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五代史
暂无封面,等待上传

新五代史

陈尚君, 修订

出版社:中华书局

年代:2014

定价:150.0

书籍简介:

《新五代史》,北宋欧阳修撰,是唐代以后唯一私修正史。尹洙与欧阳修打算合撰《新五代史》[1],但因史观不同而作罢,尹洙后来独撰两卷的《五代春秋》[2]。宋仁宗皇佑五年(1053年)《新五代史》成书[3],原名《五代史记》。因为私撰,故藏于家。修卒,家人上呈于朝廷。乾隆时,因薛居正《旧五代史》列为正史,欧史改称《新五代史》。共七十四卷,本纪十二卷、列传四十五卷、考三卷、世家及年谱十一卷、四夷附录三卷。记载自后梁开平元年(907年)至后周显德七年(960年)历史。《新五代史》撰写时,增加了《旧五代史》所未能见到的史料,如《五代会要》、《五代史补》、《五代史阙文》、《唐余录》、《九国志》等,因此《新五代史》在《旧五代史》的基础上更加翔实。如王景仁、郭崇韬、安重诲、李茂贞、孔谦、王彦章、段凝、赵在礼、范延光、卢文纪、马胤孙、姚顗、崔税、吕琦、杨渥等传内容都有补强。但《新五代史》对旧“志”部分大加繁削,则不足为训,故史料价值比《旧五代史》要略逊一筹。

作者介绍:

陈尚君,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知名文献学家,专治唐宋文学和古典文献学,于唐代文学文献的搜集和考订、唐宋作家生平和著作研究,用力尤深,先后以个人之力完成《全唐诗补编》、《全唐文补编》、《旧五代史新辑会证》等重要文献整理工作,发表论文数百篇。

书籍目录:

书影彩页

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组织机构

《新五代史》整理人员名录

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缘起

点校本《新五代史》修订前言

点校本《新五代史》修订凡例

《第一册》

卷一

梁本纪第一

太祖上

卷二

梁本纪二

太祖下

卷三

梁本纪三

末帝

卷四

唐本纪第四

莊宗上

卷五

唐本纪第五

莊宗下

卷六

唐本纪第六

明宗

卷七

唐本纪第七

愍帝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

《第二册》

《第三册》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新五代史》,北宋欧阳修撰,原名《五代史记》,后世为区别于薛居正等官修的《五代史》,习称《新五代史》。
  全书74卷,包括本纪12卷,列传45卷,考3卷,世家及年谱11卷,四夷附录3卷,记载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朝共53年的历史。与《旧五代 史》五代各朝分别成编的体例相比,《新五代史》打破朝代界限,将各朝本纪、列传总合在一起,依时间先后编排,并将列传加以分类。内容上,《新五代史》补充 了《旧五代史》中所没有的一些史实。行文方面,欧阳修追求寓褒贬于叙事之中,倡导重一统、明血亲、砺士节、黜势利,文笔简隽,寓意深邃,自宋代以来即立于 官学,盛行于世。
  点校本《新五代史》整理工作*初由陈垣、柴德赓承担,1971年后转由华东师范大学完成,于1974年出版。原点校本以百衲本为底本,参酌了当时通行的明清诸本,并吸取了前人一些研究成果,纠订了部分错谬。
  本次修订,除了仍以百衲本为底本之外,抽换了所有的通校本,在充分版本调查的基础上,选择以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南宋初期刊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南宋刊宋元 递修本、台北「国家图书馆」藏南宋刊宋修本、中华再造善本影印元宗文书院刊明修本等四个宋元本为通校本,重做校勘,增加校勘记1100多条,改动标点1000余处。

编辑推荐:

与通行四十多年的点校本《新五代史》相比,本次修订,通校了原点校者当年未能寓目的四个宋元本,并扩大校勘范围,利用北宋吴缜《五代史纂误》、司马光《资治通鉴考异》、南宋钱端礼编《诸史提要》、题南宋吕祖谦编《五代史详节》、元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以及宋类书、文集等早期传世文献所引《新五代史》文字及碑碣墓志等出土文献,以资他校。增加了1100余条校勘记;改正标点千余处。此外新增5幅宋元版本彩色书影,新附3篇序跋,并新撰前言、凡例和主要参考文献。
  修订本采用「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精装系列的统一装帧,印制精良,首印为编号纪念版,既可供平时翻阅,也可满足收藏之需。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新五代史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
9787101105292
如需购买下载《新五代史》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华书局
版次修订本印次1
定价(元)15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1 × 15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10000

书籍信息归属:

新五代史是中华书局于2014.1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243.104.2 的主题关于 中国历史-五代(907~960)-纪传体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