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13.8
本书描绘了一个家庭中几个子女的成长经历。小说围绕何开来、何燕来、何雨来三人展开,何开来是大哥,燕来和雨来是一对双胞胎姐妹。三人中,只有何燕来过着正常生活,何开来和何雨来都生活得不幸福。本书通过这些人物的悲欢离合,透视了人生最重要的部分——亲情、爱情和生死。
自序:自我比世界更荒谬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附录
北大演讲:无聊和猫的游戏精神
前言
自我比世界更荒谬
刚写完《陌生人》的第二天,我去了趟书店,我看见一本叫《空虚时代》的书,还有个副标题:论当代个人主义。作者是法国的吉尔.利波维茨基,这个人我没听说过,但我莫名其妙地觉着《空虚时代》跟我有关,我把它买了回来。
我躺在床上读了二天,老实说,我有点兴奋,我觉着《空虚时代》简直就是在分析何开来。利波维茨基的意思,这个时代,是那喀索斯时代,上帝死了之后,大家都很高兴,都不在乎,这个时代的人大抵是这样的,自恋、空虚、冷漠,身体是经过千锤百炼的,诱惑和幽默是没完没了的,虚无是无始也无终的,但这并不是末世,在虚无的远景里浮现的并非是自动毁灭,也不是彻底绝望,而是一种越来越流行的大众病理学,抑郁、腻烦、颓废等等。每个人都是那喀索斯,都在寻找着自我,“我”成了所有关注和阐释的目标,可是,“我”是个什么东西呢,对“我”越是关注,“我”就越发的不确定,并有越来越多的疑问,渐渐地,“我”开始模糊、漂移、游离、分裂、崩溃,“我”终于遭到了我的清算,我成了“我”的陌生人。
在利波维茨基看来,这是正在进行着的一场革命,个人主义的二次革命,他称之为个性化进程。这个进程,总的来说并不坏,用自恋替代反叛,用诱惑替代禁固,用幽默替代意识形态,使西方的民主社会更加稳定,至少不会导致人的奴化和异化,那么人间地狱也就不那么容易出现。
也许,利波维茨基是对的,但我又并不太关心个性化进程,我知道这个进程,好也罢不好也罢,跟我暂时还没关系,我关心的是陌生人的状态。
我写的这个陌生人何开来,可能很容易让人想起俄国的多余人和加谬的局外人。是的,是有点像,但陌生人并不就是多余人,也不是局外人。多余人是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人物,是社会人物,多余人面对的是社会,他们和社会是种对峙的关系,多余人是有理想的,内心是愤怒的;局外人是二十世纪存在主义的人物,是哲学人物,局外人面对的是世界,而世界是荒谬的,局外人是绝望的,内心是冷漠的;陌生人,也是冷漠绝望的,开始可能就是多余人,然后是局外人,这个社会确实是不能容忍的,这个世界确实是荒谬的,不过,如果仅仅到此为止,还不算是陌生人,陌生人是对自我感到陌生的那种人。多余人和局外人,对自我或许还不陌生,那个叫“自我”的东西还是存在的,并且是确定的,清晰的,真实的,可以跟世界抗衡的。他们恰恰是自我意识强大的那类人,在人的主体性建构进程中,他们是完备的,先知先觉的,只是他们将自我从社会和世界中分离了出来,像是这个世界的孤魂野鬼。可是,陌生人面对的是自我,自我其实是最不可面对的,神就曾经告诫,不可使他认识自己。对陌生人来说,荒谬的不仅是世界,还有自我,甚至自我比这个世界更荒谬。
所以,何开来不是加谬的默尔索,也不是莱蒙托夫的毕巧林,他是后现代社会自我崩溃后的一个碎片。他的心理进程是这样的:先是对故乡的陌生感,然后是对女人的陌生感,最后是对自我的陌生感。何开来对故乡,或者换个词,比如对国家、民族、历史、社会、时代感到陌生,这是肯定的,这于八十年代进入九十年代的一代人,是不用证明的。这个时期的何开来,应该是有点像沙皇时代的多余人,放浪形骸,玩世不恭,但他还不是完全没有希望,他在寻找故乡,他所谓的故乡,就是某个女人,他意外地对李少白一见钟情。但是,但是,爱情他也不相信了。也许我可以这样解释,这是个欲望的时代,本没有爱情的。不过,何开来对性也是拒绝的,他就像某些女性主义者,好像意识到了性是上帝的一场阴谋,性使男人和女人都成了半成品,如果拒绝做爱,而改为手淫,让性成为孤独的性,那么问题就解决了。因此,手淫对他很重要,使他摆脱了半成品的命运,何开来算是真正成为一个人了。他找有钱又没有性诱惑力的杜圆圆结婚是对的,当妹妹何燕来挖苦他,他说,不懂了吧,凭你那两下子,也敢来挖苦我。你以为找个年轻的漂亮的才合适,其实不是那么回事。譬如,我和李少白看上去是合适的,可实际上我们是陌生的,所谓爱情,只是一种虚构,一个乌托邦。而杜圆圆,看上去是不合适的,我们的关系好像很庸俗,甚至恶俗,但我却获得了最大的自由,我不用再去虚构一种爱情,连虚构的念头也不用,这样多好,我们活着,说到底无非也就是一个屁,放了就完了,这样多轻松啊。你以为不合适,不就是因为她胖,体积庞大,但她的体积一点也不影响我,我觉得这样很好,她不会对我构成任何干扰,起码是不会干扰我的内部生活,跟她呆在一起,我才感到了什么叫了无挂碍。我是空的,无的,似乎是不存在的。难道这不是一种境界?
到了这个境地,何开来是卸下了所有的社会角色,儿子、兄弟、朋友、情人、丈夫、职员,几乎都不是了,他只剩下一个孤独的裸体的自我。这个自我,丧失了参照,很可能沦为一面空虚的镜子,自我的陌生感于是就来了。这个时候,作为人,或许很需要信仰吧,譬如循入空门,可是何开来没有。没有信仰,却要独自穿越虚无,恐怕是不容易的,所以,他懒得活了,他需要死亡。他准备在新千年到来之际跳楼自杀。他还是自恋的,他要好好修饰一下,才去赴死。他走进卫生间,对着镜子,仔细地刮了胡子,又在脸上抹了些润肤霜,他觉着他就像殡仪馆的化妆师,在给谁的尸体化妆。然后,他看着镜中的那个人,毫无表情说,你是谁?我不认识你,但是,我祝贺你,现在,你可以死了。
可是,死就容易吗?也不容易,一个自恋的人不会真把自己杀死的,何开来虽然需要死亡,但死亡不需要他,他还是得活着。
这种人,不只西方有,东方也有,或许地狱里也有。虽然他们不会改变什么,但我还是关心,就我的经验,地狱里也不全是奴化的和异化的人,也有陌生人。陌生人对地狱同样没有感觉,陌生人活在自己的地狱里,我即是我的地狱。
最后说明一点,《陌生人》后面附了一个我在北大的演讲稿,演讲稿跟小说是有关系的,我写《陌生人》就是因为那次演讲,它们具有同构的关系。
《陌生人》一部充满幻想的作品。”玩的是小说潮流中最时髦的“后现代主义”,写了一个边缘人的三种精神状态。小说三个主要人物代表三种不同的视角。《陌生人》后面附了一个作者在北大的演讲稿,演讲稿跟小说是有关系的,作者写《陌生人》就是因为那次演讲,它们具有同构的关系。 《陌生人》似乎和加缪的《局外人》血脉相承,但加缪的荒诞是世界的荒诞,吴玄的荒诞是自我的荒诞,而且自我比世界更荒诞。“我”对故乡的陌生感,“我”对女人的陌生感,“我”对自我的陌生感……吴玄打开了“自我”最为黑暗的内部空间,我即是我的地狱。 文学有两种:一种关注生存的苦难,一种关注存在的苦难。关注存在的文学,我称之为先锋文学。这种文学早有人宣布:它死了。但是,我想说,先锋文学并没有死,它在成长,甚至还有后先锋,《陌生人》堪称后先锋文学的成熟之作。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陌生人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36698871 《陌生人》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 |||
出版地 | 重庆 | 出版单位 | 重庆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13.8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19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6000 |
陌生人是重庆出版社于2008.0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47.5 的主题关于 长篇小说-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