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湘集
朱湘集封面图

朱湘集

朱湘, 著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20.0

书籍简介:

本书系朱湘的作品集,收录了其数十篇散文和其他作品。

书籍目录:

吴福辉/如彗星划过

打弹子

北海纪游

咬菜根

空中楼阁

寓言

衚衙

迎神

日与月的神话

画虎

徒步旅行者

江行的晨暮

烟卷

说诙谐

说自我

说说话

想入非非

投考

文艺作者联合会

三百篇中的私情诗

古代的民歌

五绝中的女子

王维的诗

周邦彦的《大酺》

《救风尘》

笠翁十种曲

说译诗

淡《番女缘》

文学谈话(节选)

说作文

诗的用字

海外寄霓君(第七十六封)

寄彭基相

寄徐霞村

寄赵景深(二封)

寄罗皑岚

寄罗念生

这是什么意思

说推敲

访人

编后记

前言

如彗星划过

吴福辉

这些年来我自己也经常被人邀着编书,都不出现代作家传记或作品选的范围,算来是我的专业了。编后却多半是不闻不问的,因为好得不得了或坏得不能再坏的情况总有回馈,无须我操心思。怕的倒是泥牛入海无消息。有时寂寞了也会去问问,出版社的回答经常是“不错”、“挺好的”,最听得进的一句话是“都卖出去了”。这我倒相信。比如老舍的书我就编过好几种,刚编完又有人来邀编另一种;还经常有人不时地来咨询老舍版权应如何解决之类。这就让我相信老舍的书确乎卖得动,是销行得很好的。同样的作家还可开出大约十几人的名单,足以使我们这些研究现代文学的人倍感欣慰。中国现代作家真真切切迈入了“经典”的行列,就像《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每隔两三年再版印刷一批,肯定会有新成长的读者要读一样。

现在的问题是既然已经开启了“经典”之路,那么,中国现代文学是否只须关注几个大作家便可作数呢?我觉得答案并非如此浅薄。单说大作家的经典化过程也存着许多不稳定的因素,比如鲁迅加入左翼阵营之后的杂文究竟怎样评价,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在大学生中的阅读兴奋点为何下降,张爱玲是否属于现代大作家之列等等,都明摆在那里,有待解决。而近三十年来文学史地位已被大幅升高的作家,在他们的《全集》早已出版的今日,如沈从文又被发掘出云南时期的重要佚文,丁玲的家属披露了《在医院中》发表后的检讨未刊稿这样紧要的档案资料,这些注定会引起我们进一步探究的兴趣。所以我说过,中国现代文学史今日不宜定型,还需分解,不要过早归纳,正是此意。

对于其他在现代文学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同程度留下痕迹的作家,虽不必把任何无名作品都一一挖掘出来,但也不可忽视某些创作生命虽短、却仍照亮后世的文学奇人奇事。正如不必因某些作家长寿就廉价授以“大师”称号,捧杀反而害杀人家一般。我们对所有的作家要问的,都是一视同仁的话:你在中国文学发展的长河中究竟提供了什么新的审美发现、新的人生感悟、新的话语表达?

摆在我们面前的这套书,也属于一种现代作家作品选,但所选作家是有专门角度的。他们大都是英年早逝者,但在自己的领域内,像第一批入围的作家梁遇春在散文、朱湘在诗歌、谢六逸在新闻和日本文学研究方面,都有独立的建树,可圈可点。今一律选择他们的杂谈随笔,让读者来接近他们。这些人在小品、书信、短评这种最见个人心性的文体内,无拘无束,不作伪,讲真话(或说还没到容他们学会说假话的时间),显露出他们的思想和风采。他们的共同点是读书成癖,议论风生,有情趣,有意境。即便每个人又是那样的不同,有的书斋气特重,有的诗意蓬勃,有的文化批评的意识更强劲些。

我不禁想起了王小波。我在北京万寿寺现代文学馆老馆刚认识他的时候,他的小说经我们介绍出去,在出版社居然往往碰壁。直到后来他猝然辞世,其真相才被发见。但仅是“早逝”这一个原因,他就能得到后来那么广泛的当代读者响应吗?我看王小波将来在文学史上也会得到相应的位置的。正如冯至先生所概括:“这是文学史里的一种现象,有少数华年早丧的诗人,像是稀有的彗星忽然出现在天边,放射异样的光芒,不久便消逝。他们仿佛预感自己将不久于人世,迫不及待地要为人类作出一点贡献,往往当众多‘大器晚成’享有高龄的作家不慌不忙地或者尚未开始写作时,他们则以惊人的才力,呕心沥血,谱写下瑰丽的诗篇。”(见《谈梁遇春》)信然!

还有一方面的意义,即使这些作家不争文学史的位置,只要有读者,有愿意阅读的大众存在,他们也有价值。所以这套书是有双重看点的。而编者的编辑动机、心路,我们从已编成的三册各自独立的、超短的、亲切的编后记视之,它们都是因某种机缘,让编者“一见钟情”,然后热爱上作者,激发起浓厚的阅读兴致,才有今日的出版结局的。这本身就很文学化。同时说明这一类的作家,自有他们接近读者的充足理由。类似的人物,我还可举出滕固、宋春舫、罗黑芷、彭加煌、叶紫等。毕竟这些“彗星”作家,连同别人,合成了我们这个现代文学的璀璨星空。如果有朝一日,不仅仅是电闪般划过,而是穿透大气层落入我们的温热怀中,它们便是沉沉的文学陨石。

2009年3月29日于京城小石居

后记

在共和国第一代歼击机旁边,偶然间聊天,多年同事的令尊竟是朱湘的亲侄。从朱希于老人那里,看到了朱湘家族许多照片、资料,尤其是朱湘的大量作品。以诗人和译家闻名的现代才子,其散文随笔也丰饶可人,别有韵致。其孤傲倔强、挑战不公平和权威的“怒目金刚”,更是令人心动。

朱湘的身世文思激发了我们的灵感,几位同仁梳理现代学者才华横溢,放眼域外,授业育人,身体力行,赍志以殁的几位先哲,最为打动我们,创作流布不多的谢六逸和梁遇春也进入视线。锦心绣口、学贯中西的三位大师,其同组成“才子英年”这套选集。

朱湘最具代表性的创作诗歌和译文,未纳入本集,主要考虑与其他两本协调的缘故。再者,20世纪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向欧美和日本借鉴学习的经历堪称浓墨重彩,本丛书三位作者所思所想,心语凝结,也大都体现在散文随笔中。但愿我们的编选思路,可以无愧先人,有益大家。

2009年1月

内容摘要:

  以诗人和译家闻名的现代才子朱湘,其散文随笔也丰饶可人,别有韵致。其孤傲倔强、挑战不公平和权威的“怒目金刚”,更是令人心动。本书收录了他的多篇散文作品。朱湘最具代表性的创作诗歌和译文,未纳入本集。  朱湘(1904-1933),出生于湖南沅陵,15岁入清华学校,因诗名被称为“清华四子”之一,逃避早点名违反校规,1923年被清华开除。曾在上海大学代课教书,参与创建北京适存中学。1926年重返清华,1927年毕业赴美留学,先后于劳伦斯、芝加哥、俄亥俄大学就读,1929年10月回国,应聘于安徽大学筹办外国文学系。出版诗歌、散文、评论、译文、信札等多部著作。本书收录了他的多篇散文作品。【作者简介】  朱湘(1904-1933),字子沅,安徽太湖人,中国现代诗人,一生致力探索中国新诗创作和外国诗歌的评介。人称“清华四子”之一,享有诗名,被鲁迅称为“中国的济慈”。留学归国后执教于安徽大学。朱湘为人外冷内热,性情孤傲、倔强,一生穷困潦倒,颠沛流离。1933年12月自沉于安徽采石矶,年仅29岁。主要作品有诗集《石门集》、散文书信集《中书集》、《海外寄霞君》等。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朱湘集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才子英年
9787205065546
《朱湘集》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沈阳出版单位辽宁人民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0装帧平装
页数 160 印数 4000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朱湘集是辽宁人民出版社于2009.04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66 的主题关于 散文-作品集-中国-现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