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长春出版社
年代:2010
定价:28.0
在理学主本丛书的设计,与通常以入其内为主的研究方式不同,而着重在出其外,将理学这一儒学的特定形态作为既定的思潮,而探讨它在与释、道、易各家及社会层面的互动交织中如何发生发展与渗透推广。导下的宋元明清学术,在社会各方面留下了深深的印痕,学术对本丛书的设计,便与通常以入其内为主的研究方式不同,而着重在出其外,将理学这一儒学的特定形态作为既定的思潮,而探讨它在与释、道、易各家及社会层面的互动交织中如何发生发展与渗透推广。社会的影响与社会如何影响学术是一个问题的两面。
引言
第一章 时代与学术
一、从传统到现代
(一)汉学的复兴
(二)新学的冲击
(三)儒学的危机
二、从批判到诠释
(一)马克思主义的儒学观
(二)自由主义的儒学观
(三)保守主义的儒学观
三、从寂寞到复兴
(一)大陆新儒学
(二)港台新儒学
(三)海外新儒学
第二章 中体与西用
一、从“三教”到中西:理论资源的拓展
(一)非理性主义
(二)理性主义
二、从照着讲到接着讲:研究范式的转换
(一)使命:历史叙述与哲学创造
(二)方法:正的方法与负的方法
(三)命题:抽象意义与具体意义
(四)前瞻:哲学在中国与中国的哲学
三、从民族到世界:道统意识的自觉
(一)民族精神的认同意识
(二)儒家思想的正统意识
(三)全球语境的弘道意识
第三章 内圣与外王
一、直通与曲通的模式选择
(一)宋明理学的直通模式
(二)现代新儒学的曲通模式
二、科学与民主的现代内涵
(一)民主政治:政统之继续
(二)科学知识:学统之开出
第四章 旧学与新统
一、从理学到新理学
(一)新理学之“理”
(二)新理学之“学”
(三)新理学之“新”
二、从心学到新心学
(一)新心学之“心”
(二)新心学之“学”
(三)新心学之“新”
三、从气学到新气学
(一)新气学之“气”
(二)新气学之“学”
(三)新气学之“新”
第五章 反思与超越
一、儒学的发展向度
(一)儒学的现代性向度
(二)儒学的全球化向度
(三)儒学的民族精神向度
二、儒学与当代社会
(一)儒学与经济发展
(二)儒学与和谐社会
(三)儒学与生态文明
三、儒学与马克思主义
(一)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二)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现代化
结语
参考文献
跋
许宁所著的这本《理学与现代新儒学》对“新儒学”和“新儒家”的内涵予以斟定,其中“新儒学”是就理论形态而言,“新儒家”是就学术群体而言。本书所谓的“现代新儒学”是采广义上的概念,指从中国20世纪“五四”时期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30年间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理解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学精粹的基础上,面向西方近代文化和现代社会实践,以创建中国新文化为目标的一种学术思潮或学术群体,呈现出三期的发展。其代表人物主要有梁漱溟、熊十力、马一浮、张君劢、冯友兰、贺麟、钱穆、张岱年、方东美、唐君毅、徐复观、牟宗三、余英时、刘述先、成中英、杜维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