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48.0
本书共分四篇14章。对全球六百多个e-Science项目进行调研,并将相关数据收集到自行构建的e-Science信息门户中开展统计分析,从e-Science项目名称等三十多个角度,系统而深入地研究了当前世界绝大部分国家与地区的e-Science建设现状及相关问题。在此基础上,本书对我国发展e-Science给出了建设性的解决方案。本书内容翔实、系统,深入浅出,覆盖面广,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很高的实用价值。
第一篇 发展现状篇
第1章 E-SCIENCE概述
1.1 E-SCIENCE出现的必然性分析
1.1.1 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1.1.2 共享理念的推动
1.1.3 网格技术的支撑
1.2 E-SCIENCE的本质
1.3 E-SCIENCE研究与建设的主要内容
1.4 E-SCIENCE的发展特点
1.5 E-SCIENCE环境下科研模式与知识流
1.5.1 e-Science环境下的科研模式
1.5.2 e-Science环境下的科学研究知识流
第2章 英国E-SCIENCE发展现状分析
2.1 英国E-SCIENCE建设背景
2.1.1 英国e-Science发展原因
2.1.2 英国e-Science发展目标
2.1.3 工作原理
2.1.4 英国e-Science建设的经费分配
2.2 英国E-SCIENCE承担主体发展目标分析
2.2.1 七大研究理事会的e-Science发展目标
2.2.2 国家e-Science研究中心的e-Science发展目标
2.2.3 十大地区中心的e-Science发展目标
2.2.4 七大e-Science优秀研究中心
2.3 英国E-SCIENCE技术框架与技术模块
2.3.1 英国e-Science组织框架
2.3.2 三十一个技术组件
2.3.3 四层架构的建设模式
2.3.4 二十六大技术模块
2.4 英国E-SCIENCE当前进展
2.4.1 英国e-Science核心计划
2.4.2 英国国家e-Science中心参与的e-Science项目
2.4.3 英国其他e-Science中心参与的e-Science项目
2.4.4 典型e-Science项目进展
2.5 小结
第3章 美国E-SCIENCE发展现状分析
3.1 美国E-SCIENCE历史背景
3.1.1 技术背景分析
3.1.2 应用历史分析
3.2 美国E-SCIENCE项目分析
3.2.1 项目选取方法说明
3.2.2 资助结构分析
3.2.3 主要资助机构和资助计划介绍
3.2.4 项目承担机构的构成分析
3.2.5 项目组成分析
3.3 美国E-SCIENCE技术框架与组件
3.3.1 网格框架
3.3.2 软件组件
3.4 美国E-SCIENCE当前进展
3.5 小结
第4章 欧洲E-SCIENCE发展现状分析
4.1 欧洲E-SCIENCE历史背景
4.2 欧洲E-SCIENCE承担主体分析
4.3 欧洲E-SCIENCE技术框架与技术模块
4.3.1 网格技术层次分析
4.3.2 网格技术开发领域分析
4.3.3 网格技术应用类型分析
4.4 欧洲E-SCIENCE当前进展
4.4.1 项目技术成就分析
4.4.2 项目开发出的组件分析
4.4.3 项目应用成就分析
4.5 小结
第5章 亚洲E-SCIENCE发展现状分析
5.1 中国大陆E-SCIENCE发展情况
5.1.1 中国国家网格(CNGrid)
5.1.2 上海信息网格(ShanghaiGrid)
5.1.3 中国教育科研网格(ChinaGrid)
5.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网格建设项目(CROWN)
5.1.5 863空间信息网格
5.2 中国台湾E-SCIENCE发展情况
5.3 韩国E-SCIENCE历史与现状
5.4 日本GRID历史与环境
5.5 小结
5.5.1 各个项目承担主体分析
5.5.2 亚洲e-Science的技术框架与技术模块分析
第二篇 关键技术篇
第6章 基于网格的资源和服务共享技术
6.1 网格概述
6.1.1 网格的概念和主要类型
6.1.2 网格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类型
6.1.3 网格技术的研究重点
6.1.4 网格的基本组件和功能
6.2 网格的主要技术标准
6.2.1 开放网格标准体系(OGSA)
6.2.2 开放网格基础框架
6.2.3 数据存取与集成标准(OGSI-DAI)
6.2.4 Web服务资源框架
6.3 与网格相关的共享和集成技术
6.3.1 Web服务技术
6.3.2 网格门户技术
6.4 GLOBUS
6.4.1 GT3(Globus Toolkit3)
6.4.2 GT4(Globus Toolkit4)
6.5 发展趋势
第7章 科研数据的采集、管理、保存与分析技术
7.1 数据采集技术
7.2 数据集成技术
7.2.1 新型OGSA-DAI框架
7.2.2 BRIDGES——基于OGSA-DAI进行信息集成的实例
7.2.3 BDWorld——大规模数据抽取整合实例
7.2.4 eSDO——大数据量整合实例
7.3 数据存储和管理技术
7.3.1 Geodise:基于网格的工程数据管理
7.3.2 BioSimGrid:基于网格的分布式数据技术
7.3.3 MySpace:虚拟观测台的数据管理技术
7.3.4 Data Portal:使用门户进行数据管理的技术
7.3.5 SRB:存储资源代理技术
7.4 元数据管理技术
7.5 数据保存技术
7.5.1 数据保存的三个概念
7.5.2 OAIS参考模型——数字保存的基础
7.5.3 DCC数字保存的三个阶段
7.6 数据分析处理技术
7.6.1 两种数据分析技术
7.6.2 e-Science环境下的文本挖掘技术
7.6.3 基于网格的知识发现服务技术
第8章 研究对象的建模和仿真技术
8.1 可视化技术
8.1.1 基于网格的可视化技术框架
8.1.2 GViz分析
8.1.3 e-Demand分析
8.1.4 飞行器中的电磁散射
8.2 虚拟观测台技术
8.2.1 VO概念
8.2.2 AstroGrid项目
8.3 计算机动画技术
8.3.1 计算机动画技术研究
8.3.2 The PGPGrid Project项目分析
第9章 虚拟研究团队的组建和协同技术
9.1 虚拟组织技术
9.1.1 虚拟组织的概念
9.1.2 DAME的动态虚拟组织技术
9.1.3 ICENI:虚拟组织管理门户
9.1.4 eMineral Project:计算门户框架
9.2 虚拟研究环境技术
9.2.1 概念
9.2.2 虚拟研究环境的技术基础
9.2.3 SAKAI:VO中间件
9.2.4 IB VRE:对研究过程的支持
9.3 学术交流技术
9.4 协作工具
9.4.1 基于网格的协作工具——Access Grid
9.4.2 虚拟组织建设——eMinerals
9.4.3 e-Science协作调动空间——CoAKTinG
9.5 问题求解环境
9.5.1 协作医学问题求解——MIAKT
9.5.2 分布式飞机维护环境——DAME
第三篇 规划发展篇
第10章 E-SCIENCE的规划与管理
10.1 E-SCIENCE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科研模式创新的方向
10.2 网格技术成为E-SCIENCE核心技术
10.3 基本形成统一的E-SCIENCE技术体系
10.4 大规模的合作成为各国E-SCIENCE建设的主要方式
10.4.1 跨国家合作是各国e-Science建设的特征之一
10.4.2 高校、科研机构通力合作是e-Science建设的又一特征
10.4.3 项目承担机构在e-Science合作建设中角色定位各不相同
10.5 各国E-SCIENCE建设与学科领域、具体应用紧密结合
10.6 各国E-SCIENCE规划实施各有特色
10.6.1 e-Science规划布局模式不同
10.6.2 e-Science建设具有明显的技术层次性
10.7 政府在E-SCIENCE建设的宏观规划中发挥主导作用
10.8 政府在E-SCIENCE建设的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
10.8.1 以英国和欧盟为代表的集中式管理运行模式
10.8.2 以美国为代表的分散式管理运行模式
10.9 政府是E-SCIENCE建设的主要投资者
第11章 中国E-SCIENCE规划与建设分析
11.1 中国E-SCIENCE规划与建设的主要特征
11.2 中国E-SCIENCE规划与建设与国外的差距分析
11.2.1 从网格基础设施层分析我国的发展差距
11.2.2 从网格中间件层分析我国的发展差距
11.2.3 从应用开发环境与工具层分析我国的发展差距
11.2.4 从具体应用层分析我国的发展差距
11.3 中国发展E-SCIENCE策略分析
第四篇 支撑服务篇
第12章 E-SCIENCE环境下文献情报机构发展分析
12.1 E-SCIENCE对文献情报机构工作环境的影响
12.1.1 e-Science环境下科学研究的过程分析
12.1.2 e-Science给科学研究带来的新变化
12.2 E-SCIENCE环境下文献情报机构的服务对象分析
12.2.1 用户类型分析
12.2.2 用户信息需求的变化
12.3 E-SCIENCE环境下的文献情报服务
12.3.1 e-Science环境下的文献情报服务及其定位
12.3.2 e-Science环境下文献情报服务的作用
12.3.3 e-Science环境下文献情报服务工作的指导原则
12.4 E-SCIENCE环境对数字图书馆的影响
12.4.1 e-Science对数字图书馆的积极影响——以SRB为例
12.4.2 积极应对e-Science的数字图书馆
12.4.3 服务e-Science的数字图书馆
第13章 E-SCIENCE环境下文献情报机构的服务模式
13.1 E-SCIENCE环境下文献情报机构的服务模式
13.1.1 融入知识创造过程的知识服务
13.1.2 隐性知识的管理和利用
13.1.3 分布式资源体系的建设和管理
13.1.4 科学数据的管理
13.1.5 构建开放的数字化网络化学术交流体系
13.1.6 以网络信息意识的强化为重点的用户信息素养的培育
13.2 E-SCIENCE环境下文献情报机构服务的实现模式
13.2.1 服务理念的升华——从“以需求拉动服务”到“以服务激发需求”
13.2.2 组织模式的分化——嵌入式和支持中心的双层模式
13.2.3 服务手段的改进——实现零障碍服务
13.2.4 人员构成的虚拟化——虚拟动态团队的人员构成机制
13.2.5 e-Science环境下文献情报服务的保障机制
第14章 E-SCIENCE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
14.1 E-SCIENCE环境下数字图书馆范式的演变
14.1.1 聚焦于数字化资源的数字图书馆范式
14.1.2 强调集成化服务的数字图书馆范式
14.1.3 虚拟数字图书馆——e-Science时代的数字图书馆范式
14.2 E-SCIENCE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的功能框架
14.3 演变后的功能特点分析
参考文献
附录A 美国E-SCIENCE相关项目列表
附录B 欧盟第五框架计划和第六框架计划资助的项目
附录C 欧盟第五框架计划下网格项目研究网格技术层次
附录D 欧盟第五框架下网格项目开发的组件
附录E 中国E-SCIENCE相关项目列表
附录F 调研E-SCIENCE项目技术研究内容
附录G 参与国际合作项目3个以上的29个国家之间的合作矩阵
附录H 调研E-SCIENCE项目的主要学科及应用领域
附录I 英国E-SCIENCE评估指标
附录J CORE、七大研究理事会E-SCIENCE项目评估指标
附录K 本书所用缩略语和中英文对照表
《数字化科研:e-Science研究》共分四篇14章。对欧洲主要国家、澳大利亚、北美地区、亚洲地区的六百多个e-Science项目进行调研,并将相关数据收集到自行构建的e-Science信息门户中开展统计分析,综合采用比较分析法、案例调查法等多种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从e-Science项目名称等三十多个角度,系统而深入地研究了当前世界绝大部分国家与地区的e-Science建设现状及相关问题,如e-Science的发展模式、技术架构和关键技术、管理和运行机制、e-Science与文献情报工作之间的关系等。在此基础上,本书对我国发展e-Science给出了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数字化科研:e-Science研究》内容翔实、系统,深入浅出,覆盖面广,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很高的实用价值。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数字化科研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121093838 如需购买下载《数字化科研》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4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5000 |
数字化科研是电子工业出版社于2009.0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G312 的主题关于 信息技术-应用-科学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