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知识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18.0
“中国传统节日诗歌选”丛书是以运用传统节日弘扬发展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精神为指导,各分册以诗为线索,让读者在欣赏的同时,全方位地了解与认识与节日相关的历史。
序
引言
明月何皎皎
古朗月行/唐.李白
把酒问月/唐.李白
月下独酌/唐.李白
静夜思/唐.李白.
八月十五夜月/唐.杜甫
月夜忆舍弟/唐.杜甫
山居秋暝/唐.王维
八月十五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唐.韩愈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唐.王昌龄
秋宵月下有怀/唐.孟浩然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天竺寺八月十五夜桂子/唐.皮日休
中秋夜君山望月/唐.李涉
中秋待月/唐.陆龟蒙
八月十五夜/唐.徐凝
中秋对月/唐.曹松
嫦娥/唐.李商隐.
中秋月/唐.齐己.
八月十五夜/唐.殷文圭
江楼有感/唐.赵嘏
水调歌头/北宋.苏轼
中秋见月和子由/北宋.苏轼
中秋月/北宋.苏轼..
中秋夜观潮/北宋.苏轼
留别廉守/北宋.苏轼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南宋.辛弃疾
一剪梅.中秋无月/南宋.辛弃疾
中秋月/北宋.晏殊
望汉月/北宋.柳永
中秋登棱望月/北宋.米芾
中秋/北宋.李朴
中秋月/南宋.杨万里.
念奴娇.过洞庭/宋.张孝祥
水调歌头.中秋/宋.张长卿
思佳客.闰中秋/南宋.吴文英
步蟾官.中秋/南宋.蒋捷
念蚁娇.中秋对月/明.叉微明
把酒对月歌/明.唐寅
舟次中秋/南明.张煌言
咏月饼诗/清.袁景澜
羊城竹枝词/清.佚名
燕台口号一百首/(其一)清.查揆
都门竹枝词/清.佚名
燕京岁时杂咏/清.张朝墉
姑苏竹枝词/清.周宗泰
丙寅天津竹技诃/清末民初.冯文询
武汉竹枝词/清.徐志现代.徐明庭辑校
前言
由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组成的中国传统节日体系,宛如一幅多姿多彩的历史文化长卷,令人陶醉。作为将中华民族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精神命脉,传统节日是炎黄子孙心中永远不能忘怀的文化符号,它们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理想、智慧与伦理道德的向往与追求。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中国传统节日的开篇是以“阖家团圆”、“辞旧迎新”为主题的春节。它是全世界华人心中最隆重的节日,也是持续时间最长、内容和仪式最多、节奏感最强的节日。回家过年,是华人几干年根深蒂固的情结,是他们心中永远的期盼。除夕之夜,全家老少,团聚一堂,回忆过去,展望未来,相互祝福,在爆竹声中,迎来新的一年。
元宵节,一个朦胧又透亮、通俗又诗意的节日。“一年明月打头圆”。在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天上的明月与人间的灯火交织成“火树银花不夜天”的奇景。“欢乐无穷已,歌舞达明晨”。人们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耍龙灯、舞金狮、踩高跷、跑旱船、唱秧歌,放怀适意于“正月十五闹元宵”的狂欢。
清明节,一个庄重而忧伤的祭祀的日子。清明到,儿尽孝。人们在这一天,祭祀先人,追贤思孝,认祖归宗。在祭奠追思中,更多地领悟对亲人、对长辈的亲情与义务,增强对家庭的认同感,这是一种伦理道德文化的体现。同时,这一天也是播种希望的日子。在大地复苏、万象更新的时节,扫墓踏青,亲近自然、慎终追远,从中体会生命的宝贵,生活的美好。
端午节,一个最具有文化内涵与活力的节日。“楚人悲屈原,干载意未歇”。由于全民族的共识,屈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得以传承干年不衰。粽子是其节日的象征物,而龙舟竞渡则是其最具活力的体现。“龙舟干载,楚水湘江”也可视为全民族体育运动和体育精神的缩影。
七夕节,一个象征着美好爱情的节日。牛郎织女七夕鹊桥相会,这一传诵干年的爱情佳话,是对中华民族的爱情理念的最完美的诠释。“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赞美的是不看门第出身,不重金钱权利,没有朝朝暮暮,只有忠贞不渝的爱情观。“银河秋期万古同”传递的是我们民族所信奉的地久天长的爱情理想。
“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之夜是一年中最迷人的夜晚。而“天上一轮才捧出,地上万姓仰头看”是传承了数干年的天人之间的约定。天上明月,人间情怀。人们由天上的月圆联想到人事的团圆,有多少人如李白在中秋之夜“举杯邀明月”;又有多少人如苏轼在中秋月圆之时追问“明月几时有?!”而“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愿人长久,干里共婵娟”等诗句,又将中秋望月的意境提升得更加委婉动人,更加豪放浪漫,更加乐观旷达。中秋团圆,家国和谐,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价值理念。
重阳节,正是秋高气爽之时。人们登高望远,祈求生命长久,祈求人生境界步步高升。“九日重阳节,开门见菊花”,让中国人达观与自信的民族性情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意境中尽情释放。而“把酒赏菊倍思亲”,又将永驻心间的对血浓于水的亲人的怀念表达得淋漓尽致。现在,政府已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或叫敬老节。作为人类情感的共同需要,我们又有了一个专门的日子表达对老人的敬意,以展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自孔子所崇尚的上古三代至今,几十个世纪已然过去,民族文化的血脉与真情通过节日这一形式得以永存。而在传统节日这幅壮丽丰饶的长卷上,又有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雅士、诗人墨客,留下了无以数计的诗词歌赋。这些脍炙人口的节日诗歌,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和喜怒哀乐、美好期盼和吉祥祝愿,提炼成万古不衰的节日之魂,让我们在享受节日的欢愉时又有了更美好、更高雅的表达方式。
如今,中国传统节日已跨越时空,从远古走向了现代,走进了2l世纪。传统节日获得了新的意义:国家以法定假日的形式重新将其固化,使人们能够在特定的日子里,真正地放松身心,从容地去体味这古老而又年轻的“中国节”的真意。
21世纪的世界已经或正在进入东西方传统节日文化兼容并包的时期。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感恩节、愚人节等传入中国,而中国的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也走向了海外。作为一种发展趋势,各民族的文化包括节日文化,正在相互交流与借鉴中,实现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的对接。因此,浓墨重彩地宣传中国的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智慧与文化愈显重要。这种宣传除了对传统节日中民俗技艺的传习,在吟诵纪念传统节日的古典诗歌中提高全民族的人文素养也是应有之举。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歌咏节日的诗歌异常丰富。为了更好地传承传统节日文化,开展节日吟诵古典诗词活动,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总编辑徐惟诚同志的建议和策划下,我们编写了《中华传统节日诗歌选》丛书,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副牌知识出版社出版。在该社首席编辑雨莲的精心设计下,本丛书通过那些吟咏节日的诗歌及与之相得益彰的古典绘画,以现代时尚的方式将节日文化之内涵节日的起源、典故和仪式,对节日的崇拜、热爱及别样心情,全方位地加以展示并奉献给读者。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教授张晓华
2008年11月30日
“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之夜是一年中最迷人的夜晚。而“天上一轮才捧出,地上万姓仰头看”是传承了数干年的天人之间的约定。中秋团圆,家国和谐,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价值理念。本书通过那些吟咏中秋节的诗歌及与之相得益彰的古典绘画,以现代时尚的方式将中秋节文化之内涵中秋节起源、典故和仪式,对中秋的崇拜、热爱及别样心情,全方位地加以展示并奉献给读者。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歌咏节日的诗歌异常丰富。为了更好地传承传统节日文化,开展节日吟诵古典诗词活动,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总编辑徐惟诚同志的建议和策划下,我们编写了《中华传统节日诗歌选》丛书,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副牌知识出版社出版。在该社首席编辑雨莲的精心设计下,本丛书通过那些吟咏节日的诗歌及与之相得益彰的古典绘画,以现代时尚的方式将节日文化之内涵节日的起源、典故和仪式,对节日的崇拜、热爱及别样心情,全方位地加以展示并奉献给读者。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中秋节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中华传统节日诗歌选 | ||
9787501555574 如需购买下载《中秋节》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知识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1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112 | 印数 | 3000 |
中秋节是知识出版社于2009.0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22 的主题关于 古典诗歌-作品集-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