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年代:2005
定价:24.0
本书描写19世纪波斯帝国的政治生活和风俗文化。
代译序
前言
关于该书的创作
插图作者在旅居波斯一年后的按语
致尊敬的瑞典驻土耳其大使馆牧师,梵德格鲁本博士
与哈只巴巴生平有关的重要人物
第一章哈只巴巴的出身及教育
第二章哈只巴巴开始了他的旅程;遭遇土库曼人以及被俘
第三章哈只巴巴被俘以及剃刀带给他的命运
第四章巧取主人头巾中的藏金并决心占有它
第五章哈只巴巴被迫成为强盗并侵入自己的家乡
第六章三个被俘的人及其客栈中的战利品
第七章哈只巴巴暴露感性的一面;诗人阿斯克的个人经历
第八章哈只巴巴逃离土库曼人,但可谓出了狼窝又人虎穴
第九章落难中的哈只巴巴做起了驮水夫
第十章自己决定做一名烟贩
第十一章托钵僧塞弗及另两位托钵僧的历史
第十二章哈只巴巴终因欺诈受到惩罚;窘困中新的计划
第十三章哈只巴巴离开麦什德;扭伤又发;试讲故事
第十四章路遇一人及引发的事
第十五章哈只巴巴抵达德黑兰,来到诗人家
第十六章计划将来;卷入纷争
第十七章穿上新衣;沐浴;焕然一新
第十八章诗人返家及此事带给哈只巴巴的影响
第十九章哈只巴巴为国王的御医做随从以及他被雇佣后的第一件差事
第二十章蒙骗两人:从一人那儿得到一粒药丸;从另一人那儿得到一块金币
第二十一章描述国王服药的过程
第二十二章哈只巴巴向医生索要薪酬
第二十三章哈只巴巴陷入恋情之中
第二十四章美丽的仁娜波讲述她在医师家的生活
第二十五章一对情人再次欢聚;哈只巴巴放声高歌
第二十六章库尔德女奴,美丽的仁娜波的经历
第二十七章御医被迫花费巨资为国王的到访做准备
第二十八章接待国王:向国王敬献礼品及其后的谈话
第二十九章尽欢的场面及一件令哈只巴巴心灰意冷的事件
第三十章哈只巴巴遇到情敌国王;失去了他的心爱之人
第三十一章对失去仁娜波的反思;意外地被当作医生行医
第三十二章哈只巴巴在政府中任职:成为一名执行官
第三十三章陪同国王前往营地;对本职有了进一步了解
第三十四章行使公职;哈只巴巴初试暴行
第三十五章哈只巴巴因祸得福,被提升为执行官的副官次官
第三十六章路遇一对落难男女;身为执行官的他心生怜悯
第三十七章亚美尼亚人郁苏夫及其妻玛丽阿姆的经历
第三十八章了解事件的始末后,哈只巴巴做出的决定
第三十九章亚美尼亚人郁苏夫不负哈只巴巴所望
第四十章哈只巴巴向上司报告情况,并为这对落难男女说情
第四十一章征讨俄国人;总执行官怯懦无能的充分显露
第四十二章返回国王营地;大肆吹嘘
第四十三章哈只巴巴经历的一个可怕事件以及自己因此所招致的不幸
第四十四章哈只巴巴路遇老友,从而得些安慰、建议,并在他的帮助下逃脱险境
第四十五章避难于寺院;托钵僧的故事令他愁绪消解
第四十六章成为圣徒并与波斯最著名的宗教学者相识
第四十七章哈只巴巴被朋友所劫而身无分文;然而获得赦免而自由。
第四十八章哈只巴巴回到伊斯法罕正好看到父亲去世前闭上眼睛
第四十九章他成了一笔找不到的遗产的继承人及由此引发的怀疑
第五十章发现财产及占卜人梯兹.耐嘎
第五十一章占卜人的成功及因此哈只巴巴所下的决心
第五十二章哈只巴巴辞别母亲;成为一位著名法学界人士的书记员
第五十三章毛拉纳丹提出从男人快乐中敛钱的新计划
第五十四章哈只巴巴成媒汉及所作的资料记录
第五十五章哈只巴巴遇到一位以为早已故去的人以及为他做媒
第五十六章毛拉纳丹的野心令他自己和门徒都遭了殃
第五十七章哈只巴巴在浴室中的奇遇将其从绝境中挽回
第五十八章历经险境但幸运脱逃
第五十九章哈只巴巴行骗术;毛拉纳丹的冒险生活
第六十章哈只和毛拉策划共渡难关;但恶徒间没有诚信可言
第六十一章本该哈只巴巴受到的惩罚却落到了纳丹身上;由此哈只成为坚定的宿命论者
第六十二章哈只巴巴听说后来的京城风波,自知负罪在身
第六十三章他被发现、逮住,但吉星高照的他又重获自由
第六十四章抵达巴格达;见到第一个主人;转而从商
第六十五章做起烟斗生意;旧主人女儿恋情落空
第六十六章成了商人,离开巴格达,随商队来到君士坦丁堡
第六十七章哈只巴巴征服了一位艾米尔寡妇的心
第六十八章得以与美丽的舍克莱波相见;在财产授予后成为丈夫
第六十九章从卖烟斗的小贩变为身价不凡的阿嘎;伪造身份带来的不便。
第七十章扇起嫉妒心,种下祸根;与妻子争吵
第七十一章骗行泄露;失去妻子;重闯天下
第七十二章一处街景使他从绝望中回心转意;老奥斯曼的劝慰
第七十三章找说法,结下一位朋友;米尔扎弗鲁兹其人
第七十四章得到大使任用;了解机密
第七十五章公共生活的第一份答卷;证明是可用之才
第七十六章哈只巴巴撰写欧洲史;随大使返回波斯
第七十七章接待欧洲大使的宫廷礼仪
第七十八章为宰相所注意,成为满足其癖好的工具
第七十九章利用宰相的影响;再次得到宰相的任用
第八十章结局:不幸似乎已离哈只巴巴远去;他作为一位大人物荣归故里
后记
译后记
前言
如果让我用一个形容词来概括这部古老名著的话,我所能想到的那个词已颇为过时,似乎久已未出现在当今的印刷品中了。那个词便是“滑稽”。它不是巴尔扎克式的滑稽,而是一种异乎寻常的幽默,是一种出乎意料的、善意的、隐晦的、顽皮的智慧。每每掩卷,你就会发现自己在不自觉地回想或模仿那种波斯式的意象十足的华丽文辞。可以说,读书的历程就如同饮蜜。多么希望您和我的感受一样,玛撒拉!有许多经典名著,我们早已听过,但未读过,这部书大概便是其中之一。据说,这部书的写作曾受到著名的《吉尔.布拉斯》的启发,谁知道呢?除了小时候教科书中的片段,我也并未读过那部书。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我很幸运地得以在一所俯临着强普林湖的平房中度过了两个月。这段时间里,我在尽量集中精力地完成一项工作。但不可思议、荒谬可笑的是,一开始,我的思绪竟完全沉迷于三千年前的那场特洛伊之围中。眼前那片宽宽的静谧水域幻化成动荡不宁的希腊斯蓬特;身后岩石遍布,长满浆果和松柏的山野变成了伊德山。
多年里我第一次住在一所没有电话的房子里,这本身就给了我一种无可比拟的历险体验:散步中边走边构想、体味着,会突然把蟋蟀尖锐的叫声或什么虫儿的低鸣误当作那该死的电话铃声,人如受惊的马儿一般,心中一惊;而后,思绪便又沉浸于幻想之中,此时,那青苔遍布的突兀的斑岩已幻化成了特洛伊城堡。这里的一切和那些不经意的冥想既令我快乐,也使我有失风度地焦虑着,总希望和那帮活泼、友好的避暑游客的熟识不要进展得太快,还是渐进的为好。之所以说了这么多离题的话,想说明的是,每个人的思维都存在着一种前期状态的影响,而阅读书籍时,批评家的先期情绪或情感状态在文学评论中却被极少提及,但这无疑是影响书籍评论的各种复杂情感中最为可靠的因素。
这次短假中带《伊斯法罕的哈只巴巴》来本来是为如厕之用,但它却让我在记忆中把那所阿迪伦达克山下的小屋与莫利阿的杰作永远联系在了一起。旅途中,无论是戏水游舸还是驾车观山,不论是在摆渡到佛蒙特的旅途中,还是在欣赏夏季的纳凉戏剧演出中,我的内心实际上一直另有独钟。一想到枕边那部《伊斯法罕的哈只巴巴》,便令我无限慰藉,我知道深夜会有哈只巴巴伴我就寝。所以,无论我的工作干得会是多么糟,无论我是否会倒运地被人残忍地拔胡子(我想象自己也长着一副波斯式的胡子),我也情愿将莫利阿笔下那快活的伊斯法军小理发匠的历险看下去。若论开卷有益,那么,再没有比读这部书更让人快乐的了。每天一早我将跌落在床下的书拾起来放好,期待着下一个夜晚的来临。因为一天只读几页,假期过去了,这篇长长的故事还剩下许多未读;当秋天的炉火熊熊燃起时,书也仅仅读到一半。读书旅程似乎架在一副永动的车轮之上了(正如书中第七章诗人所述:“我设计了一种永动轮,轻轻一推,它便可以永远旋转下去”)。然而,事实上,仅需几页,读者便会认识到莫利阿在讲故事上,是位真正的谢赫或艾芬迪。他知道如何让他的故事延绵不绝,又始终令读者饶有兴味(见第四十五章)。愿主保佑他!让我吻他的膝!
当我读到第二十九章宴请伊朗国王那部分时,一场少见的热浪袭来,我们住的单层木板旁房顶上的沥青被晒得起了泡,然而,当地的露天犬类展出早已安排在先,我应邀作裁判,所以,这下不得不顶着烈日践诺了。其结果是因中暑高烧、卧床数日。然而,这场病却给了我一番有趣甚至不无价值的体验。我从未想到持续不断的高烧竟会化日常的呆板为活泼,化平庸为神奇,比如,我曾着迷地盯着一瓶布鲁克林生产的博根牌金缕梅皮止痛水,试图发掘商标中“Hamamelis”一词会有什么微妙含义,同时,认为其相当粗陋的说明颇有一丝散文的风范,继之又奇怪“散文”这一承载思想的利器如何会得到“Prosaic”(无聊)这么一个令人不快的同义词。同样的臆想也发生在床边的《伊斯法罕的哈只巴巴》一书上。第二十九章宴会部分的描写让我浮想联翩。那时,桌子上放着一个挂满烛花的小小的绿色玻璃烛台,恍惚中的我躺在床上看到它,突然以为那就是一瓶波斯冻果子露或冰薄荷酒什么的,大叫一声:“正是我之所想!”便踉踉跄跄地爬下床去取用。
为了使《伊斯法罕的哈只巴巴》一书和其读者更为默契,我另外建议一种欣赏该书的最佳方式:将它纯粹作为消遣,细细地、慢慢地读来,其间必定浮想联翩,这正是当下最时髦的心理滋补剂。除非阁下如同布尔德里奇先生一样,是一位东方研究的专家,通晓书中描绘的地方特色,我想您对此书所能作的唯一评价即是其高度的可欣赏性。对那种东方讥嘲式的叙事方式,莫利阿模拟得是多么的惟妙惟肖;而穆斯林人和我们这些所谓异教徒的西欧人,又有谁能逃脱他笔下的调侃。
或许书之末尾对西方戏谑式的描写稍显露骨,然而这也依个人的欣赏口味而定。我相信,即便是波斯人本身也会认为书中诙谐的口吻是如此地道的波斯化,非本土作家所不能为。而当我们为作家在描写波斯人的战争、抢劫、政治腐败以及恋爱中所展露的幽默笔触一展笑颜时,内心又何尝不被隐隐地触痛呢。
这块宽阔的,让我们匍匐滚爬、享受已久的波斯地毯中,究竟织进了多少根令其绚烂多彩的丝线是无法历数的。最有趣的部分当然非“入浴历险”一章莫属。然而对哈只巴巴所经历的一切酸甜苦辣的描写,可以说无不令人赏心悦目。无论他充当什么角色:烟贩、僧侣、诗人的助手、医生、恋人、执行官、媒汉还是大使,他都一如既往地是一个天才的恶棍。他听从那位僧人的建议,利用人的弱点和残忍而生存,而同时又为他人所利用。书中处处是有待于体会的伦理。一部书能够在一个多世纪后(首次发表于1824年)仍保持其生命力,必有其极大的可读性。它闲适的风格、丰富的内容、洞察世事的智慧令其魅力永存。莫利阿将为该书的新版感到何其的欣慰!
克利斯朵夫.摩尔利
1937年9月
后记
尊贵贵的读者,这里《伊斯法罕的哈只巴巴》的卑微的译者得益于波斯说书人的启发,就此打住故事,向您鞠一躬,讲几句话:“给我些鼓励,我就再讲下去。我将告诉您哈只巴巴是如何陪伴着一位伟大的大使来到了英国。他们在海上、陆地上的冒险经历,他的所见所闻,以及回到波斯以后的情形。”但需要补充的是,正像哈只巴巴的那位说书的托钵僧朋友一样,在没有掌握让听众始终兴趣盎然的要领之前,我是决不敢再冒险亮相的,除非磨练得已可令我稳操胜券。
所以就此告辞了。
您卑微的
巴玛目.苏德
本书是一部小说。作者采取第一人称,以一位波斯老者回忆的形式展开叙事,描绘十九世纪初波斯卡扎尔王朝第二位国王法特赫.阿里.沙统治时期的波斯社会状况,逼真而生动。最精彩的是对波斯统治者昏聩无能又妄尊自大的嘲弄。詹姆斯.莫利阿的这本书,影响了一个世纪间西方人眼中的波斯形象。 波斯是西方人所知的最古老的东方,自古希腊以来,西方就对波斯充满了羡慕与嫉妒、恐惧与轻蔑的矛盾心理。面对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波斯帝国的衰落,那时的西方人体会着某种难以言传的轻松自得,甚至还有些惋惜。《伊斯法罕的哈只巴巴》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一种幽默与嘲讽的风格,表露的正是这种心态。作者对波斯王朝的衰落确实哀其不幸,但没有到怒其不争的地步,他的幽默与嘲弄的真正意味,是“大英子民”的骄傲。詹姆斯.莫利阿的这本书,影响了一个世纪间西方人眼中的波斯形象。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伊斯法罕的哈只巴巴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801735232 《伊斯法罕的哈只巴巴》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
版次 | 印次 | 1 | |
定价(元) | 24.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3000 |
伊斯法罕的哈只巴巴是国际文化出版公司于2005.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373.4 的主题关于 伊朗-近代史-19世纪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