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哲学
佛教哲学封面图

佛教哲学

方立天, 著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60.0

书籍简介:

本书是作者的成名作,全面梳理了佛教哲学思想,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佛教著作。内容主要有:佛教哲学的构成和流派、佛教哲学的历史演变、佛教哲学的重要著作、佛教的人生价值论、佛教的宇宙要素论、佛教的宇宙结构论、佛教的宇宙生成论和本体论、佛教的认识论等。

作者介绍:

方立天,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所长、宗教高等研究院院长。历任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顾问、中国哲学史学会常务副会长、顾问、《中国哲学史》杂志主编、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哲学学部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主要从事中国佛教、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出版专著多部,其中《佛教哲学》获1986年中国图书荣誉奖、1995年国家教委全国首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是当时国内影响最大的佛教普及读物之一;《中国佛教哲学要义》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第八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首届中华文化优秀著作一等奖,被誉为“中国佛教哲学研究里程碑式的成果”。发表文章350余篇。论文《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获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书籍目录:

佛学研究的人生体悟(代序)

前言一

前言二

第一章 佛教哲学的构成和流派

第一节 佛教、佛法与佛学

第二节 佛教哲学的构成

第三节 佛教哲学的基本流派

第二章 佛教哲学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 印度佛教哲学略史

第二节 中国佛教哲学略史

第三章 佛教哲学的重要著作

第一节 佛典概论

第二节 印度佛教哲学的重要著作

第三节 中国佛教哲学的重要著作

第四章 佛教的人生价值论

第一节 四圣谛说

第二节 三法印说

第五章 佛教的字宙要素论

第一节 三科——五蕴、十二处、十八界

第二节 五位七十五法和五位百法

第六章 佛教的宇宙结构论

第一节 三界与佛土

第二节 三千大千世界

第三节 有情世间

第四节 成住坏空与无始无终

第七章 佛教的字宙生成论和本体论(上)

第一节 因果论

第二节 业感缘起论

第三节 中道缘起论

第四节 赖耶缘起论

第五节 六大缘起论

第八章 佛教的宇宙生成论和本体论(下)

第一节 真如缘起论

第二节 性具实相论

第三节 法界缘起论

第四节 自心顿现论

第九章 佛教的认识论(上)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禅观

第三节 依根缘境生识说

第四节 般若中观论

第五节 四分、三性与四智说

第六节 新因明与量论

第十章 佛教的认识论(下)

第一节 般若无知论

第二节 顿悟成佛说

第三节 四重二谛与般若无得

第四节 三谛圆融与真妄心观

第五节 禅悟

结语

附录:

佛教“空”义述评

内容摘要:

《佛教哲学》的结构,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佛教哲学的综合性论述,其中包括对佛教哲学的构成、流派、历史和著作的介绍,以便读者对佛教哲学有一总体观念和历史感受,也便于读者日后的进一步研究。第二部分是阐述早期佛教的基本理论,侧重于介绍早期佛教的人生观,也兼论部派佛教和大乘佛教对这些理论的发展。第三部分是《佛教哲学》的要点,着重阐述佛教的世界观,其中包括宇宙要素论、宇宙结构论、宇宙生成论和本体论,也较多地联系着认识论。这部分以介绍大乘佛教的观点为主,同时也介绍有关的小乘佛教的观点。第二、三部分,大小乘佛教论点各有侧重,是由这两大派自身的哲学内容决定的。

编辑推荐: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体重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佛教在对人生,认识,宇宙方面的论述足可以体现其深厚的哲学特性。解脱是佛教根本的宗旨,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所以人生即痛苦,而寂静涅粲才能脱离痛苦,得到来世的幸福。为了阐述这一宗旨,佛教形成了一整套的认识论,真理论,方法论体系,在以缘起论为基石的基础上,善恶、净絷、真假成为佛教哲学的中心观念。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佛教哲学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802547070
如需购买下载《佛教哲学》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宗教文化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6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 × 17装帧平装
页数 330 印数 3000

书籍信息归属:

佛教哲学是宗教文化出版社于2013.5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94 的主题关于 佛教哲学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