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李春平
真情李春平封面图

真情李春平

刘云萍, 著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38.0

书籍简介:

2006年的畅销书《忏悔无门》是一本经过艺术加工的传记小说,而本书则是著名慈善富豪李春平真实的传记,不仅记录了李春平的传奇经历,还有作者以采访散记形式写下的对李春平的观感及其真实生活状态的扫描,并三十余张李春平各个时期的私人照片,文字生动,细节多多。如果想知道李春平真正的所作所为,想知道改变他一生的美国老太太的真实情形,想知道李春平目前的生活状态,一定不要错过本书。

书籍目录:

【引子】北京饭店,李春平传奇生活的起点

第一章【主题故事】.老红军的后代

【采访散记】.酷爱赤脚的大富翁

第二章【主题故事】.走向军营

【采访散记】.老军裤情结

第三章【主题故事】.难忘初恋

【采访散记】.汨噙的情感

第四章【主题故事】.再坠情网

【采访散记】.夕阳里的宽容

第五章【主题故事】.失去自由

【采访散记】.青春的悲叹

第六章【主题故事】.有家难归

【采访散记】.修补的亲情

第七章【主题故事】.天赐知己

【采访散记】.感激不是爱

第八章【主题故事】.盼飞的心

【采访散记】.前卫与木讷

第九章【主题故事】.饭店奇遇

【采访散记】.谁是“老太太”?

第十章【主题故事】.意外惊喜

【采访散记】.苦难后遗症

第十一章【主题故事】.斩断情丝

【采访散记】.欲望与爱情

第十二章【主题故事】.远渡重洋

【采访散记】.财富的代价

第十三章【主题故事】.衣锦还乡

【采访散记】.孤寂的豪宅

第十四章【主题故事】.我不忏悔

【采访散记】.他不是中国的基度山伯爵

第十五章【主题故事】.京城玩主

【采访散记】.潘家园的鬼子张

【后记】第二次动笔

前言

只有解读了李春平,才能深刻体会中国人从穷到富的心路痕迹。

网友我爱我家

李春平这个人很有意思,他从不经商,却拥有亿万资产;孑身独居,却缠绕着一段维系中外的传奇情缘;早已八籍美国,却热衷于中国的慈善事业;爱好古玩,却又时常“打眼”。在他传奇般的人生经历背后充满矛盾,让即使是最不好奇的人也会对其给予关注。

网友城市小子

李春平的经历比中双色球的头奖都难!何况头奖才有400万人民币,而他捐出去的早就超过几十个400万。这个无需工作、没有家室,又酷爱捐钱的大款日常如何生活?这令我顶顶好奇。

网友边球裁判

我是很佩服李春平的,他的爱心是值得中国所有大款学习的。生活是很现实的,没有钱确实什么事也干不了。但是如果有了钱就目中无人了,这类富翁其实日子过得也挺匮乏的。照我看,李春平的传奇不仅仅在于他的爱情故事,更在于他富裕之后对待钱和生活的态度,是浮现在奢华中的平淡才使他显得更为神秘。

网友六洞猫咪

后记

为同一个人写两本不同体裁的书稿,这在我多年的写作生涯中还是第一次。但由于两年前根据李春平先生经历所写的第一部传记小说惨遭剽窃,被人抄袭篡改得一塌糊涂后出版,结果引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著作权官司。时至今日,这场诉讼尚未落下帷幕,但于我个人而言,经过这场诉讼已经又积累下一段人生的经历。

值得欣慰的是,在这场社会关注度极高的著作权案件中,诸多媒体、司法工作者和相识与不相识的朋友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其中最坚定者之一当属李春平先生。

2007年3月,李春平先生跟我谈起他希望出版一本新传记的想法,并提出请我担纲写作,这让我当时既吃惊又感动。吃惊的是,关于重写新书之事早闻有人提出建议,且被推荐之写手或毛遂自荐的作者并非三五个,没想到李春平先生独独选中了身陷“官司门”中的我;感动的是,时值我的官司一审败诉不久,不利消息在网上铺天盖地,而李春平先生此时约我写书,不仅是他对我创作水平的认可,更是他对一个被侵权的受害者在道义上的援助。

在这之前,我虽然从来没有过再为他写书的想法,但此时此刻,从李春平先生眼眸中射过来的目光令我无法拒绝。这是一种信任,而信任对于一个处在被混淆真假困境中的弱女子就是最有力的支持。

李春平先生的善良与疾恶如仇都从两束信任的目光中潺潺流出,我没有理由不接受这个提议。“为好人写作”是我当年为自己选择笔下人物时定的一个简单标准。这十余年来,我笔下的人物少数也有两百之多,其中既有旧版百元大钞中的四位开国元勋,也有身为社会普通一员的清洁工和出租车司机,但实事求是地说,在见到李春平之前,我从未想过要写一位慈善家,更没有想到会因他第二次动笔。不过,在经历了这两年的风风雨雨之后,使我有机会更多地了解到这个受到质疑最多的富豪慈善家,同时也感到自己有责任让世人认识一个生活中充满真情的慈善家李春平。

其实,在最早以李春平先生为主角进行创作的时候,很多熟知的朋友知道我在写他也曾提出过疑义。毕竟,以前出现在我笔下的多是一代新中国的革命前辈和为科技献身的院士或者科学家,而这个“无所事事”的大富翁的生活经历显然离他们太远。但是在研究了李春平并与他有所接触之后,我即对写这个人物有了兴趣。

不错,李春平不是一个白手起家的实业家,他巨额财富的得来也无法让人给予赞美,但那是他个人选择的生活方式,对国家利益并无妨害。仅凭着有钱以后没有忘记生养自己的祖国这一点,我指下的键盘就值得为他敲击。

“这才叫挖资本主义的墙角支持社会主义建设,”我曾对朋友开玩笑说,没有人能反驳这看似玩笑的观点。更何况,作为一个率性而为的富翁,李春平的性格可以打动每一个传记作家,我亦不例外。

相同的人物经历框架,不相同的表达方式,即使对于一个以写作为生的人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幸运的是,在为李春平写第一部书的时候,我对他的认识只停留在采访的表层,因此更多地是用了小说的写法,虚构情节占据了全书稿的900%,而且那时我只截取了他生活中的情感脉络为表现主题,字里行间托衬出的主人公有点云里雾里的感觉。后来因为著作权诉讼的取证,我和李春平先生来往多起来,从耳闻目睹的一件件小事,我看到了他坚持实话实说的率真也看到了他乐于助人的善良。因此,接手第二本书后,我没急于立时动笔,而是先用了好一段时间把两年来与他的交往细细梳理一遍,然后采用了传记文学和采访散记相结合的手法,力图向读者展示一个生活中的本色李春平。

我不会因为李春平先生曾经给予的支持就对他的经历刻意粉饰,让读者认识一个真实的李春平比看到一个生活在歌功颂德文字中的李春平更重要。描写真实比创作虚构更得心应手,我实际上是在不到100天的时间里写出了《真情李春平》。从2007年9月初稿完成到2008年元月最后的编辑稿杀青,这其中又过了大约百天。

有朋友问,你写李春平两本书的最大不同之处在哪里,我打了一个比喻:如果说李春平的经历是面粉,那我则是用这些面粉做了两种不同的食品。实际上,第一部书稿更像个面包,虽然看着个头很大并且亮丽,但所用真材实料并无多少,里面“虚”的成分太多;第二部书稿则是个戗面馒头,个头不大用的面粉却不少,掰开哪一块都显得十分瓷实。我的朋友们看完书稿后都说喜欢“戗面馒头”胜于“面包”,因为前者比后者更经时候。

我写《真情李春平》还有三个附带原因:

其一是揭露某些人反复强调“《忏悔无门》是李春平自传,所有描写都是他真实经历”的荒诞谎言,同时也为被文化窃贼糟蹋得失掉了高傲和自尊的李春平前女友正名。

其二是证明我在博客中“致《忏悔无门》署名作者的公开信”中说过的一句话:“剽窃的作品只能形似而无法神似,只能一时而无法一世;真正的知识和码字能力将永远属于拥有它的主人,而不是自认为聪明的拿来主义者。”

其三是告诉世人一个事实:“当正义和真相有可能因为各种不良原因被淹没时,我们的诉求就从法律的有限性转向公众对于真相的判断力。”这句话是我的律师任自力先生说的。

面对公众的判断力,我仅祈祷这个“戗面馒头”不会再像“面包”一样被梁上君子搬到自家的蒸锅里,也不会再有人厚颜对着媒体自诩:“这种写法是我的独创……”

记得很多年前,一位令国人敬重的院士老前辈曾经告诫过我:“对邪恶最有力的反击不是单单等待别人的调解或判决,重要的是你要接着做事,要出成绩。”老院士的话我将永远铭记在心,无论他人的判决如何,认真做事踏实做人才是生命的真谛。

再次感谢李春平先生给予我写作《真情李春平》的机会,正是在这几个月的沉淀中,在写作“一个真实李春平”的思考中,使我对“幸福”的意义领悟更深一一摆正自己的人生位置,珍惜并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才会使平凡人的每一天充满快乐。

我的幸福之一就隐藏在“爬格子”的寂寞与享受之中。

内容摘要:

  本书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刻画出一个老红军后代从人生低谷步入著名慈善家的人生轨迹,特别是她从近距离看到的李春平更是为常人所感到新奇。正面、侧影、背影……言谈、举止、内心……过去、现在、将来……作者把自己所听的故事、所见的现实、所感悟到的哲理由诸多片段组成一部读来栩栩如生的人物传记,令人掩卷之后不得不重新考问自己如何理解“幸福”的意义。  著名慈善家李春平的传奇故事,已经成为媒体炒作、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  对李春平传奇经历细致的叙述和流畅的文笔固然是吸引我的原因之一,更让我感到欲罢不能的是,作者展示了一个从近距离看到的层层迷雾之后的李春平。  正面、侧影、背影……言谈、举止、内心……过去、现在、将来……作者把自己所听的故事、所见的现实、所感悟到的哲理似乎很随意地组合在一起,于娓娓述说中勾勒出历史印痕,衬托出人物心态,刻画出人性强调自我与善良本质的重叠。  一个看似八卦其实并不八卦的故事,便因着集合了新中国不同时代百姓生活的缩影,诠释出传主传奇生涯背后的那份悲怆与无奈,而产生出震撼人心的力量。【作者简介】  1978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亲聆启功、许嘉璐、韩兆琦等名师教诲。当过多年记者、编辑,现为专业作家、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自1992年起涉足人物传记写作,撰写过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和谢希德、邹承鲁.李林等百余位院士及丁荫楠、王铁成、李乐诗等各界著名人士百余名,并创作有电视剧《邓宝珊将军》及《西花厅岁月》等图书。除人物传记外,喜欢科普文章及叙事散文写作,其中《走进中国太空人培训基地》为全国百佘家期刊转载,“眼睛是怎样看到东西的》被收入高三语文教材;曾有多篇散文获国内外大小奖项,另有《解读北京的符号》、《游北京逛西城》等多部文化、游记类著作。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真情李春平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6030755
如需购买下载《真情李春平》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东方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0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5000

书籍信息归属:

真情李春平是东方出版社于200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825.6 的主题关于 李春平-传记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