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词派研究
常州词派研究封面图

常州词派研究

黄志浩,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5.0

书籍简介:

本书对常州词派的词学创作特点、体系等进行了系统研究。

作者介绍:

黄志浩,江苏无锡人。1989年南开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江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古代文学、古代文论和中国诗学的教学与研究。出版《中国诗学概论》、《古代诗词的创作与鉴赏》等专著,有四十多篇论文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各

书籍目录:

绪论 常州词派的研究及其方法第一章 常州词派的形成 第一节 特定的时代境遇 第二节 特有的地域文化背景 第三节 特殊的常州词派之经学品格 第四节 适应时代特定心态的词学风貌第二章 常州词派的分期及其早期特点 第一节 确定词派的分期及其依据 第二节 词派的早期成员及其构成特点 第三节 常州派词人的风会与星散第三章 张惠言对常州词派的开创 第一节 经学思想与词学思想的契合 第二节 带有矫枉过正色彩的词学观 第三节 “比兴”与“神理”相结合的创作论 第四节 “以意逆志”的鉴赏方法论

绪论 常州词派的研究及其方法第一章 常州词派的形成 第一节 特定的时代境遇 第二节 特有的地域文化背景 第三节 特殊的常州词派之经学品格 第四节 适应时代特定心态的词学风貌第二章 常州词派的分期及其早期特点 第一节 确定词派的分期及其依据 第二节 词派的早期成员及其构成特点 第三节 常州派词人的风会与星散第三章 张惠言对常州词派的开创 第一节 经学思想与词学思想的契合 第二节 带有矫枉过正色彩的词学观 第三节 “比兴”与“神理”相结合的创作论 第四节 “以意逆志”的鉴赏方法论 第五节 关于温庭筠词的纷争问题 第六节 赋手文心,开倚声家未有之境——论张惠言、张琦的词学创作第四章 董士锡对常州派词学的修正 第一节 董士锡的生平及其词学观之变异 第二节 董士锡对常州词派理论的平衡与修正 第三节 循声兴象,悉举骚雅——论董士锡的词学创作第五章 周济对常州派词学体系的奠定 第一节 周济的生平及其与常州词派的结缘 第二节 淡化经学:向词学艺术本位的回归 第三节 范畴对举:开辟词论建构的新路径 (一)“空”与“实”及“有寄托”与“无寄托” (二)“入”与“出”及“有寄托”与“无寄托” (三)“就景叙情”与“即事叙景”及“无门径”与“有门径” 第四节 审调度韵:词律的抒情类型与美听功能 (一)周济词律论的生成背景 (二)对词律声情的确认与分类 (三)四声、五音与词之美听功能 (四)关于“入声代平声”与“上声代平声”的问题 第五节 审美实践:与其词论同步的艺术展示——论周济的词学创作 (一)周济词学创作的分期与艺术旨趣 (二)“穷高极深之趣”与“备刚柔之气” (三)“奇思壮采”与“浑化无痕” 第六章 常州派词统的建立 第一节 “飞卿为正,后主为变”——词统的萌芽期 第二节 “余少嗜此,中更三变”——词统的调整期 (一)降温、韦而推两宋 (二)纠弹姜、张而笃喜清真 (三)退苏进辛而标举梦窗 第三节 “是为四家,领袖一代”——词统的成型期第七章 常州词派的流布与嗣响 第一节 常州词派外围的呼应与推阐 第二节 对常州派词学的普遍认同 第三节 常州词派在晚清与民国之交的嗣响主要引用书目后记

内容摘要:

形成于清代中叶的常州词派,以其颇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和创作实绩,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作为学者型的词人群体,常州派词人将治学的方法和思维运用到词学上,其词学道路,既富于理性之精神,又具有探索性之品格。他们在坚持词学本色论的同时,引入诗学中的比兴、寄托等表现手法,并进行了发挥与创新,在词学的审美理想、功能论、创作论、鉴赏论、音律论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主张。他们标举两宋词人周邦彦、辛弃疾、吴文英和王沂孙等四家词,既为后学指出了一条学习的路径,也使之成为常州派词学倡导的形象化样本。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常州词派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0473633
如需购买下载《常州词派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2000

书籍信息归属:

常州词派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08.1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07.23 的主题关于 常州词派-文学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