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25.0
本书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文学理论与批评经典系列之一,本书从社会历史和政治的角度研究了福克纳的重要作品。全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重点讨论了《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和《圣堂》的主题、结构和南方神话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讨论了南方蓄奴制问题。
译者序
作者序
致谢辞
第一部分
第一章:《喧哗与骚动》的神话
第二章:死亡、悲痛与类比形式:《我弥留之际》
第三章:《圣殿》:美国的哥特式小说
第二部分
第四章:乔·克里斯默斯的奇异生涯
第五章:《押沙龙,押沙龙!》与破裂之屋
第六章:半奴隶,半自由:《去吧,摩西》
原文注释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文学理论与批评经典”是一套学术翻译丛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丛书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入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文学批评领域的院士中,选择9位院士的文学批评力作,译介给中国学术界。所选内容涵盖诗歌批评、小说批评、戏剧批评和文化批评。这些专著反映了当今美国文学批评领域的杰出成就,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相信这套丛书必能给我国文学研究的开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对我国的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建设有所启示。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埃里克·桑德奎斯特教授的文评专著《福克纳:破裂之屋》曾获《泰晤士文学副刊》和《美国文学》等重要学术刊物的赞誉,是美国学界的威廉-福克纳研究的标志性成果之一。在《福克纳:破裂之屋》中,桑德奎斯特通过深入地解析福克纳的六部小说代表作《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圣殿》、《八月之光》、《押沙龙,押沙龙!》和《去吧,摩西》,生动地揭示出美国内战的悲剧性、种族矛盾的复杂性、社会变革的可能性以及个人选择的多样性,从而赋予“破裂之屋”以道德意义、伦理意义、历史意义、哲学意义和心理意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文学理论与批评经典·福克纳:破裂之屋》作为原著的译著,努力展现原作者鞭辟入里的解析和深邃独到的见解,相信对于国内广大福克纳及其著作的研究者必有裨益。
霍普金斯大学埃里克·桑德奎斯特教授的专著《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文学理论与批评经典·福克纳:破裂之屋》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文学理论与批评经典”系列之一,依据丰富的文献资料,从社会历史和政治的角度研究了福克纳的作品主题、结构及其与南方神话之间的关系,是研究福克纳不能不读的著作。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福克纳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文学理论与批评经典 | ||
9787544626743 如需购买下载《福克纳》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上海 | 出版单位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5.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3 × 15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福克纳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于20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712.065 的主题关于 福克纳,F.W.(1897~1962)-文学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