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封面图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美) 凯勒 (Keller,H.) , 著

出版社: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10.0

书籍简介: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聋哑残疾人作家、社会活动家海伦·凯勒的自传,以散文化的笔触,生动记述了海伦·凯勒从出生到她成年这段时间的人生之旅和心路历程。

书籍目录:

第一章光明与声音

第二章快乐童年

第三章希望之光

第四章走出黑暗

第五章大自然的启迪

第六章“爱”的真谛

第七章知识的海洋

第八章欢度圣诞

第九章波士顿之行

第十章大海之歌

第十一章山间秋季

第十二章冰雪世界

第十三章唇齿之音

第十四章《霜王》风波

第十五章世界博览会

第十六章趣味拉丁语

第十七章在纽约学习

第十八章剑桥女中

第十九章迎考大学

第二十章大学生活

第二十一章嗜书如命

第二十二章多彩人生

第二十三章温馨友情

代后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海伦.凯勒生平

前言

你也能创造奇迹《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导读

如果你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如果你用心去感受海伦.凯勒。你的心灵一定会得到洗礼,你的人生一定会得到升华。

“19世纪有两个值得关注的人,一个是拿破仑,另一个就是海伦.凯勒。”一个盲聋人却被《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偶像之一”。

假如给你三天光明,你会做什么?也许你无法回答,因为我们都有一双美丽的眼睛,也许根本就体会不到海伦的痛苦。在海伦.凯勒一生的八十八年中,她仅在生命的头十九个月中像普通人一样享有光明和声音,之后她就跌入了黑暗与寂静。就是这样一个又盲又哑的残障人,却创造了人生的奇迹。她不但学会了读书,学会了说话,而且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在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的学业,成为人类历史上获得文学学士学位的第一位盲聋人,不仅如此,她还为了改善美国盲人的工作和生活务件四处奔走,为美国盲人基金会和美国海外盲人基金会广筹善款,她创造了非凡的业绩,获得了无数荣誉。

创造这一奇迹,全靠一颗不屈不挠的心。海伦接受了生命的挑战,用爱心去拥抱世界,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面。最后又把慈爱的双手伸向全世界。

她留给人们最大的启示就是,勇敢地接受生命的挑战,就能够赢得生命的光明,就能创造奇迹。

不要常常抱怨生活不够公平,也不要担心自己无力战胜前进路上的坎坷与障碍,当你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了解了海伦.凯勒之后,你会觉得自己原采是那样幸福,自己的潜能是那样大,自己所拥有的是那样多。当我听到海伦.凯勒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一震聋发聩的提醒,我觉得自己无论有多少困难和不如忠都已不值一提了。海伦.凯勒丧失了视力、听力和说话能力,在如此残酷的三重地狱中,她却说:“希望敞开了永恒的大门,他人眼中的光是我的太阳,他人耳中的音乐是我的交响乐,他人嘴上的微笑是我的快乐。”

海伦.凯勒时刻提醒着我们:幸福的生活源于灵魂的内在力量;无论在哪个时代,爱和勇气都是我们生存的基础;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所不了解的能力和机会,都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夫人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后说了这样一段发人深思的话:“人类精神的美一旦被认识,我们就永远不会忘记:在她的生活和生活乐趣中,凯勒小姐给我们这些没有那么多困难需要克服的人上了永远不能遗忘的一课我们都希望这部书有越来越多的读者,让她的精神在越来越广的范围内传播。”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部书,你会深信,人人都能创造奇迹:只要不向命运屈服,用今天可以点燃明天;只要热爱生命,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够拥有美好的人生。面对太阳,你就永远看不到阴影。

记住海伦.凯勒的下列人生忠告吧,这是力量的源泉

人生最大的灾难,不在于过去的创伤,而在于把未来放弃。

不怀希望,不论什么事情都做不出来。

我只看我拥有的,不看我没有的。

对于凌驾于命运之上的人来说,信心就是生命的主宰。

黑暗将使人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使人更加喜爱声音。

把活着的每一天看做生命的最后一天。

励志教育专家汪传华

后记

我们都读过一些激动人心的故事,故事里主人公的生命只剩下有限或特定的时间了,有的长达一年,有的只有二十四小时。然而通常我们感兴趣的是:那些命中注定要死的人如何度过他最后的时间。当然,我所说的是有选择权利的自由人,而不是那些活动范围被严格限制的犯人。

这类故事让我们深思:如果情景相似,我们该怎么办?人终有一死,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我们应该想什么?做什么?回首往事,我们会有什么样的幸福和遗憾?

有时我认为,就像我们第二天就要死去一样,认真过好每一天是最好的生活方式,这种态度可以彰显出生命的价值。我们应该怀着友善、激情和感恩的心去过好每一天,但是,当岁月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不断延伸开去,这些品质常常会黯然失色。当然,也有人愿意按照伊壁鸠鲁“吃喝玩乐”的信条去生活(伊壁鸠鲁,古希腊哲学家,他认为生活的主要目的是享乐,而最高的享受唯通过合理的生活,如自我控制才能得到。因为生活享受的目的被过分强调,而达此目的之手段被忽视,所以伊壁鸠鲁的信徒现今变为追求享乐的人。他们的信条是:“让我们吃喝吧,因为明天我们就死亡。”),但绝大多数人却为死神的来临所折磨。

在许多故事中,命运已定的主人公通常在最后一刻,由于幸运之神的降临而得救,然而与此同时,他的价值观也改变了。他更加领悟生命的意义和它永恒的精神价值。我们常常可以看到那些正生活在死亡阴影下或已经在死亡阴影下生活过的人们,他们所做的每件事都被赋予芳醇甜美之感。

但是,我们大多数人都视生命为理所当然。我们知道,有一天我们必定会死去,但通常我们以为那天离我们很遥远。当我们心宽体健时,死亡几乎是不可想象的,我们很少想到它。时间在无穷的展望中延续,我们干着琐碎的事情,几乎意识不到我们对生活的倦怠态度。

恐怕,我们利用自己的能力和感官时,也会同样慵懒。只有耳朵聋了才会珍惜听觉,只有眼睛瞎了才能体会到光明的种种美好。尤其是那些在成年后的生命里丧失视力和听觉的人,他们能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然而,那些从来没有遭受视力或听觉障碍的人,很少充分地利用这些天赐的宝贵能力。他们对这个世界,懒得看,懒得听,没有丝毫专注和感激。正如老话所讲:失去后才知道珍惜,病了才知道健康的重要。

我常常想:一个人要是能在他刚成年时,瞎上几天,聋上几天,真的是上天的恩赐。黑暗会让他更加珍惜光明,寂静会教导他享受声音。

我不时地询问视力正常的朋友,去发现他们看到的东西。最近,一个很好的朋友来看我,她刚从树林里散步归来,我问她注意到什么没有。“没什么特别的。”她回答。如果不是习惯了这种回答,我可能会不相信,许久以来我慢慢地确信,视力正常的人看到的东西却很少。

在树林里走了一个小时,却没有任何值得关注的东西,这怎么可能?我自问道:我这个不能看到东西的人,仅仅通过触摸,就发现了成百上千有兴趣的东西。我感觉到树叶细致优雅的对称,我双手抚过白桦树细致光滑的肌肤,松树粗糙、凹凸不平的树皮。春天,我摸着树干,希望发现一个嫩芽,那是大自然经历沉睡的冬天后苏醒的第一个征兆。我感受着花朵令人愉悦的、天鹅绒般的质地,发现它奇妙的卷曲,一些大自然的奇迹在我面前展现开来。偶尔,我很幸运,双手放在小树上,感受到小鸟高声歌唱的愉快节奏。我快乐地感受着清凉的溪水流过我指间。对我而言,比起众多奢华的波斯人的毛毯,我更喜欢松针或柔软的青草铺就的苍翠繁茂的地毯。对我来说,四季壮观而华丽的展示是一出激动人心、永不落幕的戏剧,这部戏剧的表演顺着我的手指尖缓缓流过。

有时,由于渴望看到所有的一切,我的内心在哭泣。如果仅凭我的触摸就能得到如此多的快乐,要是能用眼睛看,这个世界又是多么的美好。然而,那些视力正常的人看到的却很少,他们认为充斥全世界的色彩和活力的景象是理所当然的。也许,这就是人类的特点,对拥有的不懂得珍惜,对没有的却永远渴望。然而,在光明的世界里,上天赋予的视觉仅仅是一个便利,而不是增添生活完美幸福的一个手段,这是一个极大的遗憾。如果我是一所大学的校长,我会开设一门必修课程“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教授应该竭力教导学生们,如何用心地留意那些从他们眼前流失而不被注意的事物,来增加他们生活的幸福,竭力唤醒他们沉睡、迟钝的天赋。也许借助想象我可以给出很好的说明,假如给我光明,就三天吧,我最想看到什么。在我想象的同时,也请你想象一下:假设你也只有三天光明,你会怎样使用你的眼睛。随着第三天夜晚的来临,太阳再也不会在你眼前升起,那么你将怎样度过这宝贵的三天?你最希望你的视线集中注视什么呢?当然,我最想看到那些在我多年黑暗的生活中变得珍贵的东西。你也一样,希望你的眼睛注视那些对你来说珍贵的东西,这样你就可以把它们的记忆带进随之而来的黑暗生活中。如果,由于奇迹,我获得了三天光明,随后又沉陷于黑暗,我会把这宝贵的时间分成三个部分。第一天第一天,我想看到这些人,因为他们的善良、温柔和友情让我的生命值得存活。首先,我想仔细长久地看着我亲爱的老师安妮.莎莉文.梅西夫人的面容,当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她来到我面前,向我敞开了外面的世界。我不仅要看她面庞的轮廓,以便在我的记忆里珍藏它,我还要研究这张脸,在那里找到富于同情心的温柔和耐心的生动迹象,正是因为这些,她完成了教育我的艰难任务。我渴望看到她眼睛里蕴藏的个性力量,这股力量使得她在困难面前依然坚定,还有眼里流露的对全人类的同情心,这我一如既往都在体会。我不知道透过“心灵之窗”眼睛,看到一个朋友的内心是怎么一回事。我只能通过我的手指尖“看”到一张面孔的轮廓。我能察觉欢笑、悲伤和其他许多明显的情感。我通过感受他们的脸来了解我的朋友。但是,我不能通过触摸真实地描绘他们的个性。当然,我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了解他们的个性,通过他们表达的观点,通过他们展示给我的行为。但是,我不能更深刻地了解他们,这些了解我确信只有通过眼睛才能观察得到,通过观察他们对不同思想和环境的反应,通过留心他们眼睛和面部表情稍纵即逝的反应。……

内容摘要:

  海伦.凯勒是美国20世纪著名的盲聋女作家和演讲者,她凭借坚强的意志考入哈佛大学的拉德克里夫学院,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大学教育的盲聋人,曾被授予“总统自由奖章”,被誉为人类意志力的伟大偶像。  本书是海伦.凯勒的自传,记述了她从一个不幸、绝望的小女孩,经过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奋斗,最后成长为一个乐观的杰出女性的传奇经历。  20世纪,一个伟大的生命以其独特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海伦.凯勒,一个幽闭于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能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毕业,并用自己全部的力量四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本书是海伦.凯勒的自传,记述了她从一个不幸、绝望的小女孩,经过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奋斗,最后成长为一个乐观的杰出女性的传奇经历。【作者简介】  海伦.凯勒(HelenKeller,1880-1968年),美国盲聋女作家。她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北部的一个小镇。出生19个月时,一场大病使她丧失了视力和听力。  海伦6岁时,充满爱心的莎莉文老师走进了她的世界,从此改变了她的人生。莎莉文老师教海伦学习手语与人沟通,帮助她开启了走向世界的心灵窗口。求知欲旺盛的海伦,从不向身体的残缺屈服,为了认识这个美丽的世界,她学习多种语言文字;为了能够更直接地与人沟通,她克服听力障碍学习说话。她不仅学会了读书、写字和说话,并且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在拉德克利夫学院四年的学业,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等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  不但如此,她还为改善盲聋人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四处奔波,走遍了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美国盲人基金会和美国海外盲人基金会广筹善款,创立慈善机构;积极为残疾人造福,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除此之外,她一生还勤于写作,共创作了十四部文学作品。写成于1933年的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最著名的一篇著作,最早发表在美国《大西洋月刊》上,后被译成多种文字,被多个国家收录在大、中、小学教材里。她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她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  海伦的一生是快乐、充实而卓越的,她把无声无影的幽闭世界变得丰富多彩、灿烂辉煌。今天,海伦.凯勒这个名字已经成为不屈不挠斗争精神的象征。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名家导读”世界儿童文学经典名著
9787535344793
如需购买下载《假如给我三天光明》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武汉出版单位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1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于2009.04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837.127=533 的主题关于 凯勒,H.(1880~1968)-自传-缩写本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