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年代:2010
定价:30.0
本书为13位学者分别从各个学科不同的进路,选择具体的典型人权事例作为分析模型而写就的学术论文。不同的研究方法与学科都在书中得以呈现,而儿童性侵害、职业病、农民工人权、受教育权以及动物福利等主题也都有所涉及。
导言
谁能给我一个安全的家?——儿童在家庭内遭受性侵害临时安置措施研究
开胸验肺:从个案到制度
一个乡下人在城里的人权际遇
建立以权利为基础的指标体系:以我国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为例
人权目标如何在地方实现:一个国际“反拐”
项目在中国云南的实施案例
鱼与熊掌?——动物福利与人权在中国
权利抗争与行动逻辑:一个中国西部城市环境
移民安置的行动研究
关塔那摩囚犯何去何从?——法政治学的分析
网络空间与公共领域
“没有人告诉我!”——非知情同意的人体医学受试者的保护
光有救济金足够吗?——上海低保人士的社会排斥风险与社会保护
法律赋能的困境与出路——对翟湾村水污染案件的一个初步分析
做应该做的:中国中小企业的社会责任分析
编者后记:以人权为业
在人权的法律图景和个人与群体实际普遍享有的人权之间存在着一个断裂。要解决这个断裂,需要来自不同学科的知识与技巧,包括法学、哲学、政治学以及国际关系、社会学、人类学和历史学等。这一多学科进路(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反映了人权的本性,亦即人权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其能否实施还取决于一定的条件。人权保护最终有赖于各个国家,但人权也超越了国家、文化和学科的疆界。因此,在人权研究著作中,既有政治学家和哲学家发表在法律期刊上的文章,又有法律人与人类学家之间的合作,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和国际关系专家也戮力同心,试图解释、理解全世界人权保护的复杂性。
《我们时代的人权:多学科的视野》所收录的13篇论文的作者,都是来自不同学科的青年学人。他们在三位外国专家的带领下,开始了一次学术历险:他们试图超越各自学科的藩篱,从多个维度进行人权研究。在学术已达到空前专业化的阶段,涉足相邻学科的工作,是极其困难的。这次历险也不例外。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一年多的努力,成就了这本小书。他们的研究和写作,反映了我们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急剧转型时代的人权现状。这是一次难得的人权多学科研究的尝试,也是对未来方向的一个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