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15.0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通常来自三个途径:教科书及教参所承载的知识、教师的个人知识和师生互动所产生的新知识。新课程强调要注重发挥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这会导致学生接受的知识中,教科书的知识比例相对减少,而教师的个人知识,尤其是师生互动所产生的知识的比例大大增加。本书从教师的课堂评语入手,分20章介绍各类评语,以实用为基本要求,有案例,有反思,有策略,希望以此打开教师们探索师生互动技巧的反思,提升师生互动的技巧。
善用赞赏激励学生,促进互动课堂生成——激励性评语里的智慧
(一)以激励为杠杆,掀起师生互动高潮
(二)以激励为抓手,让学生敢于畅所欲言
(三)如何让激励性评语更高效
让学生学得有滋味,更让学生发散思维——提示性评语里的智慧
(一)巧妙运用提示性评语,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
(二)巧妙暗示,让学生发散思维
(三)如何让提示性评语更高效
给学生火眼金睛,不让易混淆知识蒙混过关——点醒式评语里的智慧
(一)用“耳熟能详”褪去混淆的外衣,让知识明晰化
(二)用“亲身体验”加快易混淆知识的明晰化
(三)如何让点醒式评语更高效
给学生“自主权”,让学生放飞思想——激趣式评语里的智慧
(一)听从学生意愿,让学生自己做主
(二)激发辩论热情,让学生放飞思想
(三)如何让激趣式评语更高效
艺术性鼓舞学生,焕发学生激情——调动式评语里的智慧
(一)先抑后扬,让调动更具艺术性
(二)有个性地调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三)如何让调动式评语更高效
打破条条框框,开启学生思维——开放式评语里的智慧
(一)开放评点,促进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二)开放式评价引发思维大爆炸
(三)如何让开放式评语更高效
巧设疑问情境,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疑问式评语里的智慧
(一)巧设疑问,层层深入,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用疑问引导思维,在“思”中探究和进步
(三)如何让疑问式评语更高效
给学生以自信,让学生在乐学中求知——赏识性评语里的智慧
(一)层层递进,让学生热情高涨地学习
(二)如何让赏识性评语更高效
评价与提问相结合,在动态中促进学生思考——提问式评语里的智慧
(一)在提问中评价,在评价中提问
(二)如何让提问式评语更高效
提纲挈领,引领学生进行探索式学习——抓重点式评语里的智慧
(一)以重点词为抓手,引领学生探索新知
(二)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三)如何让抓重点式评语更高效
层层深入,步步引导,让学生在思索中解惑 ——引导式评语里的智慧
(一)紧扣主题,步步牵引,实现答疑解惑的分层引导
(二)如何让引导式评语更高效
良药不苦口,让学生由他律到自律——劝勉式评语里的智慧
(一)将情理寓于劝勉中,让“顽石”自觉改正错误
(二)如何让劝勉式评语更高效
化解尴尬,因势利导,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机智性评语里的智慧
(一)因势利导,化尴尬于无形
(二)顺水推舟,让学生主动学习
(三)如何让机智性评语更高效
既“引”又“导”,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反思性评语里的智慧
(一)在引发学生反思的基础上层层推进
(二)让学生围绕“边际”反思
(三)让学生在反思中构建知识体系
(四)如何让反思性评语更高效
关注情感与智慧,让学生心智齐发展——情智性评语里的智慧
(一)以情激情,以情激智
(二)以情智牵引,升华学生情智
(三)如何让情智性评语更高效
将期待与关切凝练成文字,促使学生上进——作业评语里的智慧
(一)多些鼓励性文字,让后进生自觉上进
(二)留下期待,让评语成为成长动力
(三)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四)如何让作业评语更高效
在“看不见的平台上”进行多元化评价——网络评语里的智慧
(一)让网络评语促进学生进步
(二)让网络评语把教学延伸开来
(三)如何让网络评语更高效
心存大爱,以爱育爱——爱心评语里的智慧
(一)爱是拉着学生上进的手
(二)如何让爱心评语更高效
开启智慧,让学生获得人生启迪——让学生终身受益的评语里的智慧
(一)用评语给特长生竖一把梯子
(二)评语含启迪,批评也让学生终身受益
(三)如何更高效地使用让学生终身受益的评语
平凡而有味,让学生的学习轻松而愉悦——家常式评语里的智慧
(一)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留恋课堂
(二)运用课堂评价艺术,让学生回味课堂
(三)如何让家常式评语更高效
参考文献
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抑或说,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而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点击的是教师的创造性,聚焦后生长起来的是智慧。何为智慧?亚里士多德曾经描述过智慧,他说,智慧是就那些对人类有益或有害的事情采取行动的真实的伴随着理性的能力状态。亚里士多德强调了智慧的两个要点:智慧的核心是道德,智慧的形态是能力。因此,评语里的智慧,以及所有的教育智慧,首先应是有道德的,是关爱人的,激励人的,鼓舞人的,给人温暖和力量的。《藏在评语里的教学智慧:名师最能点拔学生的教学艺术》里所收集的20种评语,尽管方式不同,话语内容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让学生充满自信,在爱的倍伴下永远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