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紫禁城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35.0
本书从紫禁城建筑、环境等可视物入手,来阐释其中所蕴藏的文化。
导言
紫禁城释名
第一部分前朝
第一章遵奉周礼,承袭大统
第二章一阴一阳,相与共治
第二部分后寝
第一章东西六宫,坤顺承乾
第二章天尊地卑,夫为妻纲
第三部分中轴
第一章测影卜天,以求地中
第二章体象天地,一统江山
第四部分万岁山与金水河
第一章山河拱载,生王脉络
第二章天地相交,大德日生
第五部分时空结构
第一章宇宙框架,天道五常
第二章都城时空,文化支点
后记
前言
一解读紫禁城的方法
中国古代帝王官室完整地保存下来的只有明清时代的北京紫禁城,其他朝代的宫室俱被毁坏。古人注重帝王宫室的营建,《吕氏春秋》说:“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官城位于天下的中心,以此作为统一天下、高度集权的象征。作为最后两个朝代的帝王宫室,它应是集中国文化之大成者。从这点来说,紫禁城的存在是中国传统文化之大幸!
紫禁城与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传统文化又是什么?这是本书竭力要解决的问题。欲了解紫禁城,则必须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因为紫禁城不同于其他建筑,它一方面按照传统之礼仪营建,另一方面又具有与其他王朝的宫室不同的特点。它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吸收了历代帝王宫室所取得的成就、紫禁城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总结,所营建之宫室皆所有本和有所寓意。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从汉代开始便成为中国古代社会治国安民的正统思想。汉代董仲舒提出“天命论”,唐代韩愈又为儒家思想立了一个道统,经程朱理学的阐释和发扬,儒家思想被尊崇至最高的地位。归根结底这些理论都是为帝王服务的。在另一个方面,它同时又是国家的指导思想,还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人们自觉的行为准则。紫禁城被这种光芒所笼罩。
中国古代的官职是通过科举考试而取得的,科举考试是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分科[即文科和武科]考选文武官吏及后备人员的制度,到明代形成了完备的科举考试制度。而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是依据儒家的经典来写作八股文,或称制艺,时文,四书文。八股文的题目,出自《四书》、《五经》,八股文的内容,不许超出《四书》、《五经》范围,要模拟圣贤的口气,传达圣贤治国平天下的思想。而中国古代的官僚体系主要是文官体系,文官是构成统治国家的阶层,而这个阶层的顶端是皇帝;由文官所组成的巨大官僚体系,由于他们自身所承袭的是儒家文化思想,从而使儒家文化成为整个社会的主流文化,而这个主流文化的核心则是帝王文化。帝王文化是从儒家文化中演变而来的,一言以蔽之日集权文化。它包括君权神授、等级制度以及等级观念、终身制度、世袭制度以及宗法观念、家国同构的制度和家天下的观念。这种文化下建立的是君王体制。
紫禁城不仅是皇帝及高级文官处理国家政事的场所,也是皇帝居住的地方。因此,紫禁城既体现了文官意志,又体现了帝王意志。而文官所代表的儒家文化,群体庞大,社会基础根深蒂固,它对帝王文化起着制约的作用,指引着帝王文化的发展去向。帝王文化反过来又强化儒家文化。在对紫禁城作文化上的探讨时,儒家文化和帝王文化互相纠缠在一起,很难剥离开来,因此,本书存在着传统文化一儒家文化一帝王文化三者重合的现象。实际上,剪不断理还乱的这三种文化是很难区分开来的。
紫禁城作为集权的核心之地,它是儒家文化及其帝王文化的成功演绎。
根据紫禁城建筑本身所传达的信息即前朝后廷的顺序[前朝是皇帝和文官处理政事的地方,后廷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本书选择一条最佳线路,沿中轴线从南往北,即从象征紫禁城的正统大门大明门[清称大清门]开始,从前朝到后寝,从奉天殿[清称太和殿]到乾清宫,从中轴到万岁山……不同角度地剥离紫禁城的建筑和环境;并依据儒家思想的传承,从明代到周代,从周代到上古时代,为紫禁城确立一条正统之脉。还要从地上到天上,去追寻儒家所尊崇的天道。
二建构紫禁城的两大主线
紫禁城是一座庞大的宫殿群,占地面积达72万平方米,房屋有8千多间,如此巨大的规模,必须要精心策划布局周全,不仅要反映建筑的壮丽以重皇威,而且还要传达营建的思想、道统的延续。作为代表儒家文化的礼制经典《周礼》则是营建紫禁城所要遵循的法则。所以紫禁城最显著的特点是前朝后寝、五门三朝、六寝六宫,这都是依据《周礼》的宫室制度而设置的。但这仅仅是紫禁城最外在的表象,遵奉《周礼》,是为了表示承大统的思想。因此宫殿的命名和特殊的布局,又折射出宫室背后所隐藏的思想。故本书认为《周礼》是营建紫禁城所要遵循的制度,《周易》则是营建紫禁城的思想。
从上古开始,都邑的选址十分讲究,几乎都是靠山面水,这样的区域土地肥沃,万物生长,自然是天下的中心。自汉代提出“大举九州之势以立城郭室舍形”,山川的重要性凸显出来。东吴都城建康把四周的山脉当作四象以建构都城的外部环境,使山川上升为形而上的存在。《三国志文类.张■都金陵议》提出“望王气”之说,至元代营建大都城时,风水理论则正式地被纳入其中。刘秉忠说:“自古建邦立国,先取地理之形势,生王脉络,以成大业。”从此帝都的营建又要遵循“生王脉络”的风水法则,使帝都又笼罩了一层厚厚的神秘光环。
因此本书认为建构紫禁城存在着两条主线,一条是以《周礼》、《周易》为本来设置紫禁城,使宫殿布局成为二者的载体即符合“王城”之理想,既有制度上的依据,又有精神上的反映;另一条是以风水理论为本来设置紫禁城,使紫禁城处于山河拱载的环境之中,形成枕山襟水,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的格局,其背后不仅反映了古代哲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而且也体现了用神秘理论包装的君权神授思想。
抓住了这两条主线,紫禁城反映的帝王文化就容易看清了。紫禁城的前朝、后寝、东西六宫、乾清官与坤宁宫、文楼与武楼等的设置,万岁山与金水河的设计等,主要包含了五大文化元素:
第一、遵奉周礼、建立国都的“承大统”即“君权神授”思想。
第二、易道治国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思想。
第三、天尊地卑、坤顺承乾的“三纲五常”思想。
第四、辨方正位、以求地中的“天下中心”思想。
第五、枕山襟水、负阴抱阳的“天地有大德日生”的思想。
而“天地有大德日生”的思想,不仅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也是紫禁城帝王文化最核心的思想。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本书认为紫禁城反映的是纯粹的儒家思想,其目的就是要帝王遵循天道,爱民为本,推行仁政。
三紫禁城的特质
中国古人就像一条马哈鱼一样,在历史的长河中游弋,不管是风平浪静,还是险滩激流,它都要溯流而上,回到最初的源头以繁衍子孙。即使它游到了大海,但它还会回来。那里才是它生命的起点,也是它生命的终点。在这个回流中,有多少慷慨悲歌,有多少沉浮起落。不管怎么样,鱼的子孙始终繁衍不绝,这是鱼的理想。
在对紫禁城作文化上的考察时,深感如此。紫禁城所追求的“天地有大德日生”的理想,就是使文化之脉永远地传承下去。
儒家文化的宇宙观具有浓厚的人道特点,它认为天地未有之前,宇宙里什么都没有,鸿蒙空洞,窈然寂静,突然有一股元气出现,至大至刚,充盈于宇宙,不断地搅动,使宇宙发生分离,产生阴阳二气,阳气清轻上升形成天,阴气重浊下降形成地。但天地又是互相感通的,阳气下降,阴气上升,二者交接,云行雨施,品物流行,万物开始出现。所以儒家认为天道是主生的,“天地有大德日生”成为儒家思想的核心。因此儒家思想主张人性善,要统治者效法天道,推行仁政。
紫禁城的两条主线,实际上都在讲一个思想。一条主线遵《周礼》,奉《周易》,其核心讲的是“一阴一阳之谓道”,强调阴阳合作,事物才能作成功。无论是前朝文、武建筑的设置,还是后寝乾清宫与坤宁宫、东西六宫的设置,都要遵循这个道,因为它被儒家确定为自周文王开始就是以此道治理天下的。可以看出这个道是讲生的。另一条主线是按风水原则设置紫禁城的万岁山和金水河,其目的是把生气引入,藏于乾坤交会之处。这股生气乃是国运长久的象征、帝祚永续的保证。故后寝设置了四座宫门,名日百子门、千婴门、螽斯门、麟趾门,“生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有了生气子孙才会满堂,统治才会后继有人。所以这条主线也是讲生的。
紫禁城把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融入其中,注重“生”的思想,就像鱼一样,为子孙而生,为子孙而死。
紫禁城所代表的中国古老的那个时代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行走在紫禁城里时,会深深地感受到那个时代所追求的理想,感受鱼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地往前游,又不断地回到起点,即使是到了大海。
后记
紫禁城博大精深,它的每处宫殿都闪烁着古人智慧的光芒。就像太阳的光芒一样耀眼而又无处不在。我们古老文明的起源、发展、繁盛,都能在它的身上找到其踪影,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一座宫城。在它的面前,我常常感到我们古老文明的伟大,在俯首低耳聆听它的心跳时,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仿佛5000年的历史长河流淌于其间,无穷的广阔,永无停息地奔腾。
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当太阳落下去的时候,这种自然现象曾对我们古老的文明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太阳一年,365天的运行中,紫禁城的身上烙印下了它那炽热的光芒,它的光轮反射出永恒的太阳时间。
紫禁城矗立于大地上,金黄的颜色、宏伟的宫殿、流淌的河水,天边静卧的山脉,建筑、人、自然结合在一起,使紫禁城发出永久的魅力,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面对一座伟大的宫城,于是产生了探索它的欲望。
这是本人继《紫禁城风水》、《紫禁城原状与原创》之后的第三本关于紫禁城的书,在这本书里,希望对紫禁城作更深一点的研究。在考察紫禁城文化时,笔者采用了前辈和当今学者的一些研究成果,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感谢出版社的鼎力支持,感谢编辑及同仁为本书出版所付出的劳动。
王子林
2007年8月
紫禁城矗立于大地上,金黄的颜色、宏伟的宫殿、流淌的河水、天边静卧的山脉,建筑、人、自然结合在一起,使紫禁城发出永久的魅力,这就是文化的力量。面对一座伟大的宫城,于是产生了探索它的欲望。这是王子林先生继《紫禁城风水》、《紫禁城原状与原创》之后的第三本关于紫禁城的书,在这本书里,作者希望对紫禁城做更深的研究。在考察紫禁城文化时,采用了前辈和当今学者的一些研究成果。 本书认为建构紫禁城存在着两条主线,一条是以《周礼》、《周易》为本来设置紫禁城,使宫殿布局成为二者的载体即符合“王城”之理想,既有制度上的依据,又有精神上的反映;另一条是以风水理论为本来设置紫禁城,使紫禁城处于山河拱载的环境之中,形成枕山襟水,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的格局,其背后不仅反映了古代哲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而且也体现了用神秘理论包装的君权神授思想。【作者简介】 王子林,一九八九年北京大学考古系毕业,同的进入故博物院工作迄今,现为研究馆员,多年从事宫廷原状文物的整理和研究,尤其关注宫廷佛堂的从奉陈设和明清宫殿的设置,沿革及其建造思想,在原状宫殿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方面多有创新性的见解。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皇家风水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800478017 《皇家风水》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紫禁城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5.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9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3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