体理念上的创新,而更重要的是建筑师对细部设计的态度与追求。一段时期我们国家在批量生产建筑,在标准化生产的同时忽略建筑的细部。在这部作品集里很多建筑师已经意识到细部设计的重要性,可以感觉到建筑师从设计到选材到现场建造,在精心地营造细部。
有机形体建筑之涌现
在众多作品中出现四个另类建筑,建筑师以自由形体作为构思的主线,这种非标准化的设计近几年来成为国际建筑界的一个支流,其发展态势迅猛。该类建筑的共同点是与自然的亲和性,其动态的曲线体现着生命有机体的活力。数字化设计与数控技术的发展,使建筑的营造成为可能。从长远看,有机形体建筑将会成为信息社会时代建筑发展的方向。
在《建筑'07'06'05(当代中国建筑创作论坛作品集)》的编排中,主要划分为传承篇、转换篇与另类篇。这是一种形式上的划分,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建筑或多或少表现着今年建筑论坛中的主题:传承、转换与创新。在传承中包含着创新,在转换中隐喻着继承。作品中建筑类型亦有所增加,如教堂建筑在当代中国是一种新的类型。我们在转换篇中将建筑按类型进行了适当的划分,如文化建筑、办公建筑、教育建筑等类型,以方便读者阅读。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建筑07.06.05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61137758
如需购买下载《建筑07.06.05》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大连出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4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建筑07.06.05是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于2007.10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TU206 的主题关于 建筑设计-作品集-中国-现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