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华书局
年代:2011
定价:68.0
本书从各个方面涉及到考古发现的价值、理论方法、历史、考古学关注的热点、中国与世界考古的若干前沿、考古学的大众化等问题,也有一些读书心得和借工作之便对若干著名考古学家的访谈。本书希望在一种较为轻松的阅读中建立对考古知识以及考古学本身的认识和体会。
第一部分 探寻穿越时空的考古透镜
为什么考古?
证明一点什么与考古学的异化
凿穿黑暗
考古学与文化——略谈考古学核心理论体系及其文化意义
考古学的历史——闲谈几部关于考古学史的著述
考古学·知识动力学·知识现象学
考古学的考古: 另一种知识考古学
物质文化与文化: 看得见与看不见的模式
小议考古学与美术史
学术语汇与考古知识的进步
江西进贤李渡酒厂作坊与作为方法的考古学
考古学就是考古学——兼谈考古学的定位及其阶段性
“考古学的定位”:开栏的话
——暨“考古学的定位”学术研讨会综述
当代科技与考古学——多重视野下的人类古代
谈考古学研究范围的扩展问题
当前中国考古学与环境考古学
聚落考古学中的环境考古研究问题
关于考古发掘中的大面积揭露
美国考古学中的民族学传统
第二部分 考古与大众
分享探索——抚仙湖水下考古现场直播观感
考古发现与人类知识进步
——兼谈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与考古知识普及
考古学进步的社会环境琐谈
考古学诞生阶段的三大动力
考古学与大众
让考古真正成为人民的事业
资料,信息·知识·思想——由专家考古学到公共考古学
中国考古学与文化遗产保护: 政策与问题
考古人的节日——国内外考古评奖纵横谈
考古发掘报告三题
考古学知识普及二题
第三部分 探古拾零
深入黄土地
刍议考古发掘与考古发现
发现与探索——重读《中国十年百大考古新发现》
城市考古所的机遇与使命
——从深圳文物考古鉴定所成立说起
苏秉琦先生的遗产
宁可废于都,不愿归于田
树状进化: 蠡猜人类起源与文化变迁
中国考古学的百年历程
二十世纪的世界考古
当代考古学的视野:世界考古联盟与世界考古大会
第四部分 考古圈内的书·人·事
我与张光直先生的人缘和书缘
考古学的灵魂——张光直先生《考古学:
关于其若干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再思考》译后记
班村发掘之缘起——怀念俞伟超先生的一段往事
如对先生——读《俞伟超先生纪念文集》
考古和考古学——评巴恩当代学术入门之《考古学》
让垃圾唱歌——读《垃圾之歌:垃圾的考古学研究》
别拿古代来忽悠
——盗墓乃至古代题材艺术作品的若干批评
思考·回忆·考古——读《考古学思想史》
中国考古拥抱世界: 考古翻译的三个阶段
中国考古学中的主流与暗流——读《手铲释天书》
早期中国研究的集大成者——李学勤及《中国古史寻证》
周昆叔先生《花粉分析与环境考古》跋
《考古·文明-思想:大考古》选编者言
《考古学:追寻人类遗失的过去》自序
第五部分 考古问学
中国考古学的现实与理想——俞伟超先生访谈录
“新中国河南考古第一人”——安金槐先生访谈录
凿纳于考古与历史之间——许顺湛先生访谈录
聚落·城址·部落·古国
——张学海谈海岱考古与中国文明起源
后记
《考古与文化续编》从各个方面涉及到考古发现的价值、理论方法、历史、考古学关注的热点、中国与世界考古的若干前沿、考古学的大众化等问题,也有一些读书心得和借工作之便对若干著名考古学家的访谈。《考古与文化续编》希望在一种较为轻松的阅读中建立对考古知识以及考古学本身的认识和体会。
其实考古学就是用不断更新的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重看旧东西,同样的古代会因此而常看常新,会不断为人类提供新的知识。这也是考古学万变不离其宗的进步路径。
我们永远不可能将所有古代的遗存挖完,也永远不可能从地下挖出一个真正的过去。过去存在于资料也存在于方法中,过去是一个被不断接近的过程,是一个被不断深化的认识。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考古与文化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101084030 《考古与文化》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华书局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6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9 × 21 | 装帧 | 精装 |
页数 | 印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