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
暂无封面,等待上传

巴黎圣母院

(法) 雨果 (Hugo,V.) , 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年代:2004

定价:

书籍简介:

书籍简介整理中

书籍目录:

导读

第一卷

一、大厅

二、皮埃尔.格兰古瓦

三、红衣主教大人

四、雅克.科佩诺勒老板

五、卡西莫多

六、爱斯梅拉达

第二卷

一、从夏里布德到西拉

二、河滩广场

三、以德报怨

四、黑夜中跟踪美女惹出的麻烦事

五、祸不单行

六、摔破的瓦罐

七、新婚之夜

第三卷

一、圣母院

二、鸟瞰巴黎

第四卷

一、好.心人

二、克洛德.弗罗洛

三、怪兽的看守者其状更怪

四、狗和主人

五、克洛德.弗罗洛续篇

六、群起而攻之

第五卷

一、圣马丁修道院院长

二、这个将会杀死那个

第六卷

一、古代公正断案纪实

二、老鼠洞

三、一块发酵玉米饼的故事

四、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五、玉米饼故事的终结

第七卷

一、向山羊吐露隐私的危险

二、神甫和哲学家截然不同

三、钟

四、‘AN’ATKH

五、两个黑衣人

六、当街骂人的后果

七、性情粗暴的僧侣

八、临河之窗的用途

第八卷

一、埃居变成枯叶

二、埃居变成枯叶的续篇

三、埃居变成枯叶的结局

四、进此门者无望

五、母亲

六、三人心不同

第九卷

一、高烧

二、驼背,独眼,瘸子

三、聋子

四、粗陶与水晶

五、红门的钥匙

六、红门的钥匙(续)

第十卷

一、贝纳丹街上格兰古瓦谋如涌泉

二、您当无赖去吧

三、欢乐万岁

四、笨朋友

五、法兰西路易陛下的祈祷室

六、小火把在闲逛

七、夏多佩前来解围

第十一卷

一、小鞋

二、“白衣美”但丁

三、腓比斯结婚

四、卡西莫多结婚

知识链接

阅读延伸

附录编委会成员简介

前言

1885年6月1日,法国举行了国葬,二百万人参加了葬礼,哀悼的不是显赫的法国国王,也不是战功卓著的将军元帅,而是一位作家,他就是《巴黎圣母院》的作者维克多.雨果。

雨果(1802-1885),19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家,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雨果从小爱好文学,崇拜浪漫主义作家夏多布里昂。幼时他深受母亲影响,政治观点偏于保守。1819年与长兄合办“保守文艺双周刊”。1822年出版《颂诗集》,获路易十八的年金赏赐。后又出版诗集《新颂歌集》(1824)《颂诗与长歌》(1826)。

19世纪20年代受法国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政治态度开始转变,文学观点也逐渐从保守立场转向浪漫主义。1827年,雨果发表《(克伦威尔)序》,猛烈抨击了古典主义的种种清规戒律,主张自然中存在的一切,无论是丑的恶的还是美的崇高的,都可以成为艺术题材,并且提出了美丑对照的审美原则,从而使这篇序言成为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宣言。随后发表了包括戏剧《欧那尼》、诗集《东方集》《秋叶集》在内的一大批具有明显浪漫主义色彩的剧本、诗歌和小说。1831年,雨果完成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这部作品以15世纪的巴黎为背景,写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企图占有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达而加害于她,后被敲钟人卡西莫多推下楼摔死,最后奇丑的卡西莫多和美丽的爱斯梅拉达死后的尸体拥抱在一起的浪漫故事,充满人道主义精神。

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的十年间,雨果主要从事政治活动,并以社会活动家的身份走访各地,用热情的讲演呼吁人们关心社会贫困,维护人的权利,开始由一个自由主义者变为一个坚定的共和主义者。虽然这一时期,他几乎没有什么创作,但一系列的社会活动使他对法国社会获得了直接感性的认识,并促使他对许多社会政治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这就为以后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1851年12月,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恢复帝制,雨果发表演说,鼓舞民众起义反抗,遭到镇压后,被迫开始了十九年的流亡生活。流亡的生活对雨果个人而言苦不堪言,但对于整个法兰西民族乃至整个世界而言却是一件幸事。“文穷而后工”,这十九年的生活没有磨掉雨果的锐气,也没有让他消沉下去,相反,他的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诗集《惩罚集》《静观集》、大型史诗《历代传说》以及小说《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等相继问世。这些作品想象丰富,色彩浓烈,画面宏大,气势雄浑,情感炽烈,蕴含着向非正义宣战的浪漫主义激情,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性作品。

1870年雨果结束流亡生活回到法国,始终关心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不仅积极投入保卫法兰西共和国的斗争,而且始终关心着巴黎公社运动。1885年,雨果逝世于巴黎。

虽然雨果是一个浪漫主义作家,但他从来不是一个脱离现实的浪漫主义者。在他的作品中,不缺少激情、想象、夸张和渲染,同样也不缺少对于社会的深刻省察和对弱小群体的关心(不仅关心底层民众,同时也关注弱小的民族的命运,比如我们初中学过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表现了他对侵略者的愤慨,对被掠夺者的同情),因此有人评价雨果是“为穷人说话的人道主义作家…代表了人类的良心”。

《巴黎圣母院》这部小说创作于他的青年时期,是他所有小说中浪漫主义色彩最浓的一部。对于创作的缘起,作者在原版序言中说:“数年前,我在参观,更确切地说是在探究巴黎圣母院的奥秘时,于诸钟楼间的一个暗角里,发现了一个词:

‘AN’ATKH

寥寥大写希腊字母深刻石中,历经沧桑,业已发黑,字形颇具哥特字体的神韵,而字义却莫可究诘。它仿佛暗示那是出自一位中世纪古人之手,字中的悲怆和天意难违的意蕴令人感慨系之。

为此,作者意惹情牵,一心想猜出那颗蒙受苦难的灵魂究竟是谁,他为何偏要将这个罪恶的或悲戚的印记留在古老教堂的额头上,方肯撒手人寰。”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深刻的体验,他开始了创作,据雨果夫人的回忆,他“买了一瓶墨水和一身灰色毛线衬衣,将全身从脖子到脚尖统统包住。他把衣服锁在橱里,免受出门的诱惑,一心钻入小说里,像走进牢房一样。……从此之后,他除了吃饭睡觉,不离书桌。唯一的消遣是晚饭后同来访的朋友谈一小时天。有时把白天写的东西读给他们听。……文艺创作占据了他的身心。他不感觉疲乏,也不感觉已经来临的冬寒;十二月里,他却开着窗子工作”。(阿黛尔.富歇《雨果夫人回忆录》)终于,他用了六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这部伟大的作品。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浪漫主义小说的著名代表作,它是在1830年革命影响下写成的。小说艺术地再现了五百多年前法国路易十一统治时期宫廷与教会狼狈为奸压迫人民群众、人民群众英勇斗争的历史事实,无情地揭露了专横残暴的封建王朝和阴险卑鄙的教会势力对善良无辜者的残害,揭示了在禁欲主义的压抑下人性的扭曲和堕落的过程,表明了雨果反封建反教会的民主精神和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思想。

故事以15世纪路易十一统治下的巴黎为背景,表现了反封建的现实主题,谴责了给卡西莫多和爱斯梅拉达带来深重苦难的社会。

故事开始于“愚人节”那天,流浪的吉卜赛艺人在广场上表演歌舞,有个叫爱斯梅拉达的吉卜赛姑娘吸引了来往的行人,她长得美丽动人,舞姿也非常优美。

这时,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洛德.弗罗洛一下子对美丽的爱斯梅拉达着了迷,他内心燃烧着情欲之火,疯狂地爱上了她。于是他命令教堂敲钟人,相貌奇丑无比的卡西莫多把爱斯梅拉达抢来。结果法国国王的皇家弓箭卫队队长腓比斯救下了爱斯梅拉达,抓住了卡西莫多。他把敲钟人带到广场上鞭笞,善良的吉卜赛姑娘不计前仇,反而送水给卡西莫多喝。

敲钟人虽然外貌丑陋,内心却纯洁高尚,他非常感激爱斯梅拉达,也爱上了她。天真的爱斯梅拉达对腓比斯一见钟情,两人约会时,弗罗洛悄悄在后面跟着,出于嫉妒,他用刀刺伤了腓比斯,然后逃跑了。爱斯梅拉达却因谋杀罪被判死刑。

卡西莫多把爱斯梅拉达从绞刑架下抢了出来,藏在巴黎圣母院内,弗罗洛趁机威胁吉卜赛姑娘,让她满足他的情欲,遭到拒绝后,把她交给了国王的军队,无辜的姑娘被绞死了。行刑之日,卡西莫多愤怒地将副主教从楼顶上推下摔死,于当日失踪。两年后,人们在墓地发现他和爱斯梅拉达的尸骨拥抱在一起。当人们想把他们分开时,已经化成了一堆灰烬。

《巴黎圣母院》,这部雨果最具代表性的浪漫主义小说,以非凡的人物,奇特的情节,绚丽的色彩,显示了动人的浪漫主义风采。

湖北省黄冈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刘曙光/编写

内容摘要:

  法国19世纪伟大的作家、剧作家和诗人雨果的代表作之一。在小说中,雨果以引人入胜的生花妙笔,描述了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达、敲钟人卡西莫多、道貌岸然的副主教等几个主要人物命运间的纠葛、冲突、毁灭,讲述了一个发生在1482年法国巴黎的富于传奇色彩的悲剧性故事,艺术性地再现了法王路易十一统治时期的法国历史现实。小说体现了雨果的“美丑对照”的艺术表现原则,它的发表,打破了伪古典主义的桎梏,标志着浪漫主义的彻底胜利。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浪漫主义小说的著名代表作,它是在1830年革命影响下写成的。小说艺术地再现了五百多年前法国路易十一统治时期宫廷与教会狼狈为奸压迫人民群众、人民群众英勇斗争的历史事实,无情地揭露了专横残暴的封建王朝和阴险卑鄙的教会势力对善良无辜者的残害,揭示了在禁欲主义的压抑下人性的扭曲和堕落的过程,表明了雨果反封建反教会的民主精神和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思想。  故事以15世纪路易十一统治下的巴黎为背景,表现了反封建的现实主题,谴责了给卡西莫多和爱斯梅拉达带来深重苦难的社会。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巴黎圣母院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语文新课程标准必读丛书
9787532239771
《巴黎圣母院》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上海出版单位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巴黎圣母院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于2004.04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565.44 的主题关于 长篇小说-法国-近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