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源可吸入颗粒物的物理化学特征
燃烧源可吸入颗粒物的物理化学特征封面图

燃烧源可吸入颗粒物的物理化学特征

郝吉明, 段雷,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50.0

书籍简介:

本书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课题“燃烧源可吸入颗粒物物理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编号2002CB211601)研究成果的总结。利用以低压荷电撞击器(ELPI)为核心的稀释采样系统,对中国典型的燃烧源,包括燃煤电厂、燃油电厂、工业锅炉、生物质炉灶和生物质开放燃烧等固定源以及汽油车、柴油车和替代燃料车等流动源,排放的可吸入颗粒物进行了采样和分析。本书介绍不同燃烧源排放可吸入颗粒物的典型粒径分布、微观形态和化学组成,以及不同燃烧条件对可吸入颗粒物物理化学特征的影响。基于已有的测试结果,本书还总结了各种燃烧源的可吸入颗粒物排放因子。

书籍目录:

《燃烧源可吸入颗粒物的形成与控制技术基础研究学术丛书》序

前言

第1章燃烧源可吸入颗粒物排放的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1.1可吸入颗粒物对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1.2燃烧源在可吸入颗粒物排放中的重要性

1.3国内外可吸入颗粒物排放控制的政策法规

1.4燃烧源可吸入颗粒物的研究现状

1.5燃烧源可吸入颗粒物排放特征的研究内容

第2章固定燃烧源可吸入颗粒物的测试系统和分析方法

2.1固定燃烧源可吸入颗粒物的采样系统

2.2燃烧源可吸入颗粒物样品的分析原理与方法

第3章火电厂可吸入颗粒物排放及粒径分布特征

3.1现场实验设计

3.2火电厂可吸入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特征

3.3污染控制设施对火电厂可吸入颗粒物排放特征的影响

3.4火电厂可吸入颗粒物排放的其他影响因素

3.5小结

第4章火电厂可吸入颗粒物的单颗粒研究

4.1采样、制样与图像分析方法

4.2火电厂可吸入颗粒物的微观形态

4.3火电厂可吸入颗粒物的单颗粒矿物组成

4.4小结

第5章燃煤电厂可吸入颗粒物的元素组成及排放特征

5.1元素在可吸入颗粒物上的富集机理

5.2元素在可吸入颗粒物上的相对富集因子

5.3可吸入颗粒物的元素粒径分布特征

5.4除尘设施对元素的分级去除效果

5.5煤中痕量元素在燃烧产物中的分配

5.6小结

第6章工业锅炉可吸入颗粒物的排放特征

6.1工业锅炉可吸入颗粒物排放特征的研究方案

6.2工业锅炉可吸入颗粒物的物化特征

6.3工业锅炉可吸入颗粒物排放特征的影响因素

6.4小结

第7章生物质露天焚烧可吸入颗粒物的排放特征

7.1生物质露天焚烧排放可吸入颗粒物的测试方法

7.2生物质露天焚烧排放可吸入颗粒物的物化特征

7.3小结

第8章生物质炉灶可吸入颗粒物的排放特征

8.1生物质炉灶污染物排放测试方法

8.2生物质炉灶排放可吸入颗粒物的物化特征

8.3小结

第9章柴油车尾气细微颗粒物排放特征

9.1柴油车尾气细微颗粒物的测试方法

9.2柴油车在不同运行工况下的尾气细微颗粒物浓度

9.4柴油车尾气颗粒物的物理形态

9.5柴油车在自由加速和怠速条件下尾气细微颗粒物浓度比较

9.6稀释气温度对尾气细微颗粒物浓度测试结果的影响

9.7小结

第10章汽油车尾气细微颗粒物排放特征

10.1汽油车尾气细微颗粒物的测试方法

10.2汽油车在不同行驶工况下的尾气细微颗粒物浓度

10.3汽油车在不同行驶工况下的尾气细微颗粒物粒径分布

10.4小结

第11章替代燃料车尾气细微颗粒物排放特征

11.1替代燃料车尾气细微颗粒物的测试方法

11.2液化石油气车在不同行驶工况下的尾气细微颗粒物浓度

11.3液化石油气车在不同运行工况下的尾气细微颗粒物粒径分布

11.4替代燃料车在自由加速和怠速条件下尾气细微颗粒物浓度比较

11.5小结

第12章燃煤源可吸入颗粒物的排放因子

12.1燃煤电厂可吸入颗粒物的排放因子

12.2工业锅炉可吸入颗粒物的排放因子

12.3小结

第13章生物质燃烧可吸入颗粒物的排放因子

13.1生物质露天焚烧可吸入颗粒物排放因子

13.2生物质炉灶可吸入颗粒物排放因子

13.3小结

第14章机动车可吸入颗粒物的排放因子

14.1机动车排放模型简介

14.2柴油车尾气颗粒物排放因子

14.3汽油车尾气颗粒物排放因子

14.4小结

第15章典型燃烧源的PAH排放特征

15.1PAH排放测试方法

15.2PAH排放因子

15.3典型燃烧源PAH排放源成分谱

15.4PAH排放的毒性评价

15.5小结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本书介绍了不同燃烧源排放可吸入颗粒物的典型粒径分布、微观形态和化学组成,以及不同燃烧条件对可吸入颗粒物物理化学特征的影响。本书可供从事大气环境科学和大气污染控制的研究人员参考,也可供从事环境规划和管理的人员阅读。  本书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燃烧源可吸入颗粒物的物理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编号2002CB211601)研究成果的总结。利用以荷电低压撞击器(ELPI)为核心的稀释采样系统,对中国典型的燃烧源,包括燃煤电厂、燃油电厂、工业锅炉、生物质炉灶和生物质开放燃烧等固定源以及汽油车、柴油车和替代燃料车等流动源,所排放的可吸入颗粒物的物理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测试与分析。本书介绍了不同燃烧源排放可吸入颗粒物的典型粒径分布、微观形态和化学组成,以及不同燃烧条件对可吸入颗粒物物理化学特征的影响。基于已有的测试结果,本书还总结了各种燃烧源的可吸入颗粒物排放因子。本书可供从事大气环境科学和大气污染控制的研究人员参考,也可供从事环境规划和管理的人员阅读。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燃烧源可吸入颗粒物的物理化学特征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030215260
如需购买下载《燃烧源可吸入颗粒物的物理化学特征》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5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装帧精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燃烧源可吸入颗粒物的物理化学特征是科学出版社于200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X513 的主题关于 燃烧产物-粒状污染物-物理化学-特性-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