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斋笔记
暂无封面,等待上传

实斋笔记

章开沅, 著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41.8

书籍简介:

本书作者是华中师范大学的著名教授、历史学著名学者,本书即是研究之余的学术随笔,既有一定的学术性也有相当的可读性。

书籍目录:

卷一历史寻踪

1我的家庭历史

2我的学术生涯

3我的人生追求

4《荻溪章氏家乘》初探

卷二师友杂记

5中小学老师

6忆黎澍

7忆东老

8诂经谭史,言传身教纪念钱基博先生诞辰100周年

9忆贝德士

10忆庆华

11忆旭麓

12“林章配”

13忆时岳

14徐迟之死

15忆郑君里

16永远的友谊怀念田中正俊教授

卷三海外学记

17北美萍踪

18访美日记(1979.9.2911.6)

19芝加哥会议:两岸中国学者第一次正式会晤

20对日索赔会

21《革命评论》因缘

22东京学人

23京都族群

24宫崎家族

25“合宿”种种

26访目日记(1979.11.722)

27韩京十日(1991.6.1322)

28马尼拉印象

卷四域外寻史

29日本天水町黄兴题诗

30孙中山致黄芸苏亲笔函

31唐绍仪手书山田良政墓志铭原稿

32宫崎滔天《三十三年之梦》版本问题

33《容星桥逝世纪念册》

34《山东革命先烈碑传录存》

35布斯文件(BoothePapers)

36晚晴园实实

37居正有关土地改革的设想

38李宗仁致居正函

39日本镌刻《海国图志》相关版本

40《旅美三邑会馆简史》

41追寻北美华工的足迹

42新加坡白氏公会

43贝德士文献

44《贝德士手稿选辑》

45《西文东方学报论著举要》

卷五辛亥期刊

46《旧学》《汉声》闰月增刊

47《萃新报》

48《东浙杂志》

49《浙源汇报》

50《天义报》

51《衡报》

52《革命评论》

53《新世纪丛书》

54《觉民》

55《克复学报》

56《女报》临时增刊及其他

57《日新学报》第一篇

58《海外丛学录》第一期

59《常昭月报》

60《爱国报》

61《京都日报》

卷六史料拾零

62赵凤昌藏札

63张謇赠通师毕业生诗

64旅通韩人金泽荣

65严修赞张謇

66黎元洪私档

67杨东莼谈社会历史调查

68《盛世危言》版本补遗

69许寅辉撰《客韩笔记》

70王先谦自批《虚受堂文集》

71劳乃宣同情农家疾苦

72庐山图书馆西文藏书

73庐山图书馆中文藏书

卷七治史偶感

74因诗悟史

75史学寻找自己

76治学不为媚时语

77历史的公正

78历史的公正(续)

79史学与政治

80“头是×姓物”

81对话与理解

82历史的复杂性

83“拉贝”现象

84广义的对话

85贵在通识

86集团.群体.中间层次

87离异与回归

88境界一追求圆融

前言

我本无斋,何来斋名?乃因此书出版时丛书统一命名《×××(斋名)笔记》,聊以虚应故事罢了。此次再版,便仍延用此名。

可能有人怀疑,读书人岂能无书斋?殊不知古今中外,世上没有书斋的读书人多矣哉!在下即曾长期为其中一分子。忆往昔,两代人挤住一室,或一室半,或无厅且共用厨房厕所之两小室,内人为保证两位千金做作业,常以缝纫机代替书桌,又有多少空间可以布置书房?“文革”期间沦为重点批斗对象,大批书籍或毁于火,或半卖半送给旧书店,仅奉命搬家即拖走两大板车。近阅《堪隐斋随笔》,始知嗜书如命的谢兴尧前辈亦有类似遭遇,伤哉!

直至1980年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加以外国学者来访者渐多,得以“破格”住进四室一厅的教授楼。虽然是高踞夏天奇热冬季酷寒的顶层,已成全校众多同事羡慕不已乃至略有烦言之对象。全家喜出望外,仿佛一步登天。妻子怜我历经磨难,慨然留大房一间,摆满书架,俨然书斋。书籍扬眉吐气,主人握笔欣然;思如泉涌,文似天成,其乐无穷。然而好景不常,斋名尚未拟就,忽膺校长之选。书房顿时成为办公室之外延,或可称之为全天候的接待室,电话铃声频起,不速之客常来,书且难读,遑论斋名?曾忆蔡元培先生所言:我本来是个可以做点学问的人,却从未想到会当大学校长,每天要见许多不愿见的人,要说许多不愿说的话……而现今大学校长之难当,较之五四时期更有甚焉!

岁月如流,又复蹉跎六年。幸而上级念我迟暮,允许辞去校职,得以重操故业。自1990年起,先后在美、日、台、港等国家及地区各大学,或任教,或研究,历时已逾多载。海外萍踪,飘泊无定,虽有伏案笔耕之所,毫无书斋归属之感。且海外高校教授备课室,一概称为office(办公室),连辅导学生时间亦称officetime。室内电话、电脑一应俱全,上班下班与行政职员无异,所以很难认同为传统的读书撰述之所。

1995年夏,行云野鹤,重返故园。不久又有幸迁入学校新盖的“博导楼”,由于已属资深行列,得免“顶天立地”之憾。贤妻慷慨如故,仍为我留南向大房一间,且配以一色书架,气派更甚于前。但由于中外、两岸学术交流日多,新书增添过速,虽挖尽潜力亦难以容纳于一室。于是只有为书籍扩张生存空间,见缝插针,无空不入,连小孙女的闺房亦未能幸免。妻虽贤淑,亦有怨言:“你的书把全家最好的空间都占了。”反躬自省,颇觉内疚。过去把大批书籍堆置于床下柜顶,那是人对不起书;如今书多成灾,无限扩张空间,实乃书对不起人。平心而论,书籍固应珍惜,家人亦当爱护。为了正确处理人书之间关系,急忙把一大批书刊运往历史研究所为我保留的办公室。此室宽敞明亮,俯瞰南湖,远眺云天,景色尤甚于寒舍。一介书生,坐拥两间书屋,神游古今中外,情驰天上人间,富贵尊荣于我何足道哉!

然而几经冥想苦思,斋名缺失依旧,其原因似在于自己有思想障碍。长期以来,我对书斋一词陈义过高:专属于己,此其一;功能单一,此其二;品位较高,此其三;主人醇雅,此其四。时至今日,前两条虽已具备,后两条则尚未入流。藏书虽多,但较杂乱,且乏珍本。至于主人,既乏师承之薪传,更无家学之余韵;治学已难大成,岂敢附庸风雅。是以踌蹰再三,斋名未定如故。此书之所以取名《实斋笔记》,无非遵从丛书体例,与群贤保持一致,非敢有所志得意满也。

清代大史学家章学诚字实斋,他是浙江会稽人,我则源于浙江湖州荻溪章氏一系,因此决无冒充名牌促销此书之意。我之取名实斋,乃是借用荻溪章氏第十二世祖节文公的斋名。节文公字实庵,曾在山西做过地方官多年,老家曾藏有林则徐书赠给他的对联和条幅。我至今还保存他的两方印章,一牙质,曰“实斋”;一水晶,日“率真”。荻溪清芬堂章家这位老实斋(第十二世)与我这个“小实斋”(第十七世)相距约150年,手头虽有一本《浙江湖州荻溪章氏家乘补编》,但过于详近略远,自第十四世以上皆语焉不详,故不知节文公人品与政绩如何,是清官还是贪官?我借用其斋名只是由于欢喜这个实字,随手拈来,懒得动脑筋而已,与彰显祖德毫无关系。对我来说,实即诚实、朴实、扎实,别无其他深奥之意。实是做人治学的根本,应奉为一生言行准则。“东方时空”把一个节目命名为“实话实说”,大约也有此意。但当今之世要做到实字谈何容易,即使中央电视台经常标榜:“东方时空真诚面对观众”,似亦未必能够赢得全体国人的共识。不过有此承诺总比没有好,我就经常欢喜倾听这句字正腔圆的开场白,因为它至少每天都在提醒人们要诚实。

或曰借用祖先斋名岂非犯讳?我则认为这种陈规旧矩早就应该废除。君不见英国皇室从不避讳与先世同名,如乔治六世、伊丽莎白二世之类。即使一般西方平民,大卫、查理、詹姆士等等,也往往好多世代轮番使用。例如建国前颇有名气的基督教中国内地会,其创始人戴德生,英文名字为JamesHudsonTaylor。我与他的曾孙戴绍曾为同龄好友,其实这位小戴的英文名字与老戴德生就完全相同。说到底,名字无非是一个符号,本人究竟是什么角色,全凭自己去创造,当然也有待于他人评判与历史检验。

似乎越扯越远,但也不算多余。交代斋名来自何处,以示不敢掠先人之美,更不愿借前贤之光,正是为了力求做到一个实字。

即以此为序。

内容摘要:

  《我的家庭历史》、《中小学老师》、《忆贝德士》、《永远的友谊怀念田中正俊教授》、《“合宿”种种》、《孙中山致黄芸苏亲笔函》、《日本天水町黄兴题诗》、《居正有关土地改革的设想》、《新加坡白氏公会》……本书是章开沅先生的随笔作品集。  清代大史学家章学诚字实斋,他是浙江会稽人,我则源于浙江湖州荻溪章氏一系,因此决无冒充名牌促销此书之意。我之取名实斋,乃是借用荻溪章氏第十二世祖节文公的斋名。我借用其斋名只是由于欢喜这个实字,随手拈来,懒得动脑筋而已,与彰显祖德毫无关系。对我来说,实即诚实、朴实、扎实,别无其他深奥之意。实是做人治学的根本,应奉为一生言行准则。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实斋笔记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大家小品丛书
9787224082302
如需购买下载《实斋笔记》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西安出版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41.8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装帧平装
页数 358 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实斋笔记是陕西人民出版社于200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67.1 的主题关于 随笔-作品集-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