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38.0
瞿秋白对俄苏文学的翻译、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理论的介绍、对新的文学批评方式的实践,甚至他的不太多的文学创作,都记录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审美心理需求的变化和新的文学价值观的确立过程,瞿秋白借助俄罗斯文学的精神资源促成了中国新文学的蜕变和转型,也完成了他的精神人格塑造。
绪论
上编 瞿秋白与俄苏文学(1919—1924)
第一节 无意的碰撞与选择的必然
第二节 借鉴、模仿与创造
第三节 画稿与心程:《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
第四节 理性思考:对俄罗斯文学史的研究
第五节 建构现实主义的批评范式
下编 瞿秋白与俄苏文学(1931—1934)
第一节 纠偏:在艰难中微调
第二节 对马列文论的传播和介绍
第三节 传递媒介:从列宁到毛泽东
第四节 高尔基:被现实化了的新样板
第五节 俄罗斯文学视角下的《多余的话》
结语
主要参考书目
绪论
上编 瞿秋白与俄苏文学(1919—1924)
第一节 无意的碰撞与选择的必然
第二节 借鉴、模仿与创造
第三节 画稿与心程:《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
第四节 理性思考:对俄罗斯文学史的研究
第五节 建构现实主义的批评范式
下编 瞿秋白与俄苏文学(1931—1934)
第一节 纠偏:在艰难中微调
第二节 对马列文论的传播和介绍
第三节 传递媒介:从列宁到毛泽东
第四节 高尔基:被现实化了的新样板
第五节 俄罗斯文学视角下的《多余的话》
结语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作者将瞿秋白放在20世纪风云际会的历史背景上,考察了他与俄罗斯文学的关系,着重探讨了瞿秋白的文化心理与接受俄罗斯文学的关系,以及在“红色30年代”瞿秋白在有限的空间中对苏俄革命文学理论接受过程中的选择和转换,分析了瞿秋白政治理想与审美理想之间的错位性矛盾。对我们了解作为政治家的瞿秋白和作为文学家的瞿秋白提供了新颖的视角,是瞿秋白研究中又一新成果。
瞿秋白是杰出的政治家,也是文学家,恰恰是这两重身份让他一直处在精神焦虑和痛苦中,他对自己心灵的关注,他对革命文学虔诚的信念,让他成为一个血肉丰满的大写的人。
陈春生编著的《瞿秋白与俄苏文学》分上下两编,内容包括瞿秋白与俄苏文学(1919—1924)、瞿秋白与俄苏文学(1931—1934)。本书给供相关学者参考阅读。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瞿秋白与俄苏文学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16103722 如需购买下载《瞿秋白与俄苏文学》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0 × 15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瞿秋白与俄苏文学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1.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06.6 的主题关于 瞿秋白(1899~1935)-文学思想-研究 的书籍。