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命运
思考命运封面图

思考命运

(奥) 茨威格 (Zweig,S.) , 著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32.0

书籍简介:

书籍简介整理中

书籍目录:

触摸文化

致外国友人书

无肖像者的肖像画

死亡的狂热

毁灭的音乐

嗜好撒谎与喜欢真理

我和世界

艺术家

向罗曼.罗兰致谢

福楼拜的遗著

麦哲伦自由了

接近伟人

耶莱米阿斯.高特海尔夫和扬.保尔

尼采和朋友

胡果.封.霍夫曼斯塔尔

夏多布里盎

巴尔扎克的优雅生活的密码

马塞尔.普鲁斯特的悲惨生涯

拜伦爵士:一个伟大生命的戏剧

谈华尔特.惠特曼

健忘的悲哀

古斯塔夫.马勒的重返

在西格蒙特.弗洛伊德灵柩旁的讲话

生活行走

懒惰的胜利

海德公园

纽约的节奏

两个大洋之间的时辰:巴拿马运河

适应俄罗斯习惯

红场

拜访高尔基

永葆青春的城市巴黎

绝命书

人文主义的伟大与极限

世界正变得单调

思考命运

黑暗中夜莺的歌唱

荷尔德林的诗

双重肖像

诚实的激情

回归自我

逃往音乐之乡

深渊之上的舞蹈

自由的引路人

自我描述的天才

他的命运的意义

跨越界限的人

上帝的折磨

决断和神化

前言

散文随笔在茨威格一生的创作当中占了很大的比重,给我们遗留下大量的散文随笔作品。他的散文涉及范围很广,谈历史、现实、社会、人生,论文学、艺术、作家、作品,文笔挥洒自如,到处闪烁着他的真知灼见。

茨威格深受弗洛伊德的影响,而他也从来不吝于表达对这位精神分析大师的崇敬之情。和他崇敬的这位大师一样,茨威格也擅长深入人的内心世界,对人性以及人的灵魂暗影实施一种近乎残酷的精神剥离与心理剖析,其深刻与准确的程度几乎无与伦比。他因此被文学评论家称为“打开弗洛伊德危险闸门的心灵猎手”。但他写作的目的不是用冷眼对我们进行审视、批判或是指引,只是忠实地向世界传达我们心灵的回声;与其说他是一个温和的叙事家,不如说是一个沉默的聆听者;他胸怀宽广,任何疯狂的行为与决堤的激情在他那里都能得到公正合理的对待。他和我们并肩站立,只是比我们更温柔,更耐心,更懂得宽容。但是这些看似平淡无奇的文字中却蕴含着一种力量,这种力量逼使我们面对自己的内心,拷问自己的灵魂。茨威格的许多散文作品都是以剖析伟大人物的心灵为内容,他为许多伟大人物撰写传记,但茨威格笔下的传记作品不是以所写人物的生平经历为主要内容,而是着重挖掘人物心灵成长的历史。因而,他的传记作品呈现给我们的不是一幅幅沉默地嵌入历史长廊中的画像,而是一个个血肉丰满的人,我们能够感受到他们心灵的挣扎,他们反抗命运时发出的呐喊,如因把苦难踩在脚下而站得更高的荷尔德林,不断经历毁灭与重生的尼采等等。茨威格一生为巨人作传无数,却只为自己留下一个弥漫着沉重乡愁的昨日世界。我们无法知晓茨威格在为巨人作传时会不会产生如萨特所言说的那种存在的恶心感,但我们能确定的是,这些作品,不仅作为一个时代的记忆成为世界艺术宝库的珍藏,也是茨威格展现自我的纪念碑。

茨威格从来不担心自己的作品会没有读者。他的作品雅俗共赏,不同国籍、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的人们都喜欢茨威格。在广大读者心目中,茨威格既是个杰出的作家,又是个能给人以慰藉和启迪的朋友。但他喜欢从一些最普通的现象入手来探讨问题。比如,经典的艺术作品之所以经典:是因为一方面,经典的艺术作品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得以流传下来;另一方面,经典的艺术作品能够征服大多数读者。这是我们的共识,而且对于经典作品的崇敬与热爱,使我们能够如数家珍般罗列出许多经典艺术作品。从这一普通现象着眼,茨威格开始探讨一个问题:一个有限的人是怎样创造出具有永恒性的艺术作品的?这就是《艺术创作的秘密》中要讨论的题目。在这篇随笔中,茨威格谈了他对作品与作者关系的看法,而这也是文艺理论界争论不休的一个话题。我们总是想当然地以为,是作者创作出了不朽的艺术作品。但茨威格的问题却让我们陷入了迷茫:有限的存在者为什么会创造出闪耀着永恒光辉的作品?到底是作者创造了不朽的艺术作品,还是不朽的艺术作品创造了作者?从他亲切的文字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相关理论观点的了解和思索,如“灵魂迷狂”、“无意识”、“自我不在”等等,他的这些思考足以与许多著名的理论大师柏拉图、弗洛伊德、海德格尔来对话。或许作为凡人,我们永远也无法知晓艺术创作的秘密,但这却不是我们停下追寻脚步的理由,而且有时候进入问题往往要比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更有意义。茨威格用这样一种平易近人的方式带我们一起进入这个问题,给我们以启示。《历史是公平的吗?》、《巴贝尔塔》等等无一不是如此。

无论是外界因素的逼迫还是思想者的自我放逐,流浪似乎是思想者的命运,他们就像是受到了诅咒一样在寻找人类精神家园的道路上行走不止。茨威格经历了人类历史上两次世界大战,而且因为战争而去国离乡,颠沛流离。在他迈动着自己疲惫的双腿流浪的同时,他也在不断地追寻辉煌的历史遗迹,拜访一些高尚的人,而且也有了机会能够站在欧洲之外去观察他的精神故乡。在许多散文中,茨威格留下了他四处游历的踪迹。我们和他一起在伦敦的海德公园漫步,一起去感受纽约的节奏,一起行走在莫斯科的红场之上。在这些作品中,他对一些重大的社会题材和历史事件作了独到的观察和独特的描述,如选入本书中的《欧洲的光彩和阴暗》、《和平的濒死状态》等文章,是从他自杀前写的自传《昨日的世界》中精选出来的,在这些文字中,浸透了茨威格对他的“精神故乡欧洲”的种种复杂感受。在法西斯上台之前,写作是他最高的乐趣,因为他通过写作可以影响人们,因此他在《昨日的世界》中提到自己的作品受到人们追捧的盛况时,会露出一丝掩饰不住的得意。纳粹掌权之后,他不仅遭受到了驱逐,而且他的作品也成了禁书,遭到被焚毁的命运。那个给了他荣耀又残酷剥夺他的一切的故乡欧洲成了茨威格心中一根永恒的刺,时时让他心痛。而他能做的只能是用忧郁而绝望的眼眸向欧洲作最后的回望,《昨日的世界》正是这深情凝望的最后定格。

茨威格的人道主义理想已被两次世界大战的炮火完全摧毁。连天烽火,遍地尸骨,人性泯灭,道德沦丧,人类堕落成自相残杀的野兽,使他无法再留恋这个世界。茨威格最终在极端的绝望中亲手熄灭了自己的生命之火,他一生为巨人作传无数,却只为自己留下一个弥漫着沉重乡愁的昨日世界。但他为我们留下的这些优雅美丽的作品,不仅作为一个时代的记忆成为世界艺术宝库的珍藏,也是茨威格展现自我的纪念碑。

内容摘要:

  茨威格是一位充满人道主义激情的著名作家,他思想深邃,感情丰富,目光敏锐,笔触细腻。散文随笔在茨威格一生的创作当中占了很大的比重,给我们遗留下大量的散文随笔作品。他的散文涉及范围很广,谈历史、现实、社会、人生,论文学、艺术、作家、作品,文笔挥洒自如,到处闪烁着他的真知灼见。本书收录了茨威格的散文代表作。  茨威格是一位充满人道主义激情的著名作家,他思想深邃,感情丰富,目光敏锐,笔触细腻。他非常善于对一些重大的社会题材和历史事件进行独到的观察和独特的描述,他尤其擅长深入人的内心世界,对人性以及人的灵魂暗影实施一种近乎残酷的精神剥离与心理剖析,其深刻与准确的程度几乎无与伦比。本书收录了茨威格的散文代表作。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思考命运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思想者随笔系列
9787535437839
《思考命运》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武汉出版单位长江文艺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2.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10000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思考命运是长江文艺出版社于2008.0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521.65 的主题关于 随笔-作品集-奥地利-现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