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58.0
本书主要概述了中国在中外经济关系中的地位变迁历程,指出中国在中外经济关系中的地位经历了一个上升—下降—上升的动态变迁历程。本书按照地位变迁的不同时期分为三个部分分别进行了分析:19世纪初以前,中国形成了一个以中国为主导、“德治”维系的经贸交往圈。19世纪至21世纪初,中国主导的经贸交往圈渐趋被西方“军政”维系的世界体系所替代,成为“工业西方、农业中国”格局下的边缘化角色;同时,利用全球化、比较优势等条件,中国展开了自我重塑的努力。21世纪初以来,伴随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的地位显著提升、显现出难得的大国机遇。
第1章 导言
1.1 问题意识
1.2 几个相关问题
1.3 研究结构
第2章 “德治”维系的经贸交往圈
2.1 “德治”维系经贸交往圈的形成与内涵
2.1.1 经贸交往圈的形成
2.1.2 经贸交往圈的交往特征
2.2 “德治”维系经贸交往圈的内在经济条件
2.2.1 “重本抑末”下的农业体系
2.2.2 “官办”企业的产品体系
2.2.3 “泛行政化”的国内市场体系
2.2.4 “德治”维系经贸交往圈的财政基础
2.3 “德治”辉煌的例证:丝绸之路与郑和下西洋
2.3.1 中国“德治”维系下的经贸交往状况
2.3.2 “德治”体系的巅峰——郑和下西洋
小结
第3章 “军政”体系下的边缘化格局
3.1 “军政”体系对“德治”维系的替代
3.2 “闭关”背景下的边缘化宿命
3.2.1 农业发展中的困境——人地紧张关系下的“内敛化”
3.2.2 商品化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困境
3.2.3 -关一张的中西分化
3.3 边缘化下中国经济的表现
3.3.1 现代与传统赋税体系博弈下的中西分化
3.3.2 中国贸易条件渐趋恶化
3.3.3 外国对华的单向投资
3.3.4 城市与农村的双重对立体制
小结
第4章 自我重塑的历程
4.1 自我重塑中的经济地位变化
4.2 自我重塑的初次探索
4.2.1 “求强”、“求富”到“实业救国”
4.2.2 要素积累的中国困境
4.2.3 城市-农村对立体制的短暂“中断”与“进口替代”
4.3 复杂背景下的再探索
4.3.1 中央工业化与地方工业化
4.3.2 工业化策略“倒逼”下的“三农”问题
4.3.3 “中国制造”的“神话
4.4 探索中的策略
4.4.1 “韬光养晦”
4.4.2 “有所作为”
小结
第5章 重构国际经济秩序的策略选择
5.1 被“误读”的中国
5.1.1 总量与人均量比照的尴尬
5.1.2 数量背后的苦涩
5.2 世界体系的“余威”:来自国外的阻力
5.2.1 “中国威胁论
5.2.2 干涉中国内政
5.2.3 经济压力
5.2.4 小结
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是中国当下经济建设的核心目标。建设经济强国、提高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中国历代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积累。 《经济强国之路:中国经济地位变迁史》为读者全面展现了中国在对外经济关系中地位的变迁历史和过程,按照从“德治”维系的经贸交往圈时期,到“军政”体系下的边缘化与自我重塑阶段,再到重构国际经济秩序时期的路线,展现了自古至今中外经贸关系和中国经济地位的演变过程,指出了中国的经济地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经历了一个由核心到边缘、再逐步恢复的过程。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经济强国之路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040398106 如需购买下载《经济强国之路》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5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5 × 19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2000 |
经济强国之路是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14.6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124 的主题关于 中国经济-经济发展-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