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年代:2005
定价:28.0
本书作者以一个原则为导线,系统解释了世界历史,并指出一切历史哲学都毫无例外地依赖于神学。该书阐明了现代的历史哲学发源自《圣经》中对某种践履的信仰,终结于末世论典范的世俗化。
中译本导言(刘小枫)
前言
绪论
一布克哈特
布克哈特在哲学上对历史哲学的放弃
布克哈特对基督教的态度
二马克思
历史唯物主义
宗教批判
三黑格尔
四进步反对天意
1.蒲鲁东
2.孔德
3.孔多塞和涂尔戈
五伏尔泰
六维科
“新科学”的原则和方法
历史的辩证法
真宗教和各种假宗教
历史的进程与复归
七波舒哀
八约阿希姆
天意规定的向历史末世的进步
九奥古斯丁
反驳古代世界观
历史神学
十奥罗修斯
十一《圣经》对历史的解释
结语
后记
附录一约阿希姆学说的变形
附录二尼采对永恒复归说的恢复
人名对照表
前言
本书的英文译本由凯斯廷(H.Kesting)博士翻译,并由作者重新通读,于1945年在芝加哥大学出版社以《历史的意义》为题出版。对于历史思维的这番历史描述,其真正的旨趣就是试图回答十年前提出的问题:“历史的存在和‘意义’完全是由它自身规定的吗?如果不是,那么,由什么规定呢?”最终,历史哲学的神学意义的证明,超出了全部的历史思维。
描述方面的某种不紧凑,自然而然因为这部作品本来是着眼于美国读者而写,并且用作者自己刚刚掌握的一门语言来思考。
因此,某些得到强调和详细讨论的东西,对于德国读者来说,也许只需要简明扼要地稍加点拨。
作者希望,这里缺乏的简练和严格将能够因通俗易懂而得到补偿。作者当时也感到,习惯于一种并不致力于概念的精巧和表述的深义、但却以自己的独特方式具有精确性和丰富性的语言,是颇有益处的。
文中的一些内容被简缩了,有些内容在翻译时被删除了。在相应的德文本中查出注释部分出自英译本的所有引文,并不是每一次都能做到。
海德堡,1952年夏
卡尔.洛维特,德国人,生于1897年,青年时代在弗莱堡听过胡塞尔的授课,与海德格尔的关系一直处于亦师亦友之间。由于其犹太人身份,30年代开始流亡生涯,经意大利,日本,美国,50年代返德。一生著述遍涉神学,历史哲学,社会哲学和思想史研究,但无论生前或死后长期处于汉语(甚至英美)学界的视野之外。这本《世界历史与救赎历史》于1949年首次出版于美国,是作者较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世纪人文系列丛书包涵“世纪文库”、“世纪前沿”、“袖珍经典”、“大学经典”及“开放人文”五个界面,各成系列,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