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32.0
教育启蒙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不断启蒙的过程;教育通过传授知识来开化人的心智并达到启蒙的目的,然而,任何知识的传授和接受都会对受教育者造成新的蒙蔽,所以,不断启蒙就成了教育必须担当的使命。
导论 一 人格的意蕴与教育的启蒙使命 二 教育启蒙与人格建构的历史考察 三 教育启蒙的时代困境及其批判 四 教育启蒙及其理念的反思与公民人格的展开第一章 教育的启蒙使命 一 教育:人共同行走的必由通道 二 教育启蒙:敢于明智与理性自由 三 理性的变异:启蒙的辩证法 四 教育启蒙与个人真实性第二章 知识论:实证主义教育观批判 一 西方知识论传统与教育理念的演变 二 实证主义知识论与现代教育理念 三 现代教育的实证经验理性基础第三章 美德论:教育与道德价值
导论 一 人格的意蕴与教育的启蒙使命 二 教育启蒙与人格建构的历史考察 三 教育启蒙的时代困境及其批判 四 教育启蒙及其理念的反思与公民人格的展开第一章 教育的启蒙使命 一 教育:人共同行走的必由通道 二 教育启蒙:敢于明智与理性自由 三 理性的变异:启蒙的辩证法 四 教育启蒙与个人真实性第二章 知识论:实证主义教育观批判 一 西方知识论传统与教育理念的演变 二 实证主义知识论与现代教育理念 三 现代教育的实证经验理性基础第三章 美德论:教育与道德价值 一 道德教育的人性论基础 二 科学求真与伦理求善 三 德性是道德教化的基础 四 道德教育的历史旨趣 五 人是道德教化的终极目的第四章 信仰论:教育与理想信仰 一 真理(知识)与意义(信仰)的分离 二 教育的实用化与理想信仰的失落 三 信仰教育与责任承担第五章 教育与公民人格建构 一 现代公民社会的精神品格 二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信仰、德性和知识的公民参考文献后记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学相长,温故知新:教育关乎一个民族的希望与未来。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中庸》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荀子曰:学以变化气质。韩愈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育绝不仅仅是职业教育,亦不仅仅是知识之传授与学理之传承,因为任何知识之传授和学理之传承均会对受众造成新的蒙蔽。不断解学理之弊、启知识之蒙,据此而成为教育本身之使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当代教育使命乃在于人文精神之培育、公民人格之建构。一个前瞻性时代的教育观,必同时具备信仰、德性和理性三要素,由此方得以塑造一个以信仰、道德、法律为基本构成要素的公民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